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四年级作文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范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4-02-04 10:55:39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医学科技资源的整合是创造医学科技成果,推动整个医学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针对北京市医疗卫生科技资源特点,

加快资源整合对促进北京市医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满足首都医疗卫生事业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长期参加北京医疗卫生领域科技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结合北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特点,我们对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北京地区科技资源的密集程度国内仅有,国外也罕见。但是医学科研成果及竞争力与国外同行比较仍处于明显劣势,

北京地区医学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北京市经济发展迅猛,

科研投资规模扩大,

北京地区医疗科技资源的配置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需要解决和关注的三个问题:

。条块分割,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北京地区家医学科研机构,从隶属关系看分别隶属为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国家和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

此外,清华、北大、首都医科大学等大学掌握大量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

总体来说隶属关系上类别层次较多,给整合资源带来一定难度,加上信息渠道不畅,出现大量科研项目重复立项、科技资源投入效率低下、科技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中央与地方医疗卫生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三甲医院是北京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北京地区三甲医院共有所,其中隶属于北京市的家,占总数的%,

隶属于中央的家,占总数的%。中央机构实力雄厚,整合中央资源为地方服务意义重大。

大量中央科技资源从事基础研究,而地方卫生科技资源配置关注的是科研成果应用,

提升科研对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支撑能力,提升区域内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地方科技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

应从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发展需要出发,有效地配置中央在京科技资源,使其在科研链条发挥应有作用。

。医学科研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合作机制。

各个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不能在业务上优势互补,更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和集群效应。科技资源共享意识不强,

缺乏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无法有效对临床资源中的信息资源和病例资源进行整合,整合专家资源也是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可行性及三种模式

当前,

医疗卫生领域属于公益服务,大部分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活动属于公益产品,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是科技资源整合的实践者和决策者,

在区域科技发展中担负重要责任,在科技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全方位的作用,主要在三个层次上发挥作用:资源整合战略规划者、组织协调者和具体操作者。

具体发挥三方面作用:

。政府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战略模式,战略层面的导向作用。政府作为战略层面资源整合决策者,它对资源整合的范围更大,

它不仅可以对本地区市属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而且可以对北京地区其他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这足以体现战略层的重要价值。整合更具有深度,

通过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引导科技投入的方向,整合优质资源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在北京市科委制定《北京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健康市民专项的实施将把更多的资源从项目转到专项,

形成以专项为基点的科技计划管理格局,有效地调动科技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

。政府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协调模式,协调作用。政府作为协调者,

通过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实现对资源的跨部门和组织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资源整合效果得到突出体现,有助于切实解决一项重大社会问题。

在科技促进市民健康方面,通过支持卫生局等主管部门承担或参与重大项目,从立项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充分协调卫生主管部门,

实现科技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目标。这种模式在不破坏传统科技体制基本模式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与中央科研机构、各主管部门同理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合理配置。

。政府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组织模式,组织资源整合。政府的科技主管部门也可以作为资源整合的操作者,运用项目、政策、机构、经费等手段,

整合科技资源。()在整合方式上,发挥市属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机构的平台作用,

通过项目促进市属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机构的发展,使其成为汇集资源、推进地方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力量。()通过项目组织方式创新,促进各医院之间、医院与大学和国有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

在项目组织过程中,科技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组织者,

通过重大项目组织引导北京地区各类资源汇聚和整合,如年北京市科委资助的肝炎的重大项目,以佑安医院为主要负责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探索出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

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措施及其建议

北京市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构建复杂和多层次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计划制定程序及项目管理方式整合本地区的科技资源。

。构建复杂和多层次科技计划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资源。

构建复合型科技计划体系就是在总的科技计划下设各类子计划,

各个子计划在总科技计划指导下完成。通过设立基金计划作好与国家科技计划衔接。吸引国家科研成果落地北京,

基金计划可以分为种子基金和果子基金,引导吸引优质资源。

。开展科技计划前的充分调研工作。区域科技计划直接决定政府科技资源投入方向,在制定科技计划之前应开展充分的科技需求调研。

科技管理部门应提高挖掘需求和信息的能力、渠道、网络和工作模式,确保科技需求的把握准确。

对本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的主管部门如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进行调研、对产业界和学术界进行调研,形成区域科技发展计划。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北京在医疗卫生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方面主要缺乏促进共享的具体法规和运行机制,

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使各种要素在这个平台上自由组合。北京临床医学标本和病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通过机制创新、法规建设、技术规范制订、资源质量评价和控制及跨部门的协作,

整合北京是临床医学标本和病例信息资源,建立权威的、全面开放的医学标本和病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全面共享,

增强北京临床医学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北京市科委。改革是释放首都科技资源能量的必由之路。。。。//_。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南山区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级别:南山医院(三级医院);

蛇口医院和西丽医院(二级医院);社康中心。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水平、业务平台的先进性和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随着南山医院的迅速发展,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南山医院的业务骨干已派往国外;而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基本上没有进修机会)。尤其是南山区已有近多家社康中心,

覆盖面大,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差距表现为:、南山区区属各级机构医疗之间服务质量的差异性显著;

、社康中心医疗服务质量的公信力不足,医疗质量遭到质疑;

、南山区卫生系统的医疗资源与技术配置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化加大。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是:、难以为南山区全体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难以保障医疗安全;、难以提高南山区卫生系统的整体竞争力,

导致部分病人流失。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区内各医疗机构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并实行共享。

因此,南山区卫生局建立了上、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期双向交流培训模式,进行统一部署和指导并设立专项基金,以推动此项制度的实施。

保障双向交流培训模式的制度建设

南山区卫生局统一部署、建立双向交流培训模式的制度,对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提出具体要求并设立专项基金,

为南山区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期双向交流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南山区卫生局成立专项小组制定实施细则并设立基金,

以推动此项制度的实施。

.给予特聘专家组成员必要的荣誉和政策性待遇,同时对专家组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善专家组成员的考核、准入和淘汰机制。

.双向交流模式的执行情况,

纳入各医疗机构的年度主要考核指标。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制度要求下级医疗机构必须按制度要求,

每年有目的、有计划的向上级医疗机构选派中青年医护人员,进行短期交流学习。上级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接收下级医疗机构派来的短期学习交流人员。上级医疗机构必须按制度要求派有资质的副高以上的专业人员定期到下级医疗机构出诊、会诊、查房、指导手术和讲学。

实现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技术资源的真正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专家的价值和作用;

全面提升了南山区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南山区医疗机构的整体竞争力。

双向交流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短期学习与培训(上行交流):

.。社康中心根据所服务人群疾病谱的特点和每个社康中心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每年至少向上级医院派出名医护人员,

进行为期每半年周的短期交流学习。

.。二级医院各科室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有针对性(专向技术)的向上级医院或本区重点科室派出中青年医护人员,进行为期每年个月的短期交流学习。

.专家技术指导(下行交流):

.。组建南山区特聘专家组并实施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指导。

区卫生局在南山医院及区重点科室遴选有资质的专家组成南山区卫生系统技术指导专家组。

特聘专家组成员为南山区区属各医疗机构所共享。特聘专家组成员有义务每个月次到下级医疗机构进行讲学、会诊、查房和指导手术。

.。建立社康巡诊组。由各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临床专业人员组建社康巡诊组。社康巡诊组成员每个月次到社康中心出诊和每个月次组织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

提升社康医护人员技术服务能力。

双向交流培训模式发展方向

南山区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短期双向交流培训模式已经实施的两年多,受到下级医疗机构的一致好评。结果表明此项制度大幅度地提升南山区卫生系统整体的医疗质量,

特别是对下级医疗机构和社康中心医疗质量的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医疗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南山区卫生系统专业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

同时是南山区区属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专家,实现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技术资源的真正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专家的价值和作用,

整体提升了南山区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了南山区医疗机构的整体竞争力。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国外的医保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典型特征,而相应的代表国家实际医保现状也存在不同问题。

如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公费医疗为主,由政府出资,

政府管理,私人医院或医生提供医疗服务,

其特点是以社会公平民主、公民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为核心,建立一个病有所医、急有所救、人人共享的医保体系。

同时,还有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性医疗福利,

以此支付公费医疗保险项目之外的医疗服务费用,

根据各省的法律,这些福利只能涵盖政府保险计划规定的公费医疗项目以外的费用[]。

美国是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达国家,全美.%的公民(约.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公民(约.亿)享受社会医疗保险或医疗救助项目,另有近%的公民(约万)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美国的医保模式由私人商业医疗保险占大份额,

使公立和私立医院公平竞争,政府作为第三方督促市场有序运行,并承担穷人和老人的医保费用。德国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年《工人疾病法》为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确定了基本框架,

到年,%以上的人口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登记[]。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

是一种通过法律手段促使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社保基金,并以互助共济为宗旨,由政府计划组织并监管的保险模式。与这三个国家不同,

我国并不属于典型医保制度中的任何一种模式。构成我国现今医保制度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始终坚持以“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目标建立医保制度,

但由于各地区和单位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差异,

公民享有的医保待遇标准也各不相同。

二、国外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保险制度,各国运行的制度中都存在些许不足。

以加拿大这个看似全民都能享受免费医疗的国家为例,它与中国传统的挂号就医模式不同,

在加拿大的医院里没有挂号处,也没有门诊部而只有急诊室。这取决于加拿大运行的层级医疗体系,将家庭医生设为“看门人”,

没有家庭医生的推荐就无法去医院就诊。因而,在享受免费医疗前最大的难题即是:你是否有家庭医生?据统计,

加拿大全国仅多万人口,却有超过万人口没有家庭医生。再说说美国医保制度,丹尼尔斯在他的著作《医疗公正论》中描述了美国人的一个普遍共识:“比起其他许多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人很少主张平等医疗保健体系,

但仍有一个信念就是:医疗保健资源应比其他社会商品更公平的分配。[]”由此可知,

美国人追求的是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平等,这就导致了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保费以达到排斥高发病概率人群的目的,使那些本身处于弱势的群体在获得医疗服务时也处于不利地位,医疗卫生公平性问题十分突出。

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实行社保制度的国家长期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医保费用支出膨胀。据统计,德国是世界上医疗费用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

年德国医疗卫生费用占的.%,在国家中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瑞士(.%),

年该国医疗保险的基金赤字高达亿欧元,致使医疗卫生费用危机成为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拿大年的医疗健保支出达亿加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因其医疗服务的滥用导致自世纪年代以来美国医疗费支出一直以平均.%的速度递增,

高出同期平均消费价格指数.%左右;年美国人均医疗费用更是达到美元,成为世界第一[]。

三、中国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保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其费用的支出也呈现不合理的快速增长,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

人均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增长了近倍[]。而不合理的费用增长势必加剧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在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在医疗费用负担的公平性方面,

美国和中国分别排在第位和第位,

中国排名倒数第四[]。

除上述两方面外,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医药市场缺乏管理机制。医疗资源中最为普遍的是药品,其地位不亚于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药品的生产、销售、管理关系到整个医疗保险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我国医药市场可谓龙蛇混杂,全国目前单是药厂就有余家,批发企业则是超过万家。药品收入不仅与医院效益挂钩,

也决定了医生的业绩,

导致医生通过乱开药、开贵药等手段提高个人收益,医药不分家的体制造成了当前复杂混乱的大环境。

第二,医疗服务效率低,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的医疗现状是盲目追求名医、名院,往往舍近求远,长途跋涉去就诊,

致使医疗需求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这不仅使部分医生工作量超额,影响就医的质量和效率,

也造成部分医院的医疗资源相对地被闲置浪费,医生福利减少的同时工作态度逐渐消极,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第三,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当、供求失衡。中国社会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之间差距相当明显,不仅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和待遇的不公平,

也反应在医疗资源及服务水平的不平等、不均衡。大中型城市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医疗资源较为集中且丰富,而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基本医疗设施和资源极度匮乏,使之呈现明显的“倒三角”形式,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我国城市地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占.%,农村地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居民占%[]。第四,

医保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统筹管理制度。在我国,

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管理,城乡医疗救助由民政部管理。同时,各管理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医保政策各不相同、核算方法互不统一、管理项目重叠等现状必然会增加管理成本的浪费,

从而加重管理机构的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使参保人员在申请和享受医保福利时困难重重。

四、国外医保制度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无论是国外已相对完善的典型医保制度,

还是我国尚未成熟的医保制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但我国仍可参考国外医保制度中有借鉴价值的部分,

以防止我们重蹈覆辙,也为我国医保制度的改革之路开拓新的思考路径。据调查,

在加拿大及北美等国“医”和“药”是分开的,“医”是全保,

而“药”是大部分都不保的,

加拿大的医院也不卖药,买药只能拿着处方去药店买,彻底杜绝医院为了盈利乱开药、开贵药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

加拿大的处方药也非整瓶出售,而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开几片才能买几片,有效避免了药品过期等浪费现象。

按照加拿大宪法,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管和实施工作由省、地区政府承担。各省、地区主要负责管理本省或地区的各项医保工作,省卫生部门控制着绝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以及医疗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支配卫生资金的使用,

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确定资产支出水平,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

是医疗保健的关键最后责任主体[]。再说德国的药品市场,据统计德国目前仅保留了个大的药品批发商,且其中最大的三家占了近%的市场份额,

而德国%的药品都通过药店进行销售,

几乎不需通过医院出售,从而避免了医院以药品营利的可能性。此外,

德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以传染病监控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一般医疗服务体系[]。前者是由联邦、州和县三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各级政府财政信息流通由下至上、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有序管理机制;

后者则是私人医生、医院以及各种康复和护理机构,这一体系奠定了德国医保制度的夯实基础,

构建了一个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运行体制。最后不得不说到美国,

美国的药品销售额占据了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以上,

是当之无愧的医药巨头,然而其药品批发商总共只有家。由于药品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政府能有效地对本国的药品市场进行合理调节和控制监管,

大大降低了医药资源浪费的风险和监管成本。另外,

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管辖的医院,

有助于维持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

保险公司能集中管理并控制医疗服务和医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保险公司与医院之间的利益相挂钩,以此约束医院的道德风险,

进而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通过借鉴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可总结其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第一,实行医药分家。

由上述分析可发现加、美、德三国药品生产量虽然庞大,

但医药市场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层级分明。参考它们在控制医药市场方面的各种手段,我国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式:如减少私有药品生产厂家和零散批发商;

集中监督管理药品从生产出厂到市场流通的循环链。此外,还需保证医生的待遇福利水平,维护其基本权利,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生为了创收铤而走险。第二,

大力推进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国外成熟的医保制度结构都较为繁复且面面俱到,能满足有不同医保需求的公民。事实上,无论是多小的国家,

仅凭政府的单一力量都不可能实现全民医保需求,更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我国“广覆盖”的医保制度目标。

因而我们应积极提倡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并不断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满足公民在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其它需求。第三,

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达国家的医保制度通常是以基层为主力,如加拿大的医疗体系由家庭医生为中心,形成“看门人”制度,以此减少医疗资源被浪费的可能性。

具体措施如建立社区卫生事业,

小病、常见病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医院就诊,

大病、重病在较大医药就医;公平分配医疗资源,缩小城乡差距,为困难地区的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房屋和设备,

帮助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建设;加强医生队伍的培养和改造,不仅要提高医疗技能等专业技术,

更应着重培养其职业道德和增强个人素质。

第四,建立医保统筹管理制度。纵观加、美、德三国的医保管理经验,

可以发现其共同特点是: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信息通畅,

且相关法律制度较为完善。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制度上的缺陷:首先,将各层级的医保机构承担的责任义务制定成法律条款,以增强其规范性和透明度;

其次,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

不搞特殊化,如目前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医保报销比例参差不齐,

更遑论城乡之间医保水平的显著差距;最后,各地只能建立一个最高统筹管理机构,

负责监督管理其下属地区的医保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统一医保政策,

由下至上、分级管理医保事项。

五、结论

国外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

却不能生搬硬套在我国的医保制度上,这不仅基于各国国情的差异,还因每种医保制度都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现状的演变又不断涌现出新的矛盾冲突,归根结底,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道路之所以需要借鉴他国经验,

仅仅是为了避免走老路、歪路而重蹈他国覆辙,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建设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且深具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年初,新津县荣获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奖,站在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领奖台上。

建设背景

按照《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新津县要在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

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卫生应急指挥、社区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县域卫生信息体系,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县。

创新之处

该项目建设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区域”概念上,通过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辅助检查结果的共享,从而为市民节约了诊疗费用,缓解了市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

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宗旨,

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健康“一卡通”的实施,是以城乡居民“医保卡”为载体,将居民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就诊、体检等信息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关联。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

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

以“人”为中心实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宗旨是将以“收费”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居民通过刷卡记录每次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不断增添、更新和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内容。

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健康“一卡通”管理系统共用城乡居民“医保卡”,

拥有医保卡的本县城乡参保居民,直接使用医保卡就能快速实现建档、免疫、就诊、保健、查询等服务的“一卡通”,还可实时刷卡结算费用,

信息“一次录入、多方共享”。

成效显著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一、现状

年启动的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如今已全面铺开,全省个涉农县(市、区)已全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现了%全覆盖。年,山西省制定《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确保这项制度稳定运行。

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提出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及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中因病需要救助的家庭,救助对象应当是持有《农村五保户供养证》、持有《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证》(低保证)及优抚对象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各地要认真规范五保证和特困救助证(低保证)的发放工作,

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创造必要的条件。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

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制定详细救助办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

资助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及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

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规定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

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应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

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放,

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由县级民政部门定期统一核销的发放办法。年山西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为万元,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为万元,农村医疗救助支出为万元,乡镇卫生院支出万元,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机构支出万元,建成个村级卫生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山西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较大,

说明在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中,

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并不突出。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总量不足。

相对于农村居民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来讲,目前财政资金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同时,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偏低。

由于经费不足,造成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人员经费标准过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基本医疗服务的微薄利润补充人员经费的不足,“以药养医”的现状依然存在,

从而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师在看病用药上没有过多考虑农民的支付承受能力,尤其在县级医疗机构治病费用过大,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情况,

农民难以承担医疗费用,更住不起院。同时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履行比较艰难。

二是财政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第一,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主要是向城镇居民倾斜,据测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大概在∶,

卫生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差距过大。

第二,目前的经费支出主要是向县级大医院倾斜,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负债经营,

设备老化,危房长期无力改造,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弱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山西省各级政府十分关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农村医疗卫生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比例不断提高,

但由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过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依然薄弱。

作者:赵松工作单位:山西省会计服务中心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关键词:卫生系统信息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卫生部出台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希望通过进一步重点加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卫生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

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必要性及意义

.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必要性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构建现代卫生体系,保障人民终身健康,是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要达到上述目标,

需要一系列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及强有力的产业和技术支撑。

而从目前来看,

整合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是加强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建立区域卫生公共平台。本文希望以技术研究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模式的创新,以发展医疗服务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全民健康数据库,

实现医疗资源和信息的融合和共享以发展医疗服务无线宽频网格网络专网为基础,突破传统医疗服务在时间和地域分布的局限性,

实施新型低成本的数字医疗服务模式,对卫生系统数据资源存量进行有机整合,为患者提供方便、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改善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这一最终目标。

.建设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的意义

()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必然发展阶段。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实现临床诊疗信息的一体化、各类医疗机构对临床诊疗信息和全部病历记录的高度共享、严格的数据安全控制、符合国际医疗标准、流畅的医疗数据调用、智能的预警系统,最终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为就诊患者和健康人群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的、方便的、透明的数字化窗口,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因此,建立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既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必然发展阶段,

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技术资源的手段。

全国医疗资源的数量并未到达应有数量,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部分高质量的医疗技术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医疗资源的偏态分布和医疗技术水相差悬殊的现象急需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加以遏制。构建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让大型综合医院高质量的医疗技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技术资源,

较好地解决医疗资源的偏态分布和医疗技术水相差悬殊的问题。()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一服务理念,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心从建设“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逐渐转移到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上来,

构建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这种转变的实现。地方患者的所有原始临床诊断资料和数据均采用统一数据格式存放在数据中心的集中数据库内,不同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检索、浏览和使用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数据,甚至上级医院的专家还可以对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作出指导性意见。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单通”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状况

卫生信息化建设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发展不平衡。

从整体上说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的薄弱,没有一个整个覆盖整个卫生系统的管理网络平台。

()标准不统一。部分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只是进行了一些局部应用,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

信息无法沟通,资源无法共享,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卫生系统队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平普遍较低,

很难满足现代办公需要,缺少复合型人才,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步伐。()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且不固定,资金项目往往不能进入医疗单位经常性经费开支预算,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重视程度较低。

许多基层单位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缺少严格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具体负责信息化的领导和信息员。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目前中国的卫生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不合理和医疗信息的隔离。医疗信息及资源共享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必将对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对该方向的目标、实施方案和操作细节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

本文涉及项目的实施将填补这一空白,以高新技术促进区域医疗服务模式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发展医疗服务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全民健康数据库,

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和信息的融合和共享。这必将带来医疗行业的整体性重组和改革,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在国家大政策、医疗卫生大规划政策指导下,根据区域卫生系统具体政策、业务特点,采用国际、国内最新技术,建立国内先进的、功能全面的卫生局医疗信息化规划方案。

()建立和完善卫生局及下属单位的内部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这些系统包括:机关办公室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涉及科室包括:局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干科、宣传科、纪检监察科、行政办公室、医政科、行政审批科、人事科、财务科、基建科、疾控科、社区科、妇幼保健科、。医疗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涉及单位包括:区域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卫生单位上下级间的公交流传档案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卫生局门户综合网站,

并和已经建立网站的各级单位链接,成为区域卫生信息对外公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各卫生单位信息及时公示和,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建立医疗单位信箱或交流平台,

同时实现卫生政务网上办公,咨询服务,就诊指南等等,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健康档案为核心,能够充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各项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基础健康档案、就诊纪录、健康检查记录、预防免疫、计划生育等信息、社区就诊业务分系统、社区药品管理分系统等。实现‘多档合一’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根据全国各地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建立了部分信息化系统且实施效果良好的医院,保留现有系统正常运行并深入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未建立信息化或实施部分信息化效果不太理想的医院,

考虑重新规划并实施新的一体化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推进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如电子病历,

数字化影像,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应用,增强管理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继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计算机划价、收费、发药、对药、动态药品价格及诊疗项目的标准收费,不但强化了医院内部管理,还能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卫生综合业务系统。统一标准,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将财务管理系统,

卫生统计系统,科研教育人才管理系统及卫生信息的网上直报系统全部纳入卫生专网,

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上进行不同功能模块的操作,从而实现“一网多用,数出一门”的功能,方便快捷的汇总出有用信息,

为领导决策和公众咨询提供服务。

结语

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卫生改革和发展,提高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

已成为当前卫生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宗海斌,董玉珍,赵红星。计算机多媒体在医学技能实验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耿伟。徐州医学院成立医学信息学院[]。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王秀梅,刘洪。以卫生经济管理实践需要推进卫生改革[]。中国误诊学杂志,()。

[]金雪,寿张轩。医院电子处方录入现状分析与处理[]。中国药师,

()。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

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

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将京津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直接疏解到河北,由“被动输出”转为“主动疏解”,

从而实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缓解京津就医压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政策建议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对京津冀区域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自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进而实现合作共赢,

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

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将京津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直接疏解到河北,由“被动输出”转为“主动疏解”,从而实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缓解京津就医压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现状

京津冀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年总人口达.万人,

占全国的%;

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

占全国的%,在国家发展中占重要一极。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

交往半径适宜,具备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河北的基本情况河北省与京津相比,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整体居于下游,在保障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京津冀共有卫生机构个(含村卫生室),北京个,

天津个,河北个,河北占.%;三地共有医院个,北京个,

天津个,

河北个,河北占.%;三地医疗机构床位共.万张,北京.万张,天津.万张,

河北.万张,河北占.%;

三地医院床位共.万张,北京.万张,天津.万张,河北.万张,河北占.%;

三地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共.万人次,北京.万人次,天津.万人次,河北.万张,

河北占.%;三地医院诊疗人次共.万人次,北京.万人次,天津.万人次,

河北.万人次,河北占.%;

三地医疗机构拥有执业医师数共人,

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河北占.%;

三地医院拥有执业医师数共人,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

河北占.%。截至年月,

北京有三甲医院家,

天津有三甲医院家,河北只有三甲医院家。按照北京.万人、天津.万人、河北.万人,

河北占.%的人口规模,

河北省每千人口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远低于京津,

医学大家、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

北京、天津作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高度聚集地,

汇聚了全国优秀的医院及研究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长期以来吸引大量外地病患前来就医,据统计,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中就诊的外地患者接近一亿人次。目前,

每天有超过万的河北患者在北京就医,约占北京市外来就医总人数的%。

(二)协同发展的现状截至年底,河北省与京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之间签署合作协议个,

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开展了项不同层次的合作,其中在建或完成项目项,签约或意向项目项;

与北京合作项,与天津合作项。

合作范围涵盖医疗救治、疾病预防、血液保障、卫生应急、健康养老等多个领域。在医保方面,京冀人社部门签署了医疗保险合作相关协议。此外,围绕申办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京冀就快速提升张家口地区医疗服务水平达成共识,支持张家口市建设~所基础较好的医院。

廊坊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京冀中医药一体化协同发展试点。

(三)探索出的合作模式京津冀三地通过合作医院、合作建科、远程会诊、定期派驻专家会座诊、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合作单位进修、双向转诊、科研教学等以医疗机构合作为主的多种形式,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

并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协同发展模式。。传统合作模式。

京津方面专家到河北省进行技术帮扶、学术交流、远程会诊以及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河北省选派医务人员到京津进行学习培训。目前河北省与京津合作大多为此种模式,且呈迅速增多态势。

。共建共管模式。双方在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开展紧密合作。如北京朝阳医院与燕达集团共建河北燕达医院,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北京乐仁堂共建生殖妇产专科医院。

这种模式实现了河北省“硬件”和京津“软件”优势的生动组合,具有推广价值。。集团化管理模式。河北省医院加入到北京的医疗集团,

合作内容更为直接和深入。如河北省儿童医院加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

这种模式使河北省患者能够以直通车方式得到北京高端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河北省医疗水平,是可持续、能共赢的合作模式。。优势专科引进模式。

河北省内医疗机构借助京津的人员、技术和设备等优质资源,

建立起在某区域内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专科。如张家口市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开展肾病、脑病专科合作,承德滦平县中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开展肝病、脾胃病、风湿免疫科等专科合作,保定易县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建设糖尿病防治重点专科。。建设分院或实施托管模式。

通过建设北京医疗机构分院或实施托管,直接分享北京医疗技术水平。如保定传染病医院与北京佑安医院合作,现已挂佑安医院保定分院的牌子。

保定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达成了托管协议。。一体化管理模式。

三地共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机制,在疾控工作方面实行信息、技术、物资等资源共享,建立“一体化”合作平台。

三地血液应急联动保障机制,均属于此类。

(四)下一步合作意向河北省在比较京津各医院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各医院学科及专业优势,对各合作项目进行了统筹安排,

从各三级医院申报的个合作意向中遴选出合作项目个,合作对象包括国家卫计委直属医院家、北京所辖医院、大学或医疗集团家、天津所辖医疗机构家,涉及科室或学科范围达余个,每家京津合作医院对接河北省各医院数量平均为.个、开展合作项目数量平均为.个。

合作形式主要包括科室间合作及医院间全面合作两种,其中,

有科室间的合作项目个、医院间全面合作的项目个,院间合作项目涉及河北省医院家、京津医院家。此外,与北京有个教学研究机构或医疗集团的合作项目正在推进。

二、存在问题

当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机整合三地医疗卫生资源,做好区域医联体工作,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政策规定不统一的问题。京津冀三地在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差异显著。

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医保统筹层次、保障水平、报销比例、管理制度等差异较大,支持社会办医、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有待衔接。

二是卫生信息共享不畅的问题。卫生信息化总体滞后,

业务管理多头运行、各自为阵。以新农合为例,

北京市没有全市联网,无法与河北省对接。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收费系统各为专网、结算困难。

医疗机构间缺乏信息共享渠道,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及医疗文书、医疗责任等不能有效互通。三是协同机制未确定的问题。统筹协调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的支持保障、管理运行、互动共赢等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四是医疗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河北省医疗服务价格与国家版规范大体接近,但远低于京津现行标准。五是医疗水平差距悬殊的问题。

河北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服务能力等整体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地差距较大。破解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困难和障碍,既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必然环节,也是京津冀三地亟待解决的共同课题,需要三地协力合作,

破除壁垒,

搭建平台,积极向拓宽领域、提高层次、健全机制方面推进。

三、政策建议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改革和浩繁的系统工程,

对于阻碍协同发展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要明确原则,

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一)协同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强化协调发展,

优化机制形成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增强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体性;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和构建以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健康产业和技术交流为主体的发展布局;

发挥政策驱动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立足自身发展,固本强基提升能力。

以筑牢网底和强化县级为重点,扩大卫生资源总量;

以做强重点专科和打造精英团队为跳板,强化优质资源辐射和带动;以实施对口帮扶和人员培训为抓手,引导现有资源逐级下沉。

注重借势发展,吸附承载挖掘潜力。立足河北省医疗体系现状,明确河北省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空间和京津医疗功能的疏解空间;

丰富合作方式、拓展交流平台,配合北京城市就医压力疏解;积极对接京津优势专业,

积极引进人力、技术和管理等优质资源。突出特色发展,优势互补增强活力。整合全省优势医疗资源,出台配套助推政策,

制定专项规划,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特色医疗专科打造、拔尖人才培养和卫生计生骨干储备,打造具有河北省特色的医疗服务品牌。

(二)需要抓住的重点坚持规划引领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资源合理布局。在贯彻落实国家统一规划、京冀“+”合作文件、津冀协同发展五项协议和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实施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以京津为聚集区的医疗资源布局优化,

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搭建功能承接和吸附平台。同时,结合各地区域位置特点,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搭建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坚持服务京津与发展河北省相结合,打造互利共赢格局。继续深入组织落实原卫生部与河北省政府《关于共同促进河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京冀《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推进合作事项拓展、合作项目延伸和体制机制深化。

积极推进省直医疗单位与京津大型医院开展业务对接,并组织市县两级本着业务对口、实力对等的原则,与京津有关医疗单位深化全方位合作。根据河北省三级医院学科及专业优势和实际需要,对合作项目进行统筹,

争取国家和京津卫生计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促进三地在设立分院、组建联合体和项目共建、技术协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

坚持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承接京津医疗功能。抓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河北省特色品牌的重点临床专科。

加强人才培养,以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和医学骨干储备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阶梯储备。

同时,强化转诊病种分析,增强功能疏解针对性,将全省三级医院和环京二级医院转诊前个病种作为发展的重点,

每个病种确定三家以上医疗机构作为特色专科的打造基地,

依托京津技术支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就地消化转诊京津人数。以京张联合申办年冬奥会为契机,抓住合作共建机遇,探索合作新模式,

进一步承接力度,全面提升奥运医疗保障能力,

推动京冀区域医疗卫生的共同发展。坚持长远布局与项目先行相结合,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一是着眼长远,编制实施《河北省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发展纲要(-)》,以及卫生计生服务体系项目库,

统筹人口流动性加大、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等社会问题,引导医疗服务体系均等化、多元化、立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共享互通,

以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远程会诊、医疗设备共享、一体化预约和诊疗服务为重点,推进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促进京津冀区域内医疗技术交流和合作。二是立足当前,实施项目突破,抓紧与京津协商确定一批新的合作项目,重点推进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

涿州市医院与医院共建保障基地等重点项目,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吸附机制建设,尽快完善省内分级诊疗制度、京津冀区域间疑难重症会诊等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努力压减转诊京津患者数量。

(三)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沟通,尽快搞好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协调协同发展事宜。三地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强化与对口单位的协调和沟通,

科学谋划区域医疗卫生功能布局,定期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合作项目,

搭建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

确保能够及时承担京津转移人群的看病就医需求,有效疏解京津医疗机构的医疗压力。进一步创新驱动,优化协同发展环境。

按照“有效对接、有力支撑、有益协同”的原则,深入研究合作办医、公共卫生、技术支持、规划对接等政策,尽快建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政策框架体系。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协作优惠政策,

加强重点学科和临床专科建设;

推进医保制度衔接,对接国家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健全完善社会办医政策,充分释放社会办医潜能。

进一步探索经验,不断打造京冀医疗卫生合作新典范。

目前,

三地医疗合作已积累了初步经验,实现了良好的开端。积极创造宽松的政策,不断吸引更多的大型医院以各种形式入驻河北省,

进一步调动三地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继续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医院与首都三甲医院开展实质性对接合作,整体提升京津冀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医疗卫生合作的典范。

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为解决河北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够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河北省应站位全局,找准定位,

以构建合作的长效机制为抓手,努力推动三地医疗卫生事业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丰富既有承接项目,抓好对等合作,发挥区域优势,主动开展对接。

抓好特色打造,增强辐射,

在疏解功能、优化服务中深度融合,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持续推动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篇

根据年月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对医疗卫生建设的特别指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着力点,

信息化建设将为国家制定的年每个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的行业之一,

医疗行业的建设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医院已经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设状况相对成熟,

而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则相对不足,其中绝大部分医院尚处于部分应用或试用探索阶段,而半数以上医院仍是空白。

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系统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但实际成熟、成功的应用仍在少数。

在全国各省市级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广东省启动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的工作成绩尤为令人瞩目。

早在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购买了一套财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旅。到了年,

医院吸引的患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从方便病人就医的角度出发,广东省中医院决定自身的收费划价系统进行合并,

实施统一管理。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致力于将传统中国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大型医院,

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院,

每天医治的病人超过万人,全年收治病人约万。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达灿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

“医院日均至少收集到几千例门诊资料,庞大的门诊量为临床医生进行医学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样本,如果有创新的技术力量的注入,

对这些海量的临床数据进行集成并分析,将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

并将研究成果回馈和造福百姓。”

年,随医院规模日益壮大,包括大德路总院和新开张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话题作文在内,广东省中医院总共有五间三甲分院。

受独立病历管理系统所限,

广东省中医院无法在科室间或者医院间轻松分享医疗信息。因患者病例无法信息共享,通常当患者转院或科室时,就必须接受重复的相关医疗诊测。院方希望能安置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病案电子系统,

实现患者医疗档案。

由此,

广东省中医院尝试与携手,搭乘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快车。

与合作之后,为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了一整套全新医疗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实现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结合。

该系统名为(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系统,旨在帮助实现包含中西医临床数据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即医院只需配备一套智能的医疗和健康病历分析及分享系统,

便将多个系统的医疗数据集中于一个便捷分享的单一系统中。比如,

一位曾经在总院看过病的患者转到大学城分院看病,诊疗卡中原有的信息将会保存在个人档案,

如果换着曾经看过皮肤科,觉得某次医生开的药方疗效不错,也可以把药方调出,使信息充分利用,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因中西医学在理论、诊断和治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呈现的这套系统同时也克服了这一方面地诸多问题。储存在?数据服务器上的病历记录,

将被系统以标准化方式进行标记分类,

用的语义学技术迅速数据整理,确定类型。

也就是说,该系统结合了先进的语义技术,充分理解和分析特定临床记录内容的准确含义,同时处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应对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语境的差异。

病历中的所有信息,无论格式、术语、还是语言的不同,都能处理成一个标准化的文档。

这将使医院内以及医院外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更容易。

在整个广东省中医院的体系上,实现了:

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提供一个开放的、以标准为基础的、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解决方案;

有助于病历实现标准化,方便医疗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病历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为医疗信息行业实现国际公认的标准降低技术门槛。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积极探索自身医疗服务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促进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从而提升了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下一步的建设蓝图,广东省中医院已有规划,

即要“构建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全面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一体化”。

这包括: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以标准化信息共享规范、可扩展数据中心架构为基础临床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标准化术语体系、语义电子病历采集、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及分析中心;形成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临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发挥研究基地的带动作用,为提高中医临床科研的整体水平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所创立和实现的创新科技,使医疗系统更智能化、更有效、更容易访问、也使更多人得以享用。与此同时,建立在开放化、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之上的系统,

亦能扩展电子病历的使用范围,

支撑临床信息的深度分析,更有助于全球医疗前沿的研究与创新。

年后期,宣布与中国卫生部合作,

通过一个基于开放标准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平台,提高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

中国希望通过在所有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分析,

达到减轻病人负担、决定哪些人应得到优先治疗以及更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

例如,日常检查和简单治疗可在社区医院进行,

而较复杂的健康问题和治疗可推荐去看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所使用的系统,也将有助于支持和促进该计划的实现,并有潜力推动中国整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在中国新的政策形势下,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处于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行业主管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必须面对众多的、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

需要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决策能力和行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过规划管理,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以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整体提升行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