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关键词]校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作者简介]杨燕华(-),女,上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

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上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校训是一所大学形象的重要标志,

是大学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集中概括与凝练,

是大学精神的精髓。

校训由来已久。从秦汉儒学到唐宋书院,

类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表述,

展示出我国历代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智慧,诸如此类形式工整、寓意深远的文句渐以固定文本的形式标示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渐形成大学校训。世纪末中国出现第一批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校训成为每所大学应有必有的育人之纲。

经典校训可以与大学的精神气质同根同源、共生共荣,

可以成为砥砺优秀青年的价值尺度和行为标准,也是映射现实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对大学校训的透彻研究,意味着对大学核心精神的深入解读、对社会文化方向的精准掌握,

从而能更好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学校训是培育青年学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总之,特色鲜明的大学校训,是大学魅力与个性的展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价值。

一、大学校训的内涵

校训不仅语言精辟凝练,而且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校训的内涵,

《辞海》这样解释道:“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

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①这里的“若干德目”也就是若干个教导、教诲的词语,“德目”我们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和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从中可以看出校训首先是对学生的一种期望与训育要求,并希望大学生们共同遵守,

时刻践行,它体现了整个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②《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根据以上这些对校训的解释,

可以这样理解:校训,是高校大学生们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总之,校训是学校历史、建校传统和文化精神的结晶,是学校众多师生、校友和有关仁人志士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条好的校训,能够启迪学生思想,

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

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

升华人格品质,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提升人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让每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汇聚一种特殊的精神风貌。

二、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校训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校训培养大学生怎样做人,

做有德之人。任何一所高校都希望学生有道德以及能够实践这些道德的才能。

在我国,校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不少大学把“德”放在首位。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如公德、道德准则;又指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

如品德、美德;还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

我国历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建国之后,党的教育方针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强调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而,校训的内容反映我国注重道德的文化特色,体现仁、智、勇、勤、忠、孝等,

它多通过引经据典,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体现在校训词上“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等较多。

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辽宁大学校训为“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等等。由此可见,

高校校训词语主要还是涉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对道德的追求是我国大学校训的一大特色。

中共“十”把“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

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国家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

明白做人道理。

因为大学不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还应该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学会如何做人、做有德之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校训虽短,

但堪称学生们求学做人的领航员,特别是从新生入校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的内容来说,

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校训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会学习,

严谨治学。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和传播知识的地方,许多校训都蕴含着对知识追求的要义,提倡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与成长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大学在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

校训体现了勉励学生们勤奋求学,

要求他们勤于自勉、刻苦磨砺,希望学生们努力养成什么样的学风,掌握什么样的治学方法,目的都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的栋梁。

校训词上常见知行合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勤奋好学等词语,也可说明这个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做学问要“诚朴”,

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要有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不把学问当作获取文凭的工具和升官发财的途径,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

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北京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湖南大学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等等,这些校训感染、熏陶并内化成为一代代大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对科学的高度热情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执著心。

大学继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倡导的诚信美德,因此,大学生也应该成为全社会诚信的示范。

总之,校训要求大学生们严谨治学,

把学习学业做实、做真、做好,通过学习和研究真学问、真知识,培养和提升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真能力、真水平和真本领,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初衷。

。校训培养大学生怎样做事,承担社会责任。高校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对世界、人类和人生给予热忱关怀,并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作为永恒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

不论哪所大学,其校训都充分地表达了高校对学生们的一种希望,即希望大学的教育活动能够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诸多优秀品格之才,能够通过各具特色的教育使学生们学会怎样做事,并期待学生将来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能够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校训词中出现诸如“爱国、奉献、敬业、务实、拼搏、奋进、求实进取”等,都能说明这个问题。例如总理曾经就读的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要求学生们既要有秉持为公的思想,心忧天下,胸怀家国,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同时还要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努力发展自己,

在报效国家的同时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国防科技大学校训为“厚德载物、强军兴国”,

意在告诫那些未来的军事人才们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服务国防、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与荣耀;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充分显示了学校对学生行为的高标准要求以及为社会培养教师的责任;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寓含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西安理工大学校训“祖国、荣誉、责任”,首都医科大学校训“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等等,这些校训都明确表达了学校的社会要求。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应该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校训激励学生们胸怀宽阔、志存高远,担当社会责任,做到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将个人所学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这些都刚好符合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三、大学校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几点建议

。校训反映的特色应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

体现校训精神。校训作为高校大学生们立身处世、求知求学的行为规范,人们通过它可以了解学校、把握学校特色。由于办学的历史不同,

治校风格和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学科与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各大学之间存在着共性之外的个性与特色。校训尽管凝练,但同样可以总结提炼出学校个性与自身特色,

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凝聚成立校兴学的宗旨,体现出大学校训的精神。另外,校训精神中所体现的道德修养、爱国情结和远大志向,

对于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治学风格,以及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和激励效应。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让校训精神人人皆知,形成共识。大学校训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意义就在于激励学生们继承学校传统,

发扬学校精神。

大学应围绕校训开展系列特色校园环境建设,诸如在校内重要建筑、标识、宣传品等载体上标记校训文字;在校园网站、校刊、宣传橱窗等多种宣传平台对校训的由来和内涵进行阐释;

围绕校训精神对人生、事业的积极影响开展专题或特色活动,帮助大学生对校训有更深的认识。以无处不在的校训宣传浸润学生心灵,诠释并宣扬校训的精神内核,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校训文化的熏陶,

熟悉、掌握、理解校训的内容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最终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要切实加强校训的落实与践行,

使校训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校训制定的目的是“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然而,有些学校把校训当作一个口号、一个标语,甚至是“人有我亦有”的时髦点缀。针对于此,

笔者认为,校训必须立足于践行,把校训精神落实贯彻到诸多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活动中去,唯有如此学校才能真正影响和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

激励他们自律向上,

自觉成为校训的模范履行者。唯有如此,

一个良好的校风、学风才会形成,才能使校训真正体现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至于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立德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

校训不仅应当挂在校园的醒目之处,更应当印刻在广大学生的心里,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血脉和灵魂,为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事业发展提供无穷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

作为大学精神载体的校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注释]

①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辞海(上册)[]。北京:中华书局,

:。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公务员职业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我国的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

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活动目的、活动方法上,承担着重大法律责任的同时,更承担着重大道德责任,在社会中起到表率和标杆作用。

公务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也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即使其能在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时,用职业道德来约束他们的言行;

在法律、规章制度的“空白地带”也能作出正确的抉择行为。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发展。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在我国,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始便把政府公职人员称为公务员。现在我国的公务员是指代表各级政府依法从事行政事务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行政权利、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调整公务员之间、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共行政活动的必然产物。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数量和素质的社会公职人员,

来从事社会的领导和管理,由于公务员这种职业和职业活动的特征性,

尤其需要公务员职业道德来约束和激励。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二条对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作出下列规定:“(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接受人民监督;(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遵守纪律,

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公务员精神”中蕴含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可以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政治坚定、忠于国家,服务群众、实守信勤政爱民,刻苦学习、精通业务,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朴素,

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二、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日益凸显的行贿受贿和贪污腐败等职务犯罪问题,

中国党和政府对于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非常重视,

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文件,不断加大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政建设。

现今的公务员在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上有着深厚的基础,在实践中敢于创新,

乐于创新,既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来观察当今世界风云变幻,

又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在总结人民群众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和创造,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从知识到实践能力,可以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行政理念、行政职能目标、行政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他们不再是等、靠、要,而是争、创、闯,

逐步学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谋发展”,公务员队伍的职业能力总体增强了。

但是,

显而易见,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规范大多都是以通知、规定、规划、条例、意见和办法等党的文件形式出台的,不仅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法制化和强制性方面相对较弱,而且在抑制腐败发生、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也相当有限。

由此而言,无论从国际上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国内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客观要求来说,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及其相关道德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都是一项亟待解决和必须实现的迫切任务。

对当代中国而言,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是要抓紧制定和尽快出台《国家公职人员道德伦理规范体系》、《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法》、《中国防治腐败法》和《公职人员财产收入申报法》等规范和法规。

三、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辩证地看待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状况,首先必须充分肯定当前公务员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上升的、进步的,

公务员主体意识的增强、道德观念的更新、道德价值感的强化,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务员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缺乏公仆意识。行政不作为现象较严重。所谓行政不作为就是指行政主体没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

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行政不作为这一现象往往以隐蔽的形式张扬了权力的“不作为”现实。实际上是被动姿态上的滥用权力,也是权力非物质性腐败的一种隐蔽形式。

近几年法院受理的“行政不作为”案件呈上升趋势。

。公务员的公仆意识缺失。少数官员自我感觉过分良好,

把自己当成了封建社会的“父母官”。正因为缺少“公仆”意识,

才会有官员以权谋私,视民生于无物,听民意而不闻,变成“庸官”、“懒官”,甚至走上贪污腐化的不归路。

有的是存在特权思想。一些公务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职业公共权力视为私人产品或个体力量,并且凭借这种力量凌驾于他人之上,

“我就是法,

法就是我”的观念在一些公务员的言谈举止中不时有所流露,

处处显示出他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有的是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

不负责任,乱搞政绩工程,

欺下瞒上。服务意识的淡化,是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中最具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二)贪污腐败屡禁不止,信念缺失

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

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是产生腐败的内在原因和直接根据,是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或权力结构。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公务员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理想信念淡薄。一些人把公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严重败坏了党风,

污染了社会风气,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腐败也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

论文格式从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办的案件情况看,仅腐败贿赂案件就达余万件,

立案查办的党政机关干部近万人。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

原贵州省省委书记刘方仁,原辽宁省副省长刘克田,

原四川省副省长李达昌等等,这些人为满足个人私欲、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力,索受巨额贿赂,影响恶劣,

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党中央十分重视的问题。

(三)责任意识淡薄

行政责任是各级国家公务员自身特定的一种责任,

公务员是政府行政行为的主体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者。

能否真正履行行政责任,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地位。比如只对上负责不对人民群众负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也说明我们行政责任监督体制做得不够。

四是对道德责任缺少认识。公务员必须谨守行政道德责任的原则,执行公务符合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真正服务于公民,

应展现个人的正直、廉洁、公平等思想,

不能运用不正当的方式在执行职务时获取利益。

(四)、公务员培训机制存在问题

。培训理念问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三条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原则。

但在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真正落到实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培训动力缺乏的问题。提升公务员培训的水平,必需要解决培训的动力机制问题,

可以从制度、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培训经费相对不足。经费是搞好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培训经费的不足,是制约公务员培训工作,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筹集经费渠道的不足,全国各地的培训工作大都存在培训经费不足的现象。

缺少经费,

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就没有保障;

缺少经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就没有保障;缺少经费,优秀的师资队伍就没有保障;

缺少经费,奖教奖学机制、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也没有保障。

。培训内容(课程设计)问题。我国《公务员法》的第六十一条对公务员的分级分类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

包括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这可以看作是对我国公务员培训体系的总体设计。但在培训实践中,

我们发现培训课程的设计要复杂得多,

很多的培训内容具有共通性,很难区分为某类公务员的专属课程。

三、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公务员的道德失范,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经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公务员的腐败和道德失范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对此,

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治理。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单项工作,而是由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实际出发,

统筹考虑,

采取多种措施并使之协调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思想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情势下,

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滋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

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来自一些负面因素的挑战。

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的理论是行动指南,也是凝聚人心、赢得民心的旗帜。因此,我们要着力于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回答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突出为民服务的思想。要加大职业道德建设思想宣传的力度,

提高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每个公务员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为政之本。要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

其一,要教育公务员切实用胡锦涛理论和“八荣八耻”思想来武装头脑,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二,

要教育公务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也是树立正确的道德的基础,只有牢固地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公务员才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远离腐败。其三要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

道德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而自律更是道德的基本职业道德。只有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自律意识,才能将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公务员职业道德具有管理职责道德和权力道德的特征,

仅仅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自觉、良知和责任感,依靠人的内心自律来维系是不够的,还需依靠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来保障。

为此,要加强道德规范建设,使党的思想道德成为党内一种强制性规范。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和《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等,

标志着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的规定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的要求,不断增强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相关的制度建设

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是“依法治国”的内容之一。制度建设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

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就难以落到实处。近些年公务员道德建设之所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将它制度化,难以进行系统地建设。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上,应加强一系列制度建设,使道德建设融入各项制度之中。

要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和干部监督机制,努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善政环境。实施“治庸计划”,树立无功就是过、职务工作岗位是“能力席位”的理念,

对各级公务员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要求。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更要有真才实学,不仅要勤政廉政,

更要善政;不仅要任劳任怨,

更要能抓会干。对此,实施“治庸计划”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监督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善政环境。

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管控,

把庸者拒之门外。

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加强对干部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

切实把好用人关,真正把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健全“补漏”机制,努力营造拒腐防变的廉政环境。建立健全“补漏”机制,

目的在于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廉政氛围。要从克服不良欲望,完善制度,

建立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道德滑坡。要强化行政监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加强效能监察,

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和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

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行为;大力加强“窗口”行业和基层站所的行风建设,努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健全和完善廉政诫勉谈话制度,发现问题早提醒、早打招呼。

(三)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需要大力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增强自律意识,重视慎独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行政道德的特点告诉我们,

内心的信念是行政道德评价的重要方式。这种信念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评判的一种力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行为所应有的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主要来源于道德修养。因此,

公务人员必须自觉地在行政实践中确立理想人格,形成正确良好的行政道德情感和习惯。首先要提高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认识。使公务员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行政职业道德要求,

形成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区分善恶是非、选择正确的行政方向的道德认识能力或道德判断能力。简言之,就是培养作为“人民公仆”应有的价值理性。其次陶冶公务员职业道德情感。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作为公务员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目的,培养公务员具有与权力相关的高度责任感和履行职责应有的高度正义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的高尚道德情怀和不贪、不占的高尚情操。

再次造就坚定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意愿和意向的决心、勇气和毅力,是构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决定性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提高公务员个体的道德水平才是提高公务员整体道德根本。

因为不管是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也好,

还是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

都只是解决了不能贪,

不敢贪、不需要贪的问题,都是从外部、他律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而只有加强道德修养,真正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大力开拓各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途径。

(四)公务员培训

在学校学习、公务员岗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一系列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扩展到整个社会。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让人喜中有忧的是这些职业教育的培训中存在着“重才轻德”的现象。无疑,职业技能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也是组织成员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应把组织成员的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列为重要内容,但如果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成员道德素质的低劣将极大地影响成员聪明才智的发挥,最终也必将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

。在各级普通学校广泛开设各种伦理课程。课程内容可包括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等。

。出版专门的道德教育及宣传材料作为公务员的培训教材。

。开展网上道德教育课程,

使职业道德教育走向全社会。让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职业工作者,

在学生期间就受到职业道德教育,

并且在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各阶段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即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终生教育的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各个行业入门的必修课使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达到强化整个社会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目的,

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公务员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王春辉(-),男,

河南叶县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河南平顶山)

[课题项目]本文系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建设融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类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核心趋势就是人们的身份从“家庭人”变成了“职业人”。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尔?

涂尔干对此有很清楚的认识,并把它描述为“职业和利益的共同体替代了血缘的纽带。”①人类生活越往前推,

血缘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就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在传统农业社会,

男耕女织,手工业的工作场所与家庭在空间上是重合的,人类生活的重心在家庭,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必然是家法和家庭伦理显得更重要。

进入了工业社会以后,

人们外出做工时间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工作成了生活的重心,家庭生活虽然依然十分重要,

但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地盘,家庭生活似乎成了工作的调节剂,成为缓解工作疲劳的港湾。对于职业身份越来越重要的情况,

涂尔干也有论述:“职业团体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举单位,

因为能够把我们彼此维系起来的联系,是从我们天职中派生出来的,而不是任何地方性的忠诚关系。

”②既然工业社会中企业成了社会的主要部分,

那么职业规范――职业法规和职业道德将会显示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建设市场经济,中国社会才开始真正迅速转型。

旧的道德体系逐渐被解构,但新的体系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出现了很多问题。道德败坏,社会风气下滑,这是社会转型期规范重建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当前的中国,

人员流动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慢慢扩大为一个陌生人社会,

温情脉脉的血缘伦理道德已无法将其覆盖,

“小悦悦”事件就发生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之下。

虽然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儿女,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传统在陌生人社会中许多时候还是行不通,特别还是在助人为乐存在风险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很多道德问题都可以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思考,如毒奶粉、假药、地沟油、瘦肉精事件等,如果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过硬,这些问题会避免不少。出现这样的局面也间接反映了职业道德建设的缺失与不足,

间接表明中国职业道德的建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道德风气的提升最关键还是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道德行为的坚守,只有每个人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对社会责任勇于担当,

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美好。当前社会道德问题屡屡出现,也直接说明了国民道德滑坡问题之严重,意在警醒社会以及学校重视学生以及公民的道德素质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导向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很多家长送孩子来高职院校学习,

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门技术,将来有工作、有一项谋生的技能。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

虽然明明是必修课,但很多学生从心态上却不太重视,把它当副科对待,导致在职业素养认识上存在许多不足,行为塑造上也有许多问题。

。教师重视程度不足。虽然思政课、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和专业课教师都不太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为这些东西都太虚,

不实用,

这些课的教师地位和待遇都不是很高。

。学习时间安排不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学制比较短,

扣除专业实训,

授课时间根本不到三年,这就造成了课程安排紧凑,

人文课分量下降,

加上现行的高考招生体制,高职院校生源本身素质就不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修养差,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等种种问题。

。课程安排欠妥。

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有相关的职业法规课程,但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由公共政治课承担了,但高职院校公共政治课只有两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属于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重点,课程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六章中的部分内容,授课时间只有两节左右,这也造成了道德素质教育严重不足。

。实训期间实践道德教育也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厂实训期间更多是一种专业技术学习,虽然有专业课的带队教师,但他们大多不太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学生没有这方面严格要求的意识,

总之,学校与厂方都不太关注职业道德教育,这也是学生素养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大学生道德修养高低,

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的素质高低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与过程。中国教育者向来比较重视言传身教的力量,其中身教、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教师人格高尚,学生才会真心佩服,才肯跟着认真学,如此,

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否则,如果教师道德败坏,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即使讲道德如何重要也无济于事。因此,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加强教师这方面的自律意识与考核。

。加强校园道德建设。校园“八荣八耻”的宣传,全国各地都有,

例如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八荣八耻”宣传周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明白: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都是可耻的,而尊敬师长,

努力学习等则是值得表扬的。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范,讲求什么道德。这样既可以改善学风,

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有学生的道德,

这种意识是可以移植的,当他们工作时就容易理解任何一门工作都有其应该遵守的一套道德规范。

。加强校园制度建设。西方个人档案管理很严格,

只要有小的不诚信、不道德行为,就会被记录在案,从而影响今后在社会上的生活,因此,

在利益的权衡下,很多人会改善自己行为,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通过制定道德考核标准,严格执行,

对于情节严重的,坚决记入人事档案,

从制度上给人一定的压力,

使他不敢轻易做出不诚信的事情。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如此执行,坚决辞退不合格者,从而保证校园教育氛围正气之风。

。思政课课堂加强职业道德讨论。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六章中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讲授这些内容之前让学生先行准备,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这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应该讲求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道德,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加深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理解。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学融合。

思政课教师可以固定经常讲授某一专业学生的公共政治课,

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也多看一些有关这些专业的书籍,日积月累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从而在讲授这些专业的职业道德时可以得心应手,更有针对性,

切切实实增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引进企业人员进校为学生开讲座。通过引进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经常做一些有关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方面的讲座,可以增加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实践知识。

企业职工作为工作的一线人员,会更明白一个企业的文化、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现身说法的讲座,学生可能更加信服,会更加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只有学生自愿了,

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教师与就业指导中心合作。思政课教师可以与就业指导中心联系,

合作办一些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还可以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进入学生专业实训过程。一种道德的培养,

不是学习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就行了,更重要的是道德知识要内化,

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同样,职业道德,也要在职业实践中一步步养成的。在高职院校中,

几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实训基地,思政课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机会与基地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凭思政部是无法完成的,

这需要思政部、教务处与专业系部协调制定实训方案,

考核办法。

职业道德的培养重在一个过程,思政课教师最好跟随学生到实训的第一线,利用实训业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谈心得体会,对于正面的典型,

要让大家学习、效仿,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

要批评教育,让大家引以为戒,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实训期间学生的职业道德考核,不能流于形式,

要综合带队教师评价、厂方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给出一个总的评价,

并计入学生思政课考核成绩,并决定学生是否毕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提高职业道德,

又可以让思政课教师接触专业,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还可以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

为了在学生实训期间认真落实职业道德教育,还需要高职院校教务处调整教学时间的安排,

学生的专业实训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

而思政课教学通常是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因此,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的一体化还有存在着一个时间上的如何衔接问题,

需要教务处把一部分的公共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时间调到大学三年级。

总之,在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下,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间还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会越来越完备。

[注释]

①②(法)爱弥尔?

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戈娇。“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职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赤子,()。

[]廖彩云。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初探[]。科教文汇,()。

[]唐爱琼。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双基地”建设的思考[]。广西教育,()。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关键词:道德;信仰;

中国梦;干部教育

“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上的重要讲话,为干部培训教育指明正方向、提出高要求。诚然,道德和信仰应成为我们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根本内容。

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道德文化

中国是世界是唯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世界上创造过无数辉煌成就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不同与西方,她是以内在的道德文明为主导和外在的智力文明紧密结合的文化样式。

人类的文明是内外结合的文明,中国的优秀文化即是这一文明。西方的文明主要是外文明,

唯一的内文明残留在宗教里面。

宗教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中国人不太重视宗教的深层原因。

春秋以前,道德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光辉起点,以“德”为中心的民族特征,

奠定着未来的文化走向。中华民族的杰出先祖们就以道德思想肇始华夏文明。人文始祖伏羲“有圣德”,在八卦中演绎“天人谐和”的教育观;神农为民解苦,

尝遍百草;黄帝“修德振兵”②、“抚万民”统一华夏;帝喾“仁而威,

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帝尧“能明驯德,

以亲九族。”;

周公“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天下归心。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文化重新整合,一大批思想家相继登场,传承着传统的道德思想。老子说“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

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孔子说“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墨子的“兼爱”、“非攻”、“节用”直接践行着道德思想。

汉唐至明清,有杰出成就的帝王将相、政治家、思想家无不推崇和继承道德思想。刘邦的“约法三章”,为百姓所想,打下了最终能统一中国的基础;

“休养生息”政策,

为百姓所愿,拉开“文景之治”和汉武强盛的序幕。李世民不以个人恩怨为先,以大局和天下苍生为念,

接受魏征逆耳强谏,开辟了“贞观之治”。朱元借“明王出世,

普度众生”的号召实现改朝换代,康熙更是心系“万民康宁”和“天下熙盛”的理想追求。

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道德信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再次引起世界的强烈关注,这次关注不是为最大的殖民地而来,而是为着很多的担心、害怕、学习而来。

以西方的文化眼光看中国,满眼的担心和害怕是必然的,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观点。

中国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更是中华民族带给人类社会的福祉。

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复兴之路,

学习西方是学习其先进的科技和进步的理念,而不是改变中国的道德文化轨迹。道德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它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我们必须把它认识清楚并且发扬壮大。

当前,中华民族要强大起来,

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是代表中国人民道出的肺腹之言。实现中华民族最伟的梦想必须复兴中国的道德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效的传承,才能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好的激发,才能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践行。

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和辉煌与倡导道德文化思想有关;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和磨难,是晚清王朝为极少数腐朽统治者的利益而丢失道德文化思想所致;中华民族现代的奋斗和崛起是顺应共产党领导的道德文化为核心的民本思想所为;

中华民族当代的强大和复兴要依靠复兴道德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文化来实现,特别是倡导和践行,最终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道德文化。

三、干部培训教育中要加强道德信仰的教育

二十世纪以来,

中国的教育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教育,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教育逐渐变成智力为主的应试教育,使中国的教育走上又一个僵化的路子。

目前的学校教育,实质是工业革命以来,要求标准化熟练工人的结果,

把人物化的结果。这种教育忽略人的个性、智力、资质差异,急功近利,不考虑或简单化人的德性培养,往往培养出一些偏才和庸才、而不是人才和贤才。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不是这样,它是以道德为根本的人的全面教育,能释放出最大限度的社会正能量。

(一)干部的培训教育要特别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干部培训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是实现全社会道德信仰目标的主渠道。道德信仰教育是软实力的教育,不便于用强制的教育方法培养,它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

中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根植在人的心灵深处。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学习的宝藏。

现在,我们要在全社会培养相信、遵守、信仰道德的教育也必须通过干部的引导来进行示范引领,

从根本上培养中国人对道德的需求。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国家引导的学校教育来实现,这是主渠道。中国的经学教育即是为此而建立,

只是每个朝代对经的取舍和范畴不同。

春秋以前的“礼、乐、射、御、书、数”,礼是德育,就以行德的教育开头;

春秋的会盟活动十分频繁,它也是礼的产物;

战国的使者往来是最基本的政治生活内容,是他们贯彻着“合纵”“连横”的政治事件,这还是礼的延续,不是十分混乱地随便打战,

打战总得找个理由和借口,

这就是礼;秦朝的“焚书坑儒”便把自己焚坑了;西汉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国家教育的本;东汉又增加《孝经》、《论语》成为七经;唐前期主要是九经,

在西汉五经的基础上把“礼”分为《周礼》、《仪礼》、《礼记》,把“春秋”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唐后期变成十二经,即在九经的基础上添加《孝经》、《论语》、《尔雅》三经;南宋时再加《孟子》为经,为为十三经。

至此,儒家十三经定型,直至清末。诚然,佛家和道家经典的教育在社会中普遍进行,

只是国家统治者大多不列为正式教育内容,他们有着独自的教育体系,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有益的补充。

干部的道德培训教育,就是要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人价值观,

建立起道德信仰的价值导向,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的优秀之处就是能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内容来充实自己,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繁盛即是证明。

中国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不是西方奉行的那种排斥吞噬性文化。

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的消失就是西方所鼓吹的文化牺牲品。这种理论上的自信,使我们坚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重建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所在,

也是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的根本所在。这要种教育要在我们的各级培训教育中受到特别的重视。

(二)干部的培训教育要着力加强人文修养的教育

在干部培训教育中认真贯彻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全社会道德信仰目标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领导者、示范者,

其凝聚力、感召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品德和才才干,而不是官位和权力。好人不一定是好官,

但好官一定是好人。党员干部要比普通群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带头弘扬正气,努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人生修养上努力达到比较高的境界。

”《论语》中也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在社会上形成对道德的崇尚和信仰,领导干部的影响很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以“八项规定”、“问题”、“打虎拍蝇”作为转变整个社会风气的切入点。

没有领导干部率先转变不正之风,怎能要求群众去转变不良之风?

哪是本,哪是表,

一目了然。领导干部始终是社会和国家的引领者、先行者。

干部的培训教育中,

无论什么专业方面的培训教育都应加入或渗透人文修养或道德修养的教育培训,这是进行干部培训的基石教育。没有这个基本的教育,干部的培训教育就会打折扣。

干部的人文修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多样,不能为教育而走培训教育的形式化,让人文道德素养教育在领导干部的心理形成抵触,应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点和面,

深和浅,多方位和多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学习。

(三)干部的培训教育要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教育

在干部培训教育中,挖掘社会和领导中的典型模范,大力弘扬道德模范教育是实现全社会道德信仰目标的高效平台。

社会风气是影响一个地区、民族、国家的重要力量,是否引导全社会自觉用道德行为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

是一个地区、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据。

是有为还是无为,是引领还是阻挡,是担当还是推诿,

这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私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节会活动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近年来,

政府在全国、全省等范围内的道德模范系列的评选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这还做得不够,表现在面上不足,还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力没有得到最大释放。

一些社会优秀或模范的评选办法不多,

却急于求成,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进行,看似先进高效,

结果成拉票的恶风,谁的关系多,谁的炒作办法多,谁最终得票多,

这样往往会事与愿违。更有甚者,这会引领出社会的不正之风,得与失正好颠倒。

先进不先进,模范不模范,要看对整个社会的正能量的影响力,是不相关的社会领域产生的影响,

不是与己相关的人际领域拉聚人气。

雷锋照亮得不是一个连,人的心,而是那个时代所有工农兵学商的心灵;

焦裕禄震撼的不是兰考县人,河南省人的心灵,而是中国共产党员和所有中国人的灵魂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当然,范围有大有小,

不能一概强求,

应视具体情况、范围、影响力进行宣传,

不能为着一个达不到的目的而过分包装。

宣扬和褒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道德行为,是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能肯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

中国古代的圣贤和明君已经做出过榜样,

这是中华民族丰厚的宝藏,

也是让整个世界认同和仰慕本钱。

持续不断地、多方式、多角度地宣传和肯定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有影响力的道德善行,不仅能转变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不正之风,还能加速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学习。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年月。本段以下引用均出自本书。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关键词】“校园酒店式管理”;道德品质;实效性

“”

-

【】',

“”,,,。

【】“”;;

关键词解:“校园酒店式管理”(“校园酒店式管理”情境育人模式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

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并实施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校园酒店式管理”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引入现代酒店式管理运作模式和理念,以职业学校学生为教育服务对象,

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实训班级为管理者,

以校园环境为载体,通过各种实训活动,

达到“以环境育人,以载体育人,综合育人,育综合素质的人”的最终目的。

)

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是我们老师所关心的,也是比较棘手的,就德育的本体功能来看,德育就是育德,

就是构建一种道德境界,因此,

提高德育实效可以从加强道德品质培养入手。

。职业学校注重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是“以德治国”方略体现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希望,又面临自毁的危机。道德品质方面的危机也同人口危机、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一样成为人类将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如何战胜危机呢?道德品质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特性追寻人的价值,不断提升人类的人文精神。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地,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道德教育是德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理应受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使道德品质教育从单一化向层次化转变,通过正面灌输引导、实践锻炼等方式,

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国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出重要的治国方略,

因为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的诸多问题,

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德治国”对教育领域指明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道德品德教育是国家强盛的需要,教育方针的要求,

是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身体不好者是废品,智力欠佳者是次品,

思想品德不好者则是危险品,有德无知要误事,有知无德要坏事。

因此,

我们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也是“以德治国”的方略体现。

.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不断地渗入到社会中,

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挑战和冲击。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此背景下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公民道德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

它充分肯定“善”的价值,提倡科学的价值观;它着眼于社会的共同规范、共同利益及长远利益,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它可以调解和消除各种矛盾,使人们理顺情绪、协调行动,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

总之,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严峻的形势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纵观全国,职业学校办学在现阶段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成一个字:“难”!

在普高热和就业低迷的双重影响下,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锐减,这不仅表现在职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还表现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方面出现了滑坡现象。

前来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各有不同的原因:第一种是怀着美好的理想,

为了圆职业梦而来的,这部分人目标明确,但所占的比重不大;第二种是怀着混文凭的心态以及冲着可观的就业率而来的,

他们希望能在学校毕业推荐中比较容易地找到工作,至少可以混一张文凭,以利今后谋生;

第三种则是被家长送到职业学校来管束的,这类学生家长管不了,送到职业学校让老师管着就行,

至于能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倒不重要了。可以看出,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成绩不好倒不可怕,

可怕的是学生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方面出现的滑坡现象。从长远来看,职业学校要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德育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道德品质培养上下功夫,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只有搞好道德品质教育,学校才能从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被动局面中解放出来,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校园酒店式管理”创设了道德品质培养的新途径

道德发展是一个主体积极构建的过程,道德品质教育必须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学生本身为了发展和形成一定的个性品质而进行自觉的、有目的的自我控制是成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

我校实施的“校园酒店式管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可以说,是创设了道德品质培养的新途径。

.“校园酒店式管理”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所遵循的原则

“校园酒店式管理”遵循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校园酒店式管理”中对实训工作的各项要求,

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起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监督指导及同学间的互相督促,

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道德培养意识不断提高。

.“校园酒店式管理”使道德品质教育寻找到最佳的“交汇点”,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

其实也是在进行道德实践。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把理论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

进而外化为行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引导学生自觉实践道德规范要求。

①明确目标,强化道德品质培养意识

早在年,

结合“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实施,我校提出了:“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格高尚、综合发展、有自信、能负责”的德育目标。不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德育目标,都把“人格高尚”放在首位,

使全体师生都把道德品质培养当作工作重点来抓。

使老师们明确: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使学生明确:做一个跨世纪合格的人才,首先应学会做人。

年,我们又在全校开展了“尊重”教育,营造人人受尊重、人人被重视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

从而重塑自尊、自信,抛弃冷漠、敌对,不断完善人格,朝着社②提出相宜的口号,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题,

是一切道德品质中最具根本的基础,懂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才能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

在实训中,我们提出了:“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我为大家一个月,

大家为我三学年”的口号,

使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互相关心、互相需要的理念。这也是实训工作不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进行得越来越好的重要保证之一。

③提出明确规范的行为目标,强化道德品质的养成训练

明确规范的目标和必要的养成训练,

是道德品质形成最为重要的条件,因为,道德品德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效益,

它存在于具体、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规范的行为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经过必要的养成训练,

才能把道德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品质。

在“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中,我们对参与实训的全体同学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对实训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具体方法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学生因而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这也是养成训练的必要准备。在工作中,

每一个实训岗位都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监督、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同学及时批评指正,这使养成训练得以落到实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④创设感染教育的情景,

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

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是搞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物质基础。

配合“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实施,我校在进行校园物质形态的建设时,

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和物化,注意考虑如何发挥硬件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尽可能赋予其文化内涵及较高的审美价值,

发挥隐性教育作用。

比如,在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初期,对学校(原厦门旅游学校)前后两边校大门按星级宾馆的要求进行改造,新建模拟综合实训大厅,典雅、富丽的建筑,

精心设计的温馨的装饰,

大厅实训学生整洁优雅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举止,热情礼貌的待人接物,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创设出蕴涵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校园就能亲身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

在潜意识中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环境相协调,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言谈举止变得文明大方,

促使道德品质培养外化为行为,内化为信念。搬迁到新校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后,我们也一直用酒店式的标准来规划学校。

。“校园酒店式管理”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产生的效应

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两年多来,

我校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增强了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校风也有了根本的好转,打架斗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多数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

.“明礼”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通过与“校园酒店式管理”相适宜的着装要求、礼仪接待和训练以及实训迎宾员的示范,学生认识到仪容仪表、礼仪礼节重要性,学生讲礼仪礼貌蔚然成风,

仪容仪表整洁、遇见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不互相打闹……

参加实训的同学学会了热情待客,

主动打招呼,起立迎送,自觉熟练地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大大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实训中与老师更近距离地接触,使他们更加尊重老师,能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

他们把实训中养成的勤劳的习惯带到家里,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

自觉融洽家庭关系。

.“敬业”教育落到实处

以往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都停留在空洞的文字上,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

而实训却使同学们有了接受“敬业”教育的机会。实训工作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

每天他们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离岗,老师们也要求参加实训的同学都要有一种意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通过实际工作,在不断的巩固或纠正中,

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许多同学都说:“通过一个月‘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课,让我变得有责任感了,”“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书上所说的‘敬业’”。

.“团结互助”的品德得到强化

团结互助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有同情心和爱心,见别人有困难能尽力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时同心同德。

在实训中,同一工作组的同学之间以及不同工作组的同学之间都能够互相帮助,强化了集体意识,体会到与人合作、团结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经过实训的班级,班主任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

同学们说:“我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激发了“勤奋进取”的精神

实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许多平时在教室里得不到赞赏与肯定的同学在实训中频频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特别是当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获得肯定时,

更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

一些学习差或表现差的同学有了自己切合实际的目标,克服贪图安逸和懒散的习惯,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加强了“勤劳俭朴”教育

实训中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的工作,

看到整洁有序的、优美的校园,听到老师同学对实训工作的肯定,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喜悦。

同学们深刻地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幸福来自劳动的真谛,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并且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美化。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易拉罐等饮料瓶获得零花钱,体验并理解了“勤劳致富光荣”这句话。

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就是在培养完美的人格,

在奠定成功的基石。

我校通过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这将对他们走上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一、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这就决定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良好的政治素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

甚至具有终身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以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职业。

教师总是既教书又育人的。

教书不育人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境界,教师应朝着师能的方向努力完善自己,实现“以德育德”、“素质教育从我做起”,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良好师德品质。

、崇高的职业理想。具体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个方面。

事业心:教育已成为教师终身从事的一种事业,而不是一时谋生的手段。

责任感:事业心要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天的具体工作上。

积极性:课下“精心设计”、课堂“精心施工”,挖掘学科中美学因素,发挥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满腔的热情体现“精、气、神”三个字----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

、坚定的教育信念。

由于教师的劳动特点(精神生产的对象、产品、手段等特殊性以及示范性、长期性、复杂性、创造性、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等),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就愈发显得重要。这专指教师的教学功效感。

、职业知识。

教师的职业知识包括本体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文化知识)和条件知识(即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

、心理健康素质。第一要拥有心理容量。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

宽容学生的过错,忍让学生的“挑衅”;

第二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经得起挫折磨难,决不允许将个人的不幸转嫁给学生,

将自己的私怒转发给学生,将莫名火迁怒于学生,而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送给学生。

第三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

、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

现代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以“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

、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要求教师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

获取知识达到资源共享解决问题。

、强健的身体素质。世纪人才素质的竞争对教师工作压力更大,更加辛苦,

加上教师的职业性质、特点,

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

二、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的政治学习存在弱化现象,特别是传统的道德观念正不断退化。缺乏正常的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缺泛信仰,

学以致用更为薄弱。现行的媒体,特别是影视及网络的普及,

人们接受各种思想的渠道多,

尽管有一定的鉴别力,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全面克服,保证正确的导向。

、职业道德意识不强。

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个方面对照,离要求都有较大距离。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心操作难以做到,课堂质量不高,

课后家教补偿现象较多。据了解,有所完中校某些教师上课时总是出几道难道,课堂评讲时不上,而是叫学生课后到家中请教,

变相强迫家教,增加学生及家长负担,

家长极不满意。

、师道尊严严重。体罚及变相体罚时有发生(亦存在教育不当,学生殴打教师现象)。师道尊严是造成教师难与学生沟通的重大障碍,教师经不起学生的反对、质疑,

以为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素质较差,教育方法和手段粗糙,教育艺术差。无法深入了解学生,

造成教育与接受脱节,效果差,便产生使用简单、“速效”的体罚(惩罚)办法。

、得过且过,不争先锋,

甘居中流。报酬与劳动效度无法挂钩,

教好教坏一个样是整个教育的大环境(财政发放工资,

结构工资难以实施)。一部分教师在相应的职称评上后便不再努力。对未流教师没有有效的淘汰机制,甚至出现不在第一线教学,转到后勤岗位的成为个别教师追求的目标。

、知识水平低,

能力低的教师所占一定的比例。某校某教师的教学成绩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另一名教师教学质量在校居于一般,但评选名师时因这位优秀教师缺少论文而不能参评,

而另一位却善于撰写论文而入选。现行的“文凭热”,

许多教师自考、函授提高学历(这是好事),但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的却不少(因为期初期末的时间都在函授学习,学生管理、教学出现空档。

以为有高文凭就不怕下岗,故而本末倒置)。

、知识面窄,口头表达能力差。

不善于与学生交流,教学过程满堂灌,教育的艺术性、针对性差,教育效度低。

、法律意识淡薄。

依法治国,依法治教,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淡化法律,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无法依法办事,

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许多教师不清楚,更不用说在实践中如何遵法、守法。

、论资排辈,关系网左右。

取得过成绩的教师存在可以歇一歇的思想,

造成部分教师越教越差,而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老教师往往倍受尊重、成名成家。个别有“关系”的教师教学质量低,

且教学不努力,

但凭着关系,往往评先评优却少不了有份。现在的机制又无可奈何,从而造成对学校教学环境和氛围的负面影响。

拉关系、走后门的教师禁不止,对教育队伍的纯洁性冲击不小。

、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培训往往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训而不提。

首先培训单位对培训重视不足,

任课教师水平不高,以培训时限为标准。

教师职务培训,个别教师甚至在上课时东拉西扯与学员聊天,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培训后教师大多认为收获甚微,学校经济负担却很大。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跟一个学校的师德教育重视程度如何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学校这项工作虽然是由工会负责,但工会多数工作是放在开展文体活动、教职工福利方面,

对师德教育工作缺少应有的权威性。因此,

学校党组织从加强党的执政角度来讲,从思想领导的工作来讲,

就应该把师德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仅限于对党员的思想教育。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策略

、坚持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置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纳入党支部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也是学校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刺激的作用相对削弱,精神动力的作用明显越来越重要。

世纪在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结构中,精神动力占据支配地位。

教师精神动力的最高境界,

就是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本职工作联系起来,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缺乏这种献身精神,就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作为重点;把热爱学生作为核心;

把教师优美的举止行为作为基本内容之一。其途径是强化理论修养、强化政治修养、强化品德修养。学校党支部要把师德工作列入支部议程,无论是学校达标活动、素质教育的检查验收,

还是职称评定、评优晋级、选拔拔尖人才、评选取名师等都要与教师的师德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特别是发展新党员时更要严格要求师德表现。

、树立典型,

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党员教师中有不少的榜样、楷模,这些教师用自己健全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规范的行为来教育影响学生,

同时也影响着许多教师。以提高教师责任意识入手,开展评选“我最喜欢的老师”、“帮助学生成功的老师”等活动,

树立无私奉献的好教师典型;对师德优秀,教学负责,班主任工作突出的党员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通过树榜样、专题教育、学生和家长座谈会、老教师的言传身教,

时刻让青年教师意识到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一个学生的失败,就是一个家庭的失望,从而树立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只有当我们党员教师勤恳工作,

对学生充满爱心,对事业无私奉献,用优良的作风来带动校风、学风,用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教师和学生的尊重,

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时,才会吸引优秀的生源,

吸引优秀的师资,才会真正实现师资队伍的改善和加强。

、树立“育人教书”的意识,保持做老师的“味儿”,严格要求全体教师达到师德建的“职业境界”水平。

教师是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职业。应该说教师总是既教书又育人的,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在客观上不存在的。因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所表现的渊博学识、求知精神、求实态度、敬业品德、爱生情感、意志性格、政治倾向等等都在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育人”是不言喻的,

而教师有没有资格“育人”、怎么“育人”,则是应该着力解决的。

学校党组织要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再次组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参观展览和学习《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

进一步加强了师建设。播放继续教育的师德电视讲座,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收看,严格考勤、检查笔记,课程结束时拜阅心得,编辑铭言,

印发全校并作总结讲评。提高政治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改变学校单一传达上级指示与学习文件的方法,变成“人人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形式,

转达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职工的评价,

然后让优秀教师上台,讲自己的师德良心(无烦无假、正义同情)、讲自己的师德作风(诚挚公正、求实求真)、讲自己的师德法纪(慎独廉洁、依法从教)。以此强化教师的职业选择,使大家永远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

她是培育活生生的社会人的特殊职业。当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要永远保持做教师的“味儿”,

这是天职,这是师德建设中达到“职业境界”的最基本要求。

、培育“关爱学生”的品德,

练就做能师的“劲儿”,热情引导全体教师达到师德建设的“专业境界”水平。

学校党支部着力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突出师生情感的融通,提高关心学生的职业境界。

引导全体教师朝着能师的方向努力完善自己,实现“以德育德”、“素质教育从我做起”,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良好师德品质。

学校党组织要有计划地组织党课、党校学习,培养积极分子;

有针对性地安排组织生活会、民主会,

定期评选优秀党员,结合新形势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肯定老党员、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望年交”朋友,关爱帮助青年教师进步的事例。

党政领导协同明确提出“党风带干风、干风带教风、教风带学风,团结奋进才能养成良好的校风”。教代会倡导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实行表彰优秀提案的办法。工会则尽力创造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

广大教师得到学校给予的关爱,又用自己诚恳和真挚的感情去关爱学生,这正是学校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初衷。组织一届德育研讨会、教学研讨会、教育科研会、庆教龄会、班主任德育工作汇报、教师设计交流等活动,

都十分重视教师育人过程的“期望效应”。成立以老教师为主体的“德教双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与配合教研组、职能组加强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

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

通过新教师入轨的起始课、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老年教师示范课、申报职称的汇报课、参加比赛的试讲课、学科教研性的公开课、创新科研性的研究课以及检查常规落实的推门课等多种课型开展交流。

通过考核、评价、交流与总结,树立一批知识广博、教学独到、教育深刻的智慧型能师,使其成为全校学习的楷模,不断激励大家提高师德技能(游刃有余、规范高效)、加强师德情感(关爱学生、深切期望)、端正师德态度(社会责任、光荣自豪)。从而引导教师们练就做能师的“劲儿”,

这是追求,这是达到师德建设“专业境界”的较高标志。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师德师风的明显进步。学校对教师的选择聘用应首先应进行师德考核(包括职业道德、能力、水平等),

教学能手的评选也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使师德教育逐步深入人心,成为自身的需求,促进教师师德意识和师德水平的提高。

、强化法纪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把以德治教和依法治教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宽,

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防止个别教师“道德失范,

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

、建立稳定的教师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改革现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

建立职前培养和在职培养一体化的师范教育新体制。将教师进修学校一个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殿堂,而且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的基地。

()教育系统建立统一的业余党校,

除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外,好可以作为师德教育的基地。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

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活动的结果(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格和心理素质)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说来,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客体能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效益。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把内化了的思想道德准则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问题。主要是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

二、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

。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冲击,

高职生价值观“泛功利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的信息内容给判断和鉴别能力较弱的高职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

“目标定位的职业性、内容选择的应用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模式的开放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然而,作为近几年才从各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欠缺组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

导致他们在组织开展工作时更多地照搬一些综合性普通高校的做法,从而难以取得实效。为此,

深入研究和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和规律,

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呆板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机械呆板的状况,传统的“理论说教”仍然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由于这些机械、教条、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脱离现实生活,禁锢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两条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学生工作。大多数院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

由于各自工作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存在着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

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此外,很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课教师还没有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专职政工人员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的事。从而导致了“只管事,

忽视人”“只教书,不育人”现象的出现,并大大削弱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数量不足。

高职院校是高校扩招的主体,

学生人数增长迅猛,但由于编制等原因,多数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数量并没有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的比例要求合理配备。据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关于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名学生以内超过标准配置的占%,其中较大规模超过标准配置的占约%,

严重超过标准配置的达%以上。[]

()素质不高。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育者的角色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政治信念薄弱,

理论素养差;有的主体意识不强,职业角色认同感不强,缺乏责任心和情感投入;有的知识结构单一,

教学能力欠佳,科研能力不足,甚至被社会现实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所困扰。

()队伍不稳。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普遍存在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状况。据调查显示:只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岗位是“大有作为的职业”。

[]在专职辅导员中,任职年以上的只占到%左右。[]教育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策略

。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

由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

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存“重技轻德”的倾向。有鉴于此,在教育部年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各高职院校者要大力增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充分体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职业性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系列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职业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点,

要坚持把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塑造学生企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把社会的共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开设相关课程。

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

()加强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会和感受有关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立业为国,执业为公、恪尽职守,

服务为人”良好职业道德。

()引入企业文化。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信条、企业伦理与企业道德等企业精神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导向、凝聚、激励以及约束功能,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加强“两课”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依托相关的行业企业,

加强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理解和体验,同时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生活道德、职业道德难题。通过“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

把职业伦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教育中实践,在实践中自我教育,

从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体性

各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单纯的“说教式”“强制式”和“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积极开展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渗透式”“咨询式”等主体性德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尝试。

例如,可以通过运用启发式谈话以及道德两难讨论,

澄清和加深学生对某些道德原理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通过组织案例研讨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思想理论和道德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及社会实践等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同时还应结合不同学生在学习、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思想问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式辅导与教育活动,从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的系统性

各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与培训的总体规划,

努力构建和完善日常培训和专题研究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立体式多元化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培训方式重点组织专兼职思政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党的重要思想,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黄建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李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

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赵庆典,

李海鹏。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心愿[]。中国教育报,--:。

[]林佩云,

蔡茂华,陈雄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教育与职业,():。

[]梁金霞,

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陈亚玲。对高职教育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教育与职业,

():。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

关键词:政工队伍建设;问题;措施

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要继续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发面逐步的转型,

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人们的思想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价值观念与价值选择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

更加需要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分析当前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建设性的措施,

促进政工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

一、当前政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政工队伍的建设

在当前的政工队伍建设中,

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出来,

这是当前政工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道德与公德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师儿童、幼儿园老师虐待幼儿等等。

从表面上来看,

这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比较低,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思想政治落后的表现。也就是说,

这是对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当不够,

早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将政工工作提上工作日程,

工作的缺乏有效性。甚至有的单位是在表面上进行政工队伍建设的宣传,实际工作中却不给予落实。

。政工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政工队伍建设中,

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政工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有道提升,工作能力不强,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导致政工工作建设的有效性不佳。

在当前的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方法落后等方面的问题,政工工作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开展工作。

例如,早场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师可能每天工作压力过大,

全天候的陪伴儿童,工作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因此,幼儿园的政工工作人员就要与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与教师进行长滩,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帮助教师环节心理上的压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儿童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安全得到保证,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也得到发展。

。政工工作的开展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

缺乏创新性是当前政工工作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与优良传统。

因此,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基本要求,发挥其实效性。在新的形势下,政工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方法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政工工作要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但是,在当前的政工队伍建设中,工作方式单一传统,

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作用。例如,当前许多的政工工作仍然采取说教式的方式,这在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

这种工作方式只会增强员工的厌恶心理与反感,达不到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措施

。提高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

若想加强政工工作的队伍建设,

需要营造提高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政工工作的开展创设有利的环境。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转型,

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的问题与矛盾被暴露出来,

人们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也受到影响与冲击,逐渐的出现一些违法犯罪、不道德的事件。例如深圳市弘基学校教师猥亵学生事件,

以及今年来频频发生的教师猥亵学生事件,

一直在挑战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因此,必须提高全社会对政工建设的重视程度,

通过媒体、光比、电视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宣传,

让全社会认识到思想正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政工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培训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另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政工队伍的培训工作,

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培训工作要有具体的计划。

这个计划里要对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这种培训工作计划要根据每个单位实际情况的不同来进行,要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其次,

培训方法的选择要适当,确保行之有效。

政工队伍培训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方法包括案例法、分析法、讨论法等等。这些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来进行。

不管选择的是何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真正的融入到培训的活动中来。

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政工队伍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

在培训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要对效果进行评价,看看评价是否产生效果或者是培训中是否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评价与反思,

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激发政工工作的创造性不断得以提升

为了促进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激励政工工作的创造性不断得到提升。这种创造性,

表现在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上。在工作理念上,

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政工工作的人员站在工作对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全面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其次,

工作的方式要不断地创新。

传统的工作方式是说教,并且以文本为载体,现在需要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网络等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最后,政工工作的开展要与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促进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

选作风好的人就是要选好千里马。组成千里马的要素之一是政治素质要好,关键是坚定政治方向不动摇,牢记宗旨永远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

二是要有真才实学,有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既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又有勇于开拓的精神,肯干事,

能干成事;三是要有坚毅的人格品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身心,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千里马是事业成功的载体;四是要有善于学习的方法,

接受新知的愿望,永不停歇的进取心。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加强政工队伍思维建设,

要充分的认识加强政工队伍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政工工作的实效性。即使当前的政工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但是政工工作队伍本身正在逐步的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政工工作逐渐的完善与完美。全社会需要不断加强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

政工队伍本身要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做好政工队伍思维培训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工作的创造性。

在新的形势下,政工工作的要根据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对象,对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促进政工工作逐渐的完善,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