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百科!
所在位置: 首页 > 一年级作文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8-02 19:03:36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得城市人口逐从农村迈向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变暖,

加剧了自然灾害的进程,特别是自然灾害本来就严重的地区,因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使得人们对灾害不能采取更好的防范措施,

各个地区经济差距逐步加大,

因此我们应该对农产品所遇到的自然灾害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加大对自然灾害农产品与应急预警的投入,让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能够提出好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的客观必然性

。自然灾害发生日趋严峻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端,地处暖温带和寒温带,

属于湿润向半干旱区过度的地带,

地势独特,属于灾害较多的地区,黑龙江的自然灾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所特有的地势影响,所以我们无法对它带来的自然灾害有根本性的解决,只能让当地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

由于黑龙江分布地域比较广阔,有着幅员辽阔的地势,

环境优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加速了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

造成了农产品严重的损失,黑龙江地区的地域独特给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季节性,季节性的灾害发生已经让农产品的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自然灾害呈现了上升趋势,逐渐的给黑龙江的农产品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人类的破坏自然灾害日益加剧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人口逐渐从农村迈向城市,

加剧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

全球气温的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展进程,东北地区因为天气长年寒冷,导致很多农作物都无法在当地进行种植,

农产品收入很低,

给很多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当地的劳动者不得不对当地地区进行额外的树木砍伐,以赚取费用,到农产品快收成的季节,

劳动者会对农产品使用大量的农药促使农作物生长,

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让一些农药流失到环境之中,通过蒸发,

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随风扩散,造成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大气的污染又会通过水的循环流入到生物圈中,

造成水的污染,然后通过人的呼吸作用造成对身体的污染,

由此来看环境的污染归根揭底都是由人们自己所造成的,东北地区常有干旱问题,因为东北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备不完善,

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随之流走,

即使有大量的雨水降落也无法使用,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挖掘,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土地荒漠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水资源短缺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也极大的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严重问题。

二、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

长期的自然灾害对黑龙江的影响深远,因此黑龙江地区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加强,黑龙江地区的人们一直都十分重视预警检测,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预警检测工作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在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方面也加大了投资,目前,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自然灾害给劳动者带来不必要的后果采取了一些措施,

目前黑龙江省植保机构有人,平均每个市、县不到人,

目前乡级没有专职植保人员,

二是目前黑龙江省有个市、县、完成了有害农产品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平均拥有办公室面积和实验近平方米,有健全的观测场地,

基础设施非常完善,而有的地区与建设面积少规划不合理,

基础设施也很缺乏,

自然灾害的防范机构差别很大。

。自然灾害预警存在的问题

()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民众的防灾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政府机构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不够强烈,

对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多人对有关知识也缺乏了解,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导致农产品的灾害更加严重,因为政府宣传力度的不够,所以劳动者也不知道怎么做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

自然灾害工作频繁发生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下降,从自然灾害的情况来看,

很多因素是由于自然灾害的救助者能力不够,即使自然灾害来临时会因为很多救助者的能力不足而影响最好的救济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救助者的文化素质不高,

因为文化素质水平低所以对关键性的知识理论存在很大的缺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严重性。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不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病害虫发生情况的掌握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工作不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

三、黑龙江自然灾害监测监测应急预警的对策建议

。充分提高认识,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年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分别在年月日透过的第届联大号决议、年月日透过的第届联大号决议,

以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年的号决议中,都对开展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年月,第届联大透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年至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

规定每年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年月日是第一个“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

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

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行动的目的是:透过一致的国际行动,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

其目标是: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

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传播、评价、预测与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有关的现有技术资料和新技术资料;透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国际行动纲领要求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拟订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之纳入本国发展方案内: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期间参与一致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行动,同有关的科技界合作,设立国家委员会;

鼓励本国地方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步骤为实现“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宗旨作出贡献;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透过教育、训练和其它办法,加强社区的备灾能力;

注意自然灾害对保健工作的影响,

特别是注意减轻医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损失的活动,以及注意自然灾害对粮食储存设施、避难所和其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影响;鼓励科学和技术机构、金融机构、工业界、基金会和其它有关的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充分参与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拟订和执行的各种减灾方案和减灾活动。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

类型;

危害;成因;对策;重庆云阳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

全球气温变暖,森林遭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发生呈日益频繁和加重的趋势,

它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

研究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防灾减灾措施,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科技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重庆市云阳县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及危害和防灾减灾措施进行探讨。

云阳县自然地理概况

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介于东经°′″~°′″,北纬°′″~°′″。全县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耕地面积。

南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区东端,

北部属大巴山南坡,沿长江两岸为深丘,

再往南或往北为低山,海拔~。低山区主要由三叠系灰岩组成,

丘陵区主要出露侏罗系砂页岩与黏土岩互层,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次为山地黄壤。

云阳县属亚热带季风区,主体气候明显,平均气温.℃,年降雨量,>℃积温℃,

年日照时数,无霜期。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

自然灾害类型与危害

.洪灾

县内山峦重叠,地形支离破碎,—月大暴雨来临,地表水量大,

洪水陡长,

来势猛,危害重。据气象局统计资料—年洪灾频率%,—年洪灾频率%,特别是年月—日县内次暴雨总降水量。

其中月日降水,全县普遍发生洪水,洪水冲毁.万多处,毁坏房屋万,

个财贸单位、个医疗机构、所学校停业停学,损毁耕地,

损失粮食,

冲垮水库座,堰塘口,死亡人,重伤人,

死亡牲畜近万头,

损失惨重。

.旱灾

云阳县地处川东南伏旱区,春旱频繁。伏旱有时长达~,几乎五年两旱。

—年旱灾频率%,—年旱灾频率%,大旱频率%[]。

年春雨稀少,播种延期,夏旱个月,

粮食收成不到成,灾民万余人,饿死者多人,灾民哀鸿遍野,

延颈待毙,

群情惶恐,不知所措。—年,

云阳县连续年干旱,降水比常年减%以上,旱灾致使全县粮食大减产,累计饿死人。

年月至年月计未下透雨,

降水量不足常年%,特别是农业需水的—月,

降水量分别为.和,

比常年同期雨量减少%~%。由此,

全县塘库干涸,

小溪断流,人畜饮水困难,

致使年全县大小春减产粮食.万。

.滑坡

县内主要是暴雨型滑坡,如年月—日暴雨期间,发生面积≥.的滑坡处,

其中最大的鸡筏子滑坡在宝塔乡宝塔村长江北岸,

生成于上侏罗统砂岩与黏土岩互层中,发生时间年月日晚,属古滑坡。滑动方向°,

长,

宽~,

滑坡面积.,滑方量万,

滑动前沿约万土石体滑入长江,淤高河床~。

此次滑坡严重危及航运安全,损失惨重。

自从三峡电站建成后,水位提高到,

砂页岩和泥岩陡坡地段受水的浸泡,沿江两岸小型崩塌滑坡年年都有发生,危害也不小。

.雹灾

云阳县长江北岸是大巴山暴雨边缘区。每年—月局部地区常有雹灾,冰雹伴随暴雨来势凶猛,强度大,

历时短,

危害重。—年冰雹成灾只有年,而—年期间冰雹成灾多达年。年月日:—:,

云阳县长江北岸遭冰雹和大风危害,冰雹大如鸡蛋,能击穿房顶,

打毁将成熟的玉米水稻,

受灾面积逾,粮食减产,垮房间,伤人。

.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螟虫、稻飞虱;

红苕有黑斑病、二十八星瓢虫;小麦有白粉病,玉米有纹枯病,洋葱有晚疫病,

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年水稻稻瘟病受灾面积达到,占水稻面积%。年小麦白粉病危害,

全县减产%。近年以来,

沿长江两岸水保柏树林,遭鞭角华扁叶蜂[(。)]危害,出现大片死树,

成灾面积,

柑橘南亚大果食蝇和溃疡病也在局部地区发生蔓延危害,造成严重损失。

.田鼠

田鼠是世界公害,对云阳县的作物生产危害越来越大。

据调查,云阳县田鼠害的密度达到~夹次。年月该县的养鹿乡中山村组直播玉米被田鼠吃掉%。

自然灾害成因分析

.受季风大气环流制约和全球气温增高影响

东南季风和夏秋之交,孟加拉湾低压气流入侵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气流输入,

在盆周大巴山区受阻,导致暴雨成灾。此外,

工业的迅猛发展,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促进全球气温升高,对旱灾频率加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云阳县—年,人口增加万人。人为了生存发展,

不按自然规律办事,长期掠夺式开发,年大办钢铁,森林遭到乱砍滥伐,年森林覆盖率降至.%;

加之陡坡垦殖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加重。

.害虫田鼠天敌减少

全县因植被减少,

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减少。

由于长期使用高毒化学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加之民间捕食青蛙、捕杀蛇类和黄鼠狼屡禁不止,虫鼠天敌减少,使病虫田鼠繁殖加快,

危害猖獗。

防灾对策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

年全县人口万人,每有人,

人均耕地.,必须采取行政、经济手段严格控制人口恶性增长,加快农民科技培训,

提高人口素质;切实保护好数量有限的耕地资源,建设基本农田,大力推广沼气池,为农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逐渐平衡人地之间的关系。

.加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广泛宣传生态大环境的重要性,

提高农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保护虫鼠天敌资源,从而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农、林、水、国土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县委、县政府要将生态环境的改善摆到工作议程上来,明确每个领导的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该领导的年终考核中去,

增加树木的种植量,对荒山进行绿化改造,

减少农民在山上种植作物,使云阳县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县内溪河纵横,应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

科学规划,实现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在方法上做到治山与治水,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治上与治下个结合,

这是防灾减灾治本措施[]。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网络

对病虫、滑坡应分区分点设立观测站,并利用电信信息平台联网,

及时搞好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

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唐治诚,全永明,彭华明。四川省云阳县自然灾害概述[]。山地研究,

():。

[]黄润秋。四川云阳鸡筏子滑坡形成机制的探讨[]。山地研究,():-。

[]覃红燕,

谢永宏,邹冬生。湖南省农业洪旱灾害演变趋势和成因及防灾减灾措施[]。农业现代化研究,():-。

[]潘耀忠,

史培军,刘慧平,

等。面向保险业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防灾核损信息系统研究[]。自然灾害学报,,():-。

[]秦志英。重庆市综合自然灾害分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郑远长。全球自然灾害概述[]。中国减灾,,

():-。

[]黄蕙,温家洪,

司瑞洁,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指标体系[]。灾害学,,():-。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人口变迁

一、问题的提出

光绪朝(―)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期间,

中国不断地被他国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国也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比如―年发生的“丁戊奇荒”、年甘肃发生了级大地震、在一年的时候,黄河连续年漫决、在年时发生了大水灾等等,

自然灾害是因自然力量的变化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的事件或过程,离开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就无所谓灾害。自然灾害不属于直观上的社会活动,但它始终和人类社会相伴而行,并不可避免地要作用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自然灾害是具有一定的破坏力的,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人类可能会死亡、流移,物质财产也会受到侵害,

从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光绪朝的自然灾害对人口变迁的影响

自然灾害会对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笔者主要研究的自然灾害对人口变迁的影响,笔者认为自然灾害对人口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增减的影响,

在清代以受灾死亡人数为一千以上来计算,灾死亡人数为人,光绪朝年的时间里,

次巨灾造成的死亡人数为人,光绪朝占整个清代的时间不到%,

由此可见,

光绪朝因为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人数是很多的,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一个保守数据,上表计算的是死亡千人以上的人数,而死亡千人以下的就没计算到。二是自然灾害对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灾害发生地和灾民迁入地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区域结构及社会经济结构都发生着变动。

笔者主要讨论的是自然灾害对当时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的影响。首先是自然灾害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在国家救灾能力不好并且交通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老年人和幼小的儿童无疑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由于老年人和孩子体质弱、抵御灾害的能力比较差,

他们很难忍受得了饥饿和因灾害而带来的疾病,就算他们能逃离灾地,但是还是会成为灾害的牺牲品。

其次,自然灾害对性别结构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在灾荒时期是灾荒的牺牲品,当发生灾害的时候,

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决定卖媳妇或者女儿,因为卖了他们,就可以得到一笔钱,这样的话就可以敷衍过受灾时期。

由于大量妇女被贩卖,造成了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它一方面阻碍了灾后灾区人口的恢复,另一方面又会引发并加重灾区社会秩序的动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光绪朝自然灾害频发对当时的人口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它既造成了人口的过量死亡,

又造成了社会上大量灾民的流离失所,而且还改变了当时社会的人口结构。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三、光绪朝采取的救灾措施

当今中国也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的生命安全、财产、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光绪年间发生了如此多的灾害,政策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救灾的效果,

笔者认为,光绪朝政府有的措施是值得我们救灾借鉴的。

(一)进行河工水利建设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

光绪时的朝廷也采取了一些了措施加强河工和水利建设,以缓解受灾程度。如光绪三年(年),朝廷即谕令,

强调农田水利关系民生至计,

要求“各直省督抚府尹,督伤所属认真讲求水利,

务当酌度情形,将如何修复如何兴举之处,

悉心区画,妥为办理。”甚至在各大河流域的水患集中之区,政府也确实掀起了一些甚至现在看起来仍然规模较大的河务工程建设。

这些治河工程,对缓和水患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减少税收

光绪朝时期,政府对于受灾地区采取了减少税收的措施,如光绪三年(年),

朝廷上谕指出:打山西、河南两省被灾极重,二‘…以饥谨余生,再事催科,民力有所不逮,所有两省成灾州县应征光绪四年上忙正杂钱粮普行镯免,

以纤民力。”减少税收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民的负担,对于稳定灾民情绪,维护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这一措施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现在的救灾中。

(三)贩济

据有关资料统计,

光绪年间因为灾害贩济达次之多,对一些重大灾荒,朝廷首先从政府财政中拨出部分银两发往灾区,

贩济灾民安辑流民。

如光绪二年(年),

直隶旱象已成,朝廷命部库拨银十万两发往灾区,这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安抚到受灾群众,

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生产,这一措施也可以应用在我们当今社会救灾中,但是国家还是得加强管理,免得部分救济灾民的东西流入他人之手。

参考文献:

[]张高臣。光绪朝---_灾荒研究[]。山东大学,。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上海书店,。

[]高建国。自然灾害基本参数研究(一)[]。灾害学,

,()。

[]张应昌。清诗铎(上)[]。中华书局,。

[]李提摩太(英)。李宪堂等译。亲历晚清四十五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关键词:防灾减灾;中学生;

地理教学

地理教材中的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很多,尤其是新教材,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单独做为一节的内容讲述,其中就包括我们为防灾减灾的所做的措施,

以及泥石流和地震的防护措施。

地理课堂作为防灾减灾的主阵地,怎样在教学中渗透防灾减灾的内容,怎样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及在灾害中生存的能力,下面我们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深刻认识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地震、洪涝等灾害频发发生,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年我们国家有成千上万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也有上千人因自然灾害而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可以说自然灾害猛于虎。面对灾害有效措施就是防灾减灾,

学校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是我们过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防灾减灾就应该在一直渗透于教学中。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平时就把防灾减灾的工作做实了,到了灾害时就能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的生命。

二、利用学科优势培养防灾减灾意识。

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就会找学生谈话,告诉他这些不良的习惯,但是效果很一般。为什么呢?

我总结出来就是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不良的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识。对于防灾减灾的工作,就必须让学生先有防灾减灾的意识,才能顺利的完成防灾减灾的工作。

所以首先培养学生的意识。

马克思说过,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灾害这种物质。认识物质就是在教学中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及会产生的危害。

例如在《海陆变迁》中,

我们讲到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我们正处于地震带上,所以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这是就给学生加入地震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从学术角度认识地震。弥补在生活中对地震不完全认识。

然后在举例地震的危害,例如汶川地震,

日本地震等,在讲述《地形图的阅读》中,我们认识了山谷、山脊、陡崖等地形。在这些地形中易于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在《季风气候显著》中讲解我国水旱灾害。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

认识自然灾害种类及产生的危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然灾害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灾害的可怕,自己会想很多的抗灾办法。

三、掌握方法,

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当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他们自己会想很多的抗灾办法,但是这些抗灾的办法行不行,到底实用吗?

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规律。可以根据灾害的规律检验我们的办法有用吗?例如,在讲地震时,

结合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因横波传播的快些,

纵波传播得慢些但其破坏程度大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当地震发生时,

如能在横波传来后(左右摇摆)纵波还没有到达的几分钟内迅速逃到空旷的地方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人身损害;

而且地震发生后往往有几次余震,那么第一次地震后他们就不会掉以轻心,保持警惕从而有效地减少余震带来的损害。另外,

还要重视防范地震和地震求生的一些相关常识的了解。如常备地震应急包;就近躲避伏地待定;不要跳楼、乘电梯求生;

尽快关闭电源、燃气;避离山坡海边不急回家;

保存体力伺机求救等,以提高学生防震减灾的能力。

实践证明,掌握一些防震减灾措施能够提高社会的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的能力,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防灾避灾的意识和技能。如:在汶川大地震中,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师生震后分秒成功疏散,无一伤亡。

四、组织课外活动,

拓宽教育渠道

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有灾害本身造成的灾难,也有人为造成的灾难。为了减少灾害人为伤害,

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地理二课中,我们开展了防地震演练。

实战演练是最好的防灾教育,将我们课堂中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同过演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能力。

要求同过训练,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和应急素质。

除了实战演练,我们还利用了纪念日进行宣传教育。

例如在“.”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纪念死难的同胞,

同过此中方式,让我们不会忘了过去,也时刻提醒我们防灾减灾,自救的重要性。

利用这样的日子我们地理教师就会走进班会课,为学生讲解防灾方法。在有些时候,我们会举办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竞赛,

包括了自然灾害的基础,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预防措施及自然灾害发生前的征兆和自救逃生的技巧。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灾害的存在和可怕,

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旅游影响;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世界上自然灾害不断,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

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加强救灾和防灾意识、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是人类安全发展、和谐共存的必然要求。旅游业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一个产业,其涉及的各个领域无疑也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尤其是旅游目的地发生自然灾害时,旅游业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因此,针对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过程两方面,

探讨了旅游业危机管理的原则和对策。

一、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

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中,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由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自然因素发生较大、较快变化,

当其变化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破坏或造成巨大损失的现象[-]。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指自然灾害的存在和发生对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所具有的潜在和现实的危害或不利影响。

主要有如下方面:

。直接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设施,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重大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是极大的,

它直接会对旅游目的地本身如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接待设施等造成不可逆转的大面积的物质损害。这使得受自然灾害打击的旅游业的恢复非常困难,

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恢复正常运转并非一日之功[]。

同时,自然灾害也给目的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年印度洋地震和东南亚海啸事件中就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上亿美元,人员伤亡达到万人[]。

。抑制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增长,

减少旅游收入

一方面,可能由于灾害在具体形式上截断了游客出入目的地的通道[]。

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营销存在异地性的特点,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游客或潜在游客便会感觉到自己的安全可能得不到保障,因而取消出行决策,

降低游客对该目的地的信心和对目的地的忠诚度。

。影响旅游营销的渠道,损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与吸引力

在旅游营销渠道上,

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致使许多旅行社中断提供向该旅游目的地的服务,从而影响其营销的渠道[]。

二、旅游业因自然灾害发生过程而实施的管理措施

任何自然灾害都可以分为发生之前、发生之中和发生之后三个阶段[],

在面向自然灾害的旅游业危机管理中,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在实际中更侧重于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以及危机后的恢复,

而非危机发生前的规避[]。

。发生之前阶段的旅游业管理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管理者无法对其具体情况进行预测,只能通过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行业规范,成立专门管理组织等方式来积极预防。主要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

制定行业规范。二是成立自然灾害管理小组。三是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四是培训从业人员。

。自然灾害中间阶段的旅游业管理

在自然灾害发生的中间阶段,

进行旅游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保证游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因此,在这个阶段管理措施主要有:第一,加强部门合作。通过危机管理小组的协调作用,在统一领导下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通过信息共享、强化交流、共享救灾资源等方式,

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第二,

保证游客安全。保证游客安全是灾害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危机管理小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游客的疏散和安抚工作,尽可能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同时,避免混乱情况下引发其它的连锁危机。第三,核查损失。在对灾害发生地现场清理的基础上,

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应进行调查与核实,为以后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做好准备。

。自然灾害之后阶段的旅游业管理

自然灾害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的损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因此,在这一阶段就应加强灾害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第一,灾害影响评估。开展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评估,

可以了解具体的损失,为后续恢复工作打下基础。第二,

灾后重建。在自然灾害结束之后,管理者应在安抚受灾群众、重建商家信心、制定新型投资计划和修订抗灾策略的基础上,

制定规划,重建被毁的基础设施、复原环境受损的区域,

对目的地实施重建工程。第三,市场营销。在完成影响评估后和灾后重建的基础上,

为了重新使目的地走向市场,管理者应当进行市场研究,

根据游客消费状况和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重新恢复游客信心,以争取客源,

尽早摆脱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杨达源,

闾国年。自然灾害学[]。北京:测绘出版社,

[]张金屯。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

[]郭立军。联合国预计印度洋地震海啸可能最终造成万人死亡[]。光明日报,--。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灾害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提高认识,

形成正确的灾害观

通过地理教学,

使学生知道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不可能完全避免,

但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规律性,只有当条件具备时才会发生,从而形成正确的灾害观。自然灾害其实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我们讲这些自然现象是灾害是因为它们发生时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但对自然本身,

许多自然现象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例如,台风可以将水汽从一个地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

从而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洪水可以将一个地方的不能净化甚至会危害生态环境的污染带到大海使之得以净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

自然灾害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对自然界是非常有益的。

形成正确的灾害观就是要正确地看待自然灾害。灾害并不可怕,没有灾害意识和不具备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的人,

才会导致可怕的自然灾害的增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才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二)授以知识,

认识灾害发生的原理

结合地理教学进行广泛的灾害知识教育,灾害前兆、灾害过程、灾害原理、灾害预防、减灾减灾措施、灾害后果等内容,尤其是要结合有关知识点的教学,

让学生明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例如,在讲气旋和反气旋时,要告诉学生台风就是一种气旋,只不过是发生在热带洋面的强烈气旋,

所以水汽充足,除带来狂风外还会带来暴雨;

寒潮就是反气旋的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发源于寒冷大陆上的反气旋,所以其气流更干燥更寒冷。学生知道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

有利于学生对灾害形成正确的认识,不会产生惧怕感,有利于在灾害发生时根据其原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内容

(一)防灾减灾思想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灾害教育时,

最重要的就是宣传防灾减灾的思想,使预防灾害的发生和尽可能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程度的思想深入学生头脑之中。

让学生知道虽然有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等)人类不能完全阻止,但这些灾害发生时往往有许多前兆,我们可根据这些前兆做好预防工作,我们还可以建立预警预报和应急机制与体系,

使灾害发生时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有些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水旱灾害等)如果事前有充分的重视和预防措施,是完全可能避免的。让学生知道许多人为造成的灾害也是完全避免的。

(二)灾害的危害程度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

做些拓展介绍,让学生知道各种灾害的危害程度。

例如,在讲地震时就要详细介绍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倍)与破坏程度的关系,并介绍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不同程度危害的地震,让学生对地震的危害有个清楚的认识。

在讲水旱灾害、寒潮、台风、赤潮、咸潮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做一些专题介绍让学生知道它们每年对我国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明白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同时也可巩固学生的防灾和减灾思想,并让学生觉得地理是很有作用的,

进而产生学好地理的热情与欲望,更加喜欢地理。

(三)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讲山坡水流的方向时,就可在黑板上绘出相应的示意图,

让学生根据山地水流的方向明白当山洪爆发或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方向。在讲地震时,结合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因横波传播得快些,

纵波传播得慢些但其破坏程度大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当地震发生时如能在横波传来后(左右摇摆)纵波还没有达到的几分钟内迅速逃到空旷的地方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人身损害;而且地震发生后往往有几次余震,那么第一次地震后就不会掉以轻心保持警惕从而有效减少余震带来的损害。

三、地理教学中进行灾害教育的方法

因地质灾害的特殊性,

其教学方法应与其他知识点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也不能千篇律地采用讲述的方法。

例如,

在传授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以及灾害发生的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影视或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观看过程深入了解,这样学生也会印象深刻些。当然这需要教师平时收集和积累有关素材。

笔者就曾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片,该片把地震发生的原理、地震前兆,地震过程中的逃生方法等知识,用浅显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欢笑中学到了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印象非常深刻,其效果比老师口头空洞的说教要好得多。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自然灾害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自然灾害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对于成功应对自然灾害和保障公民知情权都至关重要。然而,

搞清楚在自然灾害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是什么,更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急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就应该将公民权力的保障放在应急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加以关注。在应急管理中保障公民权利,尤其应该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就是与事件相关者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的权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知情权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信息公开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作为前导和立身之根基。政治学理论中的人民主权理论告诉我们:在民主共和国家,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应享有政府信息等权力。更重要的是,

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权利资源,

应当属于主权者所有。作为社会学理论之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民主思想也告诉我们:为政需顺应民心、合乎民意,以人为本。

因此,

无论从应急管理角度还是从政府信息公开角度,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都应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和以提高政府和公民成功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自然灾害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

自然灾害生命周期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灾前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在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

灾中的侧重点在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灾后的侧重点在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一)灾前。

应对自然灾害,单凭政府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社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阶段,政府只有及时、坦诚地向社会公布相关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

使公众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了解具体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政府和公众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

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就要求政府将历史上类似自然灾害的相关情况及其成功应对经验、自然灾害应对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名录信息、专家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及时给社会公众,以供借鉴;

告知公众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的危害程度、可能的起始时间和延续时间等,并将自然灾害爆发前公众应当做好的防范措施和相关准备、注意事项及时公布,以为公众提供行动指南。

(二)灾中。

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阶段,

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美国危机管理的权威顾问劳伦斯·巴顿提出了公众在每一次危机中都会提问的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了确保类似事情永不发生,

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就可以成为抚慰公众恐慌心理的第一服镇静剂因而也应该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首先重点公布的信息。具体到针对自然灾害事件,

政府首先要权威的灾情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灾害影响的范围、严重等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灾情进展。

其次,政府应该立即公开应急措施信息,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正在采取的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人员转移安置、救灾物质的发放情况、商品供应信息、社会治安情况、水、电、煤气等市政生命线以及交通信息等关乎民生的应急措施信息,更应该及时准确。

(三)灾后。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善后处理措施具体包括灾后恢复所需的时间估计,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加快恢复,如何对受灾地区进行修复和重建,

告知受灾群众如何进行救济和赔偿,

公布捐赠电话等。在这个阶段特别应该公开的是灾后重建的资金使用决策、管理过程、投入情况、产出情况、民众参与情况等灾后重建资金情况。

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是一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总结,政府通过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提高今后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的目的。

报告应该重点包括:查清灾害的性质和责任,

提出对灾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灾害发生的经验教训;

灾害带来的长期影响有哪些和如何减少或消除长期影响。

三、结语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研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是其应对自然灾害时公开政府信息内容的标准和操作指南,

政府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公开相关的政府信息;对于公众是自然灾害发生时知晓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依据,公众就能更好地监督政府信息公开。

注释:

姜安鹏、沙勇忠。应急管理实务——理念与策略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

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

.:、

王盛。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天津师范大学,。

何心展、王敏砒、楼茵。中国沿海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