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三作文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范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4-03-28 09:30:51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随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安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各高校相继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

我国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高校由最初的所发展到现在的所,

作为首批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高校,

山东科技大学从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

目前总共招收了届学生,已有千余名毕业生工作于国家的各条生产战线,充实了各行各业安全专业人才队伍。

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来看,

毕业生总体情况良好,但普遍存在学生刚工作时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缺乏在工程意识平台上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应用的能力,缺乏从书本知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及创新性思维。分析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们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应用脱节;

。学生实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慢,无法满足企业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的需求;

。学校与企业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续,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都流于形式。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导致目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从而影响着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二、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是山东科技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该专业年获山东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年首批入选部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年在山东省内单独招收煤炭企业定向安全专业本科生,年通过专业认证,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标准,针对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对卓越计划进行了分析,

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内实践环节,更重要的在于在与企业合作,要变单纯的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为了更好地强化卓越计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遵循“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重在现场”的原则,加强联合培养,并遵循认知及教育规律,

坚持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相结合,

明确各阶段实践教学重点,构建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纵向上相互贯通、在横向上相互关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

三、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目前,

我校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校企全面合作协议,强调双方共建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都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突出实践环节,改革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在企业的学习时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将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与“+”煤炭企业安全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实施校企深度合作,让企业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按照企业标准培养安全技术人才。学生三年时间在校重点学习通识课程、人文管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一年到协议单位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一培养方案改革可以有效改变目前工程教育脱离现场的现状,

突出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还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一举三得。

。产学联盟,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的全面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

不仅为学生,也为教师的现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地,目前安全专业每年将安排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

从企业、科研部门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安全工程专业已聘请了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安全工程专业兼职教师,

承担《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水害防治》、《工程爆破》等专业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

担任本科生的现场指导老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等任务、他们也不定期举办一些与现场结合紧密的专业讲座,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如今大学与企业间兼职通道的打通,使更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

使学校教师普遍取得企业经验,真正做到了产学联盟,不仅是科研联盟,

而且是教育联盟。

。校企共同参与,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由于卓越计划中学生有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锻炼。因此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的参与与指导,因此这些环节的成绩考核也将由现场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定,毕业答辩委员会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共同参加毕业答辩。各个阶段的实习和工程训练的考核过程也将传统单一的笔试、实习报告考核方式改为笔试、现场答辩以及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共同评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上改革有效提高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几年学生全部积极参加“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校学生获实用新型专利项;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科研课题比例%。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均为%;企业一线就业人数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四、结束语

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让企业参与全过程人才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要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必然途径。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安全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应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保持安全工程专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安全技术人才。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新(-),

女,江苏常熟人,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教育部于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于年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

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合作,不断探索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必须制订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回归工程本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而一般高校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已将企业实践过程纳入,但仍侧重于学校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传授培养,

企业实习和工学结合只是流于形式。目前部分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仍存在政策不健全、理念陈旧、企业参与乏力、合作内容空泛、教学管理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着共同发展,因而合作过程中双方在目标利益、思想理念、体制权属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是学校教学安排与企业人才需求时间不同步。学校的教学安排有严格的计划性,时间安排环环相扣,而企业生产和人才需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来决定。

三是校企双方在获得利益方面不对等。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校方受益明显,而学校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经验少,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人才需求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企业与学院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合作企业不能胜任学校教学计划要求,

合作流于形式,影响教学质量。部分高校仅是为了完成学生培养的教学任务,随便选择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关系,

不考虑企业资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仅安排时间较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难于真正融入企业当中去,

只能依靠学校老师的现场指导,因此企业不能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

二、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明确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注重学理、亲近业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

以工程实践基地为依托,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机械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构建“观念创新是先导,

培养方案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

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路,

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各项内容建设。

(二)改革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来制定的,

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高技能工程应用型人才。

按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

突出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的特色鲜明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订单式’联合培养合作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培养方案实施层面的基本任务包括:以回归工程教育本真为基础,明确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按照目标要求组织制定校企双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建立校企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定期总结培养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法,完善培养方案。

(三)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

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工程技术教育是企业教学阶段的主线,而课程体系是主要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

构建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

着力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技能相结合,完善系列选学课程模块体系。

采取现场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践学习部分分为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六个层次。按照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需要达到的工程能力要求,

选择机械工程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学习阶段提供场地和条件;同时,

聘请实践教学基地一定数量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提供全面指导。累计企业学习实践时间不少于周(年),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四)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

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及机械类专业人才特点,教师除了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必须成为企业和高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连接体,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开发、文化内涵等信息与知识吸收消化,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系统理论、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青年师资,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团队,

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通过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

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教学水平,

尽快实现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二是引进高水平专兼职企业教师,加强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

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技术储备强,集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

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的优秀教学团队。三是创新工程型教师的选聘制度和任用标准,形成校内专业教育、企业实践锻炼的指导合力,

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授课教师,必须有不少于五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应有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机械相关项目开发、在机械行业挂职等)经历。担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

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年以上,具有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教师按三个层次选聘:第一层次是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的“企业实习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

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第二层次是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授课教师”,一般是具备本科学历的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第三层次是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导师”,

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的掌控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四是深化奖励制度改革,按劳分配,

优劳优酬,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的待遇。

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而校企合作培养教育的关键是工程实践,要求高校从封闭的校内培养走向开放式的校企合作培养。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与以往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新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突出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紧密追踪和瞄准机械工程方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依托相关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构建“以社会需求为主,

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基础理论扎实,

专长明显,富有创新意识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实践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两年厚基础教育、一年双导师制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和一年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大一与大二学生进行两年学科基础教育,各学科建立导师组开展学业规划与指导;进入大三后,学生选择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

进行一年机械工程方向专业理论学习和一年的实践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学习,完成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学习任务。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企业成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主角,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教学考核、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水平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模式以坚持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

企业通过合作,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可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量身定做的人才。学校利用企业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互惠外,校企在产品研发、科研项目、技术改进等方面也可进行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

推动双方事业的可持续快速方展。

四、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在于构建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承担卓越计划实施的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环境,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总结成果积累经验,

探索出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陈庆堂。深化校企合作突显办学特色[]。实验室科学,()。

[]胡庆贤。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

[]梁利东。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

()。

[]李松柏。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正安。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丁云飞(-),男,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暖通空调技术的研究,()。

摘要: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提出将传统的生产实习环节细分为设备制造生产实习、设备管理生产实习和设备安装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制订了融合递进式企业实践环节培养方案。

关键词:“卓越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培养方案;

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月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

共同实施“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即年在校培养,年进入企业联合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是年教育部专业调整时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城市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成的[]。该专业经过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文章以建环专业为例,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要求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见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方案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对学生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

该方案实施“+”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图是广州大学在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拟订的融合递进式实践环节培养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对建环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将生产实习环节细分为设备制造生产实习、设备管理生产实习和设备安装生产实习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生产实习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互为一体,内容循序渐进。

如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及专业导论课程后安排认识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

而且可以为其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到设备生产企业学习设备制造工艺,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过程的融合递进式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融合和促进。

图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图广州大学建环专业融合递进式培养体系

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卓越计划”强调夯实理论基础,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

“卓越计划”的实质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计划”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系统化过程,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环节。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授人以“渔”,

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就业需求。

。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要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卓越计划”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同时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内容,但理论教学的地位并未改变。因此,这就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科学安排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建环专业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建环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各类建筑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技术经营、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及检测等,

而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

教学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工程能力的培养

。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建环专业现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周)、生产实习(~周)、课程设计(附属于各专业课,共计~周)、毕业实习(周)和毕业设计(~周),

存在着实践环节时间不足、系统性差等问题。

而且实习环节又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缺乏对实际工程的深入了解,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也未能有效地与实际工程接轨,存在“闭门造车”现象。

作为应用型工程类专业,

建环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还要满足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卓越计划”实行“+”培养模式,明确要求需有年的企业培养过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实践环节更加系统化,彻底改变了实习环节多以参观为主的现状,

使学生能系统地深入实际工程,加入企业设计队伍,真正地参与工程设计,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建立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

与传统的以校内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卓越计划”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上校企联合。除了校内培养方案以外,

还要制订企业培养方案。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参与和培养质量,

应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这是“卓越计划”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

。应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青年教师必须到生产单位实践、学习,

了解工程动态,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此外,应借鉴国外“实践教授”模式,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指导实践教学,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队伍。

(三)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计划”的灵魂

。打造创新训练平台,强化创新能力考核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逐渐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能力拓展的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方案,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建立大学生科技训练基地,

充分利用课程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和专业实践提供平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能力学分,

即学生完成规定的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纳入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应利用国家、省、学校各级部门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行业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设计大赛等平台,引导学生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自觉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

逐渐形成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保障条件的良性机制。同时,

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各类研究课题,包括研究性项目、创造性设计项目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课题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型实验,形成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充当科研助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科研过程,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

懂得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收集文献资料,

在科学研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

。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

实验课程应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探究实验结果,积极开设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

在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

增加有关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关的学术论点、争论性问题、当前学术动态等向学生作引导性讲解,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实施“卓越计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要使学生具有未来“卓越工程师”素质,

必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但目前在高校,特别是广大地方高校实施国际化教学的条件不够,经验不足,渠道不畅。

因此,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走出去,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这方面可借鉴交换生、联合培养“+”或“+”等国际合作培养模式。

此外,可充分利用港澳优势,全方位加强与香港、澳门同类院校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另一方面应重视“本土国际化”的培养,利用在国内举行的各类国际性展会、学术会议等平台,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接受国际化训练。同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加大双语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获取本行业国际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

使多数学生在国内也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国际化训练。

(五)质量监控体系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主要立足校内,各高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校内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到企业接受一年的培养学习,

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因此,

建立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企业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卓越计划”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培养过程涉及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因此,

严格的质量监控是保障“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由教务处牵头,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等组织协同,建立“全员”(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企业指导教师)参与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对教学“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企业培养环节等)的监控,

并确保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加强企业培养过程的监控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经历一年的企业培养过程,学生到企业接触实际工程,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

与传统的实习环节不同,“卓越计划”企业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培养过程,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多,这对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加强企业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尤为重要。在学生进入企业培养环节之前,要制订详细的企业培养方案。

企业培养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对企业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编制详细的大纲,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

逐步做到企业培养过程的管理与学校管理的接轨。

。建立完善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基地负责人制度,细化各负责人的职责

专业负责人要组织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规划,

落实实习基地建设、课程负责人、骨干课程教师的安排、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加强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和跟踪本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建设,课程负责人要承担课程建设规划、组织制订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规范等工作。

基地负责人要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制订基地建设规划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工作,并负责企业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企业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卓越计划”在建环专业的有效实施,除了要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外,

还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制订与建环专业相适应的企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落到实处,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肖勇全。深入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暖通空调,,

():-。

[]王海涛,

沈恒根,

程海峰。注册工程师制度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制冷与空调,,():-

[]邹国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思考[]。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董春桥,

杨家宽。建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讨[]。高等建筑教育,,():-。

,,,

(,,,。。)

:,。,

,

,,。。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

男,湖南永州人,

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

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湖南湘潭)

基金项目:本文系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号文,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年的办学经验,

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

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

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

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

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

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即前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

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

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

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

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个月的安排。

表“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

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培训时间培训部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实施

负责人考核

方式备注

人力资源部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

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人力资源部主管考试

生产车间根据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能够看懂图并能依图组装部门经理&企业导师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学习使用

绘图软件能够用绘图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

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

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

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

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

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学生学号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产品工艺与设备企业生产与管理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时间:年月—年月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

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

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

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

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个课程群,包括:~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

~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互渗透,交互进行,

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

“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个设计小组,

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

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

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

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

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

实施不少于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

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

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

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年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

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

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

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

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年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

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支参赛队伍在全省个兄弟院校的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个一等奖、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

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

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

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高校教育管理,,()。

[]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中国大学教学,

,()。

[]叶树江,等。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

()。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平台;建设特色

过新年作文300字

作者简介:刘燕(-),女,

山东济宁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江苏?常熟?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第二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院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

学校非常重视此次培养的契机,

出台了常熟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行动计划,并在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作为试点,承担着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建立以“工程实践教育训练中心”为真实载体的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学院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融入了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合作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项目不仅以高起点、高标准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更符合现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要求,

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工程性融为一体的特色,

为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

卓越计划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电气类本科毕业生最终培养的目标不仅是掌握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准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工程技能,为将来成长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我校以校企合作教育为抓手,以面向工程人才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现代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形成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

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工作内容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设扫墓作文400字置了连续的、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实践教学体系,

即一年级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二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三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年级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现有三个专业,分别为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则是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后备专业。根据培养方案设计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各个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其基本思路如图所示。

按照教学进程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从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到专业课程实验,再到专业方向课程实践,在每一个层次基本实践教学完成后均安排一个集设计与实训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与现场工程师工作任务基本对接的工程综合训练。

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实验主要是针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验;在专业必修课程之后安排两周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及实训。之后学生分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在专业方向课程实验之后设置该方向的综合实践训练,

最后设置四周的专业工程综合训练。

其中专业方向综合训练和专业工程综合训练平台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搭建,

并将专业工程要素融入工程实践与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工程环境下进行工程实训与实践。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企业合作建成的综合训练平台有:与美国集团合建的智能仪器实训中心,与常熟开关厂合建的工厂供配电技术实训室。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集先进性、工程性、综合性、创新性于一体,

以高起点、高标准并与专业方向的实践工作高度接轨的设计理念成为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力实践支撑。

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建设特点

。供配电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特色

供配电技术实训平台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配套的实践场所。

该平台是与常熟开关厂合建的,由常熟开关厂提供一整套可实际运行的变电所实际成套装置。

这套系统构成了具有两路电源进线,两台变压器并列或分列运行、多路馈出线路的变电所一次系统,

系统图如图所示。其中高压侧有-高压开关柜面,包括进线柜、计量柜、出线柜等。

开关柜内主开关采用、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开关柜内配装有变压器微机保护单元Ⅱ-;变压器为台-/干式变压器,完成/.电压变换及电能输送的作用;低压侧有抽出式低压开关柜面,

其中抽屉单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互换性高、维修方便、接触可靠等特点,低压柜内主开关元件为(配智能型控制器)或低压智能断路器。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

。,,,“”。,。“”。

;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要举措,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大量创新型的工程类人才,

进而实行强国富民的目的,

这将对国家全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在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全面开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具体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必然性

.国家人才的需求

传统经济不顾环境健康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尤为严峻,

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及应用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③作为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对日益严重且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现状,

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我省所颁布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④实施重点目标为将我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因此,不仅要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端的环境工程工程类人才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年正式开始招生,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

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年通过国家审核;年环境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从年至今,

环境工程专业已有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有的直接进入环境方面的工作岗位,

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有的继续进行深造读研或读博以便将来从更高层面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环节;

模块化;小组化;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该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年和年教育部从全国高等学校中分别遴选了所和所高校参与该计划。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专业。

本专业自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在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框架下,梳理学科优势,

挖掘专业潜力,认真凝练和积极组织实施“卓越计划”方案,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尤其在培养计划规定的累计年的企业实践环节设计和实施上提出了“标准化、模块化、双导师、小组化分阶段推进”的模式,通过与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

采用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协作、企业导师为主的指导方式,根据学生意愿和兴趣,按小组化工作方式将学生分成五组进入相应企业完成所有规定的实践环节。

一、“卓越计划”培养大纲制定及学生选拔

。培养计划制定。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规划工作开始于年月。培养计划制定充分体现了“四个有利于”的原则,

即有利于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及市场经济需求,

有利于服务山东省地方经济建设,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卓越计划”一流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培养。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我校相关院系和企业界代表广泛参与,深度探讨与交流。

该计划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目标、定位与学科、专业的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特点,体现求真务实的特点,体现课程的前瞻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拓展性。卓越培养计划共设置学分,而普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分设置为学分。其中,

公共必修课.学分,学科基础课分,

专业课.学分,素质教育课学分,企业实践环节学分。

包括课程实验和企业实践环节在内的实践部分约占全部学分的%,大幅度提高了实践环节在课程总量的比重,体现了“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精神内涵。

。“卓越计划”学生选拔及淘汰机制。“卓越计划”的学生选拔采用本专业新生自愿报名-初步筛选-面试-录取的方式进行。

目前,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和级新生中每级选拔名优秀学生组成“卓越工程师”班。同时,本专业还建立了“卓越班”学生的竞争淘汰机制,在第四学期末集中对“卓越班”学生进行一次集中考核,

考核标准主要依据学生前四学期的学业成绩,

采取末尾淘汰制,排名列入最后%的学生将被淘汰,可转入普通本科班级继续学习。

二、“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设计及实现形式

。“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设置。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教学大纲按照项目化和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了个企业实践环节,

设置见表。

。建立全方位、精细化的校企合作方式。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背景,分别遴选了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柴油机总公司、五征山拖农装有限公司及山东开元轴承有限公司等五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的校企联盟平台。

依托该平台,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的各项能力素质培养,具体落实企业培养阶段的实施细则、考核规范等内容,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下的团队协同意识和能力,在真实的项目和工程环境中完成和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企业培养目标。

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双导师、小组化工作方式”。

所谓“小组化工作方式”就是将“卓越班”名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及爱好分成个固定的工作小组,每组人左右,并将其派驻上述家校企合作企业完成企业实践环节。原则上每个小组的所有个企业实践环节应该在同一个企业完成,以保证企业实践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卓越计划企业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

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收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卓越计划企业与高校共同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生活,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

。企业实践环节的项目负责制。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所规划的个企业实践环节均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对外呈现。

每个项目指定一名校内教师为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该项目的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实习期间的动态、与企业的沟通、实习问题的解决及实习的总结等等。学生到企业实习,第一个星期思想波动最大,因此,

学校应该在这一阶段安排带队教师随队行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顺利度过适应期。

其后,指导教师应定期去企业探望学生,

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关怀,并写出工作总结,

以便于我们能及时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以及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及“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卓越计划”的必然要求。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

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需要的知识、关键的技能、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

融入课程之中,将过去的单纯实习变成到企业完成系列实践课程的学习。

三、“卓越计划”实施效果评价

本专业级“卓越班”学生目前已经完成了个企业实践环节中的前个,即机械零部件测绘、工程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设计。从目前的实施效果看,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也更加强烈。这里我们比较分析了本专业级“卓越班”与普通本科班参与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参与校园文体活动获奖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级“卓越班”名学生中共有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人次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人次获得校级以上文体活动奖励,

而普通本科班对应的数据分别为.、.和.。“卓越班”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普通班。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实践环节设置。特别提出了“标准化、模块化、双导师、小组化分阶段推进”的企业实践环节的实现形式,并对比分析了级“卓越班”与普通本科班参与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参与校园文体活动获奖情况。

对比结果表明,“卓越班”学生较普通班学生具有更积极的参与意识、更强的创新精神和更优秀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纪文刚,刘建东,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汪弘。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中国大学教学,,

()。

[]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大学教学,

,()。

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学生企业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年底广西大学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年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根据“卓越计划”要求,

本专业实行本科阶段课程“+”培养模式,即年在校学习,累计年在企业学习。

在企业学习的课程和进行的教学环节,包括部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三部分。可见,

“卓越计划”要求的长期“企业学习”不同于原有专业的短期“企业实习”,

具有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特点。它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制订详细而周全的累计年的企业学习、生活、经费支出等计划,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为此,笔者以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多年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经验,探讨学生到企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

并探讨对策,以确保本专业“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与培养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没有高素质的工程人才,企业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以往的工程教育中存在工程性培养不足的特点,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

而“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培养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设计,大大地调动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然而,

仅从专业层面与企业开展合作往往事倍功半。广西大学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

学校通过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合作指导委员会,将本专业层面的企业合作提升到学校层面展开,

由校领导牵头,学校各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共同与合作培养企业交流,拟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

解决本专业和企业合作中存在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其次,本专业负责人、课程责任教授再和企业培训中心或人力资源部门深入洽谈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贯穿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实施培养的整个过程;再次,

专业实习带队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探讨包括企业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与地点时间及日程安排、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模式、实习内容、实习的组织工作、实习考核方式、实习经费预算等具体问题,制订严谨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教学计划》。

二、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的深度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热能动力机械结构复杂,加之新技术不断涌现,因而相应的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教师虽然选用教学课件,

建立了部分实物图片库和视频资料库,基本能够展现板书和挂图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实物结构、结构和工作过程,但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容易造成教学进度过快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跟上教学节奏,

对概念性和原理性的内容了解不透彻,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卓越计划”强化课程实践性的标准,要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确保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要求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置,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基于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开设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热能与动力机械产品性能测试等专业课程的企业实践环节,

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将企业的优势整合到理论课堂的教学中。这些课程主要采取集中时间段到企业学习的方式,并合理地分配一定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一般先由学校教师讲授某章节理论知识,

然后学生到车间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讲解和实物演示有机结合,使得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三、学校实习带队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问题及其对策

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制订科学、系统的实习计划,

是完成“卓越计划”实习教学任务,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然而,

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实习带队教师多为年青教师,

大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优秀研究生,虽然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缺乏工程项目的过程化实践能力,

不能满足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研究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高度集成的要求。这导致学校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根据企业特点制订出周密的实习计划,目的性缺乏,

很难保证实习的有效开展。为此,

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从以下个方面提升学校实习带队教师质量。

第一,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和人才聚集的氛围,

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

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来任教。第二,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本专业选派教师到企业积极开展工程项目研究,

或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工程岗位进行较长期的工作和交流,以此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为保证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教师在企业工作享受工程岗位相应津贴。第三,

对于过去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本专业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进行短期学习,以更新教师的工程知识,

将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现状和新科技、新工艺带到教学中。第四,加强本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并强大一支高校师资和企业师资联合团队,争取取得较大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时能在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中提炼科学问题,解决相关工程难题。

四、企业教师的选择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力量之一,

是保证“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企业实习中,应注意企业教师的选择问题,要选择业务优秀,又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和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

这是完成企业实习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然而,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企业教师选聘标准,选择的随意性较大,

企业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波动明显。首先,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

企业中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多以按件计工作量,工作任务饱满,工作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给学生做现场讲解。其次,

多数企业对技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

不愿意学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多以参观形式安排实习。再次,

学校没有专门的实习经费给企业,企业对学生实习碍于情面和任务需要,较为随意地安排~个工作人员给学生做生产现场讲解,

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基于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实践教学企业教师的选择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

企业与高校共同协商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以保证能够在企业选聘出高水平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层管理人担任“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第二,高校制定出企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以保证企业兼职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做出的工作不是义务的,

得到相应的报酬,这起到吸引、留住、激励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

第三,企业兼职教师需要参与相应的考核,具体做法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按照考核要求中的各项指标给企业兼职教师打分,

每年进行总结,不合格者将被取消企业兼职教师资格,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企业实习岗前培训的设置问题及其对策

传统的企业实习模式一般是由学校实习带队教师确定实习单位,然后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将学生带到实习地点,

邀请有关企业教师现场讲解、参观学习,最后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学校实习带队教师根据报告和平时表现评定实习成绩。这种传统的企业实习模式只能给予学生感观的认识,不能从深层次理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生产过程,

难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做法是按照实纲要求,

充分发挥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车间学习前先进行多媒体讲授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按照企业生产工艺分类讲解工序流程、主要设备、检测手段等,使学生对该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

在培训的过程中,注意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积极性。

如提问学生:蠕墨铸铁缸盖正火处理前为什么用外型砂堵住气道?并告诉学生,实习中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这对于缸盖的产品质量却是很重要的。

因为,对于蠕墨铸铁缸盖的正火处理有利于硬度的提高,但也会使气道产生严重的氧化皮,导致无法正常抛丸处理,

而正火前用外型砂堵住气道,可以有效防止气道氧化,

提高铸件质量。

通过问题式讲解,学生认识到了每道工序都有其重要作用,到车间实习时必然会更用心去观察、思考。

六、学生到企业实习的主动性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传统的实习方式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制订实习教学计划并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在相同的场所实习,实习过程及内容完全相同,学生只要听从教师的安排,

即可获得所要求的学分,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的主动性不高。加之企业采用数控机床逐年增多,而机床采用全封闭防护罩罩住,

学生看不到具体的工序,再加上机器声音太大听不到企业教师的讲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实习”的状态。可见,

企业实习中不像学校教师讲授学生知识时细致入微地讲解,而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观察、学习。因此,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到企业实习过程中,采用先全班集中实习,

然后再进行小组分散专题实习的方案。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又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

对于冷加工实习小组,

安排学生到冷工车间实地参观车、钳、刨、铣、钻等机械设备和刀具,请企业教师现场演示机器的操作方法,

详细讲解生产过程中刀具的选择、刀具的刃磨、刀具的安装、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工艺的制定、工件的装夹等内容。对于发动机铸铁件铸造专题组的学生,安排企业教师现场讲解铸件的整个铸造流程,重点讲解砂芯的种类,

砂芯对尺寸精度的要求,以及铸件如何避免夹渣、砂眼、气孔、裂纹类缺陷等工程实际内容。对于热处理实习小组,安排企业教师现场讲解各种热处理工种(正火、淬火、回火等)的主要设备、基本操作、目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实习结束后,

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学生的考核采用实习日志和答辩形式加权评分的方式,以个人形式上交的实习日志侧重于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了解,以小组形式进行的答辩环节侧重于对实习内容的消化吸收,

巩固实习效果。以上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到企业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企业实习的质量。(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七、“卓越计划”企业实习经费保障问题及其对策

按照“卓越计划”企业实习要求进行教学,

教育成本比传统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不光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企业教师、相关企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企业工程实训平台搭建等需要资金保障,学生的实习交通费、住宿费、实习费等也是很大一笔开支。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习经费仍恪守世纪年代计算标准变化不大,即使有所增加,也非常有限。

这导致实习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实习专业被迫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实习内容、简化实习方法,实习质量下降。

为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不但从教育部、政府、学校申请到专项经费用于卓越人才培养,

还从学院和专业层面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广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第一年,获得教育部“卓越计划”专项经费支持,

学校以∶比例提供配套建设经费,学院在“卓越计划”班的实习经费支出上给予一定倾斜,本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开展的横向项目也为“卓越计划”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实施第二年,除得到教育部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外,

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经费资助的学校也加大了配套建设经费支持力度。目前,通过以上措施建立的资金保障机制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的需要,

但如何保障这种机制的长效性仍然是本专业面对的一个难题。

总之,“卓越计划”创新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这使得“卓越计划”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

碰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高校专业和参与企业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改进完善,为工科院校其他“卓越计划”专业到企业实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中国高等教育,

()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李力,杜轩,赵新泽。地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企业学习探讨[]。中国电力教育,

()

[]张燕,温晓玲。基于“卓越计划”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大学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年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项目

【作者简介】莫春兰(-),

女,

博士,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