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初二作文

社会现象评论范文精选8篇(全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4-10 06:27:35

社会现象评论篇 新闻评论定义外延之辨析目前学术界对于新闻评论的定义出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表述,笔者现搜罗展示于其下()“新闻为事实的客观记载,评论为基于事实而发表的意见。”①――林大椿()“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②――范荣康()“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③――丁法章()“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赵振宇()“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⑤――马少华()“新闻评论,顾名思义是相关新闻的评述、议论。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是针对新闻报道中重要事实或社会现象及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等,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言论,是新闻传播媒体的各种言论的统称。”⑥――薛中军要想下定义,首先要找准它的属概念。从逻辑上讲,下定义就是要明确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外延),同时揭示被定义概念与其同一属概念之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内涵)。因此学者们对新闻评论所下的定义,无非也就是从新闻评论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来加以概括把握,引申得之的。根据观察,学者们对新闻评论概念的外延概括不外乎这样几种表述评论文章、论说文、论说形式、言论、新闻文体、新闻体裁。我们把它们分为两组.评论文章、论说文、论说形式、言论;.新闻文体、新闻体裁。然后逐组来进行分析。首先,第一组外延,根据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评论文章”、“论说文”、“论说形式”、“言论”这些表述除了语词形式和语义范畴的一些差别外,实际语义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论说形式”和“言论”的语义范畴明显大于“评论文章”和“论说文”。换言之,“评论文章”、“论说文”一定属于“论说形式”和“言论”,但“论说形式”、“言论”不一定都属于“评论文章”和“论说文”。胡乔木同志曾经指出“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结构,也就是形式。”⑦既然是评论“文章”、论说“文”,自然具有内在的文体结构。而“论说形式”和“言论”语义则比较宽泛,它们可以仅仅只是一些零星的观点碎片,不必言之成文。因此,从概念限定的精确性方面来考量,“评论文章”、“论说文”更适合于作为新闻评论概念的外延。其次,再来分析第二组外延。“新闻文体”和“新闻体裁”仅仅只是所适用的语境不同,语义也是基本相通的。在中外新闻史上,学者专家们曾相继提出过各自对报纸的定义,其中大多关涉新闻评论。比如,年英国的《报纸法》就指出“报纸系指揭载公报新闻事件、注释及观察之纸片,因贩卖而印刷……”就把极富评论成分的“注释”与对事件的“观察”记载并列提出,初步表示了报纸两大基本文体样式的端倪。中国著名报业史专家戈公振为报纸所下的定义也很具代表性“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⑧中国著名新闻学家甘惜分也表示“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⑨由此可见,新闻评论早就是学者们公认的一种新闻体裁。而“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⑩通过以上对历史和概念的梳理可以得知,把新闻评论归属于一种特定的新闻体裁或新闻文体,不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也符合当代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因而以新闻体裁或新闻文体来定义新闻评论概念的外延同样也是可行的。再次,为了确保对新闻评论概念外延的精确限定,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评论文章”和“新闻体裁”之间的语义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交叉包含关系,相交领地就是一切刊载在新闻媒体上的具有新闻价值的评论文章。因此,从新闻评论定义外延的层面上来考量,我们可以把那些不具备新闻文体特征的语录形式或碎片形式的言论意见拒之于新闻评论概念的门外。新闻评论定义内涵之辨析在这个限定的外延区域内,我们还能否对新闻评论概念的内涵做出更加精准的概括呢?为了便于具体分析,我们把学者们对新闻评论定义的内涵限定浓缩为这样几组关键词第二组评论客体新闻事件、紧迫问题、社会现象、思想倾向第三组表达形式阐述观点立场、发议论讲道理、判断思考第四组性质特征政治倾向性、针对性、引导性第五组传播载体现代新闻传播工具、大众传播工具第六组服务对象广大读者、广大受众对于第一组、第五组、第六组关键词,学者们的观点比较统一,从学者们各自所下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们所达成的共识。但是在第四组关键词“政治倾向性”的揭示上,就可以听到来自学界的不同声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政治倾向性应该属于政论文的特点,现代的新闻评论不必都具有政治倾向性。而且,随着当今新闻评论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专业评论基于从可读性方面考虑而自觉摒弃了政治性话语,如果我们再三强调以政治倾向性来统率新闻评论的话,就会画地为牢,扭曲新闻评论概念的本身,因此政治倾向性不应该成为拘囿现代新闻评论发展的枷锁。分歧最大的当数第二组评论客体。范荣康、丁法章、赵振宇先生认为,新闻评论的对象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马少华先生则认为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讨论至此,相关问题也就浮出水面。既然“一切刊载在新闻媒体上的具有新闻价值的评论文章”是成为“新闻评论”的一个要件,可以推导出,任何的“新闻评论”都必须刊载在媒体上,而且还须具有新闻价值。由此派生出来的问题是在长期的新闻评论业务实践中,那些刊载在媒体上的关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思想倾向的评论文章,究竟具不具有新闻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回顾一下学术界对“新闻”定义的探讨。“新闻”定义在世纪末经过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广泛探讨后,目前被学界一致认可的有三种说法,即“事实说”、“报道说”、“信息说”,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学范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者董天策经过分析后提出“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只有信息才是新闻的属概念,也只有信息概念才能整合‘事实说’和‘报道说’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概念。”“完整的新闻定义应当是‘新闻是报道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如果以此认识基础来思考分析问题,那么“当前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思想倾向”都应该属于“新近变动事实信息”的范畴,或者说它们都是从“新近变动事实信息”的认识基础上推导或提炼出来的,因此也就天然地具备了新闻价值的某种要素,如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等,具备了新闻品格。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新闻评论客体当应包含“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社会问题”等这些包含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元素。当然,学者们的观点产生分歧的还有第四组关键词,那就是“判断”是不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我们知道,作为评论必须阐述观点、发议论讲道理、表达意见。但是,仅仅这几种表达形式还不能够揭示出新闻评论的本质规律。因为它们只是反映了论说文的一般规律,并没有揭示出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和特殊要求。任何一种显在的表达形式都对应着一种内在的思考路径,因而表达形式也是一个思考方式的问题。逻辑学告诉我们思考的一个最有效的向度就是认识,新闻评论的表达形式应该也是一个合乎理性、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因此我们也就可以从认识论的层面上来把握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在认识论的层面上,“判断”这种表达形式,是否揭示了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呢?关于这一点,港台和大陆的不少学者都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比如郭步陶先生在讲到新闻评论的性质时说“判断,‘这是评论最重要的部分’。”()台湾《联合报》的主笔王民先生写的《新闻评论写作》第七章的标准就是“最重要的一课――判断。”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不外是真或伪的问题,是或非的问题,善或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判断问题。”()另一位台湾新闻学者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中把新闻评论的性能分为五种,其中第三种即为判断性,他说“新闻评论对一切问题作评断,是一种最要紧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者马少华也认为“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既然新闻评论不同于任何宽泛意义上的公民言说,那么它就必须符合一种“内在的文体自觉”,而“判断”正好是新闻评论文体表达形式上的一个特殊标志。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认识需求,任何新闻评论都必须表达判断。对于那些评价具体新闻事件的评论,不但需要作者做出有力的价值判断,还需要作者做出及时的事实判断;而对于那些评价社会现象、思想倾向、社会问题等宽泛意义上的评论,如果不能做出事实判断,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而“判断”应该是新闻评论的立身之本。认准了这个基点,我们就可以把新闻评论和其他的边缘文体(如杂文)区分开来。新闻评论的结构遵循着严格的逻辑程序,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有完整清晰的论证过程;而杂文的结构沿袭着形象思维的脉络,它不需要做出判断,也不需要完整清晰的论证过程。因此,在新闻评论定义内涵的层面上来考量,有无判断、有无内在论证结构则可以成为新闻评论和杂文等边缘文体的分水岭。通过上述甄别分析,我们可以把在媒体上发表的这两种类型的评论文章纳入到新闻评论概念的范畴.针对具体新闻事件表达判断的具有内在论证结构的评论文章(如新闻时评、新闻述评)。.针对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思想倾向表达判断的具有内在论证结构的评论文章(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结语根据各位学者的观点,结合本文的语义学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把新闻评论的定义概括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思想倾向表达判断、阐述自己观点、立场,具有内在论证结构的一种新闻体裁。注释①③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②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年版。④赵振宇《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新闻大学》,()。⑤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⑥⑦⑧薛中军《新编新闻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年版。⑨⑩甘惜分《新闻学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年版。()董天策《新闻传播学论稿》,福建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马少华《时评的历史与规范》,《新闻大学》,()。(作者为邵阳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讲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级新闻学硕士) 社会现象评论篇 《华商报》的评论版名为华商评论。自年创办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与改进。各个栏目不断发展完善。虽有所增减。但其始终坚持“为民者言”。始终秉承新锐、善意、理性、宽容、犀利的理念。做好都市报评论。华商评论的成功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一.《华商报》评论版的特色.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如同新闻报道的选题一样。对于报纸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怎样的题目来进行评论针对哪些问题和受众是决定新闻评论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华商报》评论版在进行选题选择时主要针对受众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困惑和问题。就他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问题进行评论。如此。《华商报》评论版选题具有以下特点:()选题的广泛性《华商报》评论版每日发表评论五篇左右。选题涉及广泛谈东道西。可谓包罗万象。其中涉及时事、经济、科技、法律、文化、人文、社会现象等等。各个领域的重大题材。普通市民关注的市井小事都包括在内。特别是面对众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其评论版块都进行了激浊扬清、解疑释惑的积极引导与阐释。《华商报》从月日至月日所刊登的篇评论文章(漫画时评除外)中。包括司法、经济、制度政策的实行、社会现象等方面。其中司法类评论篇。经济类评论篇。关于制度政策实施情况的评论篇。社会现象类评论篇。单从这一周的评论中。我们就可以窥探到其评论版评论选题内容涉及的广泛性。无论是国家政策实行中的问题。时事热点事件。还是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均可成为评论的选题。()选题的贴近性新闻报道要求具有贴近性。以取得受众的心理认同。新闻评论也要具有贴近性。才能更大程度的赢得受众。赵振宇教授在《现代新闻评论》一书中指出:评论的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而又喜欢听的话”。华商评论在贴近性方面十分注重。一周篇评论。有篇评论的是我们身边所发生的小事。事情虽小。在评论中却折射出大道理。通过对群众生活实际中的事件进行评论。更接近受众心理。更有利于传播效果的实现。在月日刊登的《耳光对怒骂的道德偏差》这篇评论。就是关于公交车上因女童不让座而引发女乘客不满。遭到打耳光的事件而进行的深层论述。在评论版“街头巷议”这一栏目中。所评论的内容均是我们在大街小巷中所听闻。所谈论的事。即使是关于司法、经济、政策类的评论也是均以平民视角出发。从大众生活的实际出发来进行论述。.评论的主体报道的力量在于摆事实。而评论的力量在于摆观点、讲道理。新闻评论的广度和深度源于新闻评论主体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华商报》评论版的评论主体突破原来只是报社编辑、专职评论员的禁锢。将评论主体的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群体中。除去记者、编辑等专职评论员外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都可以是评论版的评论主体。更有广大社会普通民众这些非专业、非定向的人员也加入了评论的行列。《华商报》评论版设立“专栏”这一栏目。正是为各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意见和见解的平台。知名网评人令狐补充。时事评论员顾则徐、韩福东。资深媒体人曾颖等等都是华商评论专栏的常客。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知名媒体人宋志标。学者羽戈、吴钩等在每周末的评论周刊上设有专栏。税收伦理学者姚轩鸽在《关注和反思纳税人的权利问题》一文中。用专业的眼光扣问纳税人权利的真正内涵。呼吁不断完善有关纳税人权利的相关规定。以专业视角来反思我国有关制度的缺失。这些体现出报纸评论员队伍的精英化趋势。.评论的风格《华商报》评论版的评论风格由于其都市报的市场定位必然显现出其评论通俗化的风格特点。这里的通俗并非庸俗、低俗、媚俗。其通俗化的特点是由其受众定位于市民阶层所决定的。所谓新闻评论的“通俗化”。即是指“新闻评论在新闻内容、主题的选择上持市民立场。倾向于针对同市民利益密切相关、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加以评论;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能采取一种市民能够理解的通俗形式。站在市民的立场‘代民者言’”。《有权报考也有权弃考》(年月日A版)。《别让“阴题”阴了孩子》(年月日A版)。《耳光对怒骂的道德偏差》(年月日A版)。这些评论文章所评述的都是我们普通市民身边的小事。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在评论的语言运用上。也体现出明显的通俗化文风。或风趣幽默。清新明快。或朴实平易、娓娓动人;或尖锐泼辣、文采斐然。专注民生。评身边小事。契合受众心理。二.《华商报》评论版的特色.平民化视角华商评论。以平民化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事件。使新闻评论逐渐走下话语“神坛”。回归大众。华商评论摈弃原先报纸评论文章“长”、“空”、“呆”的八股式写作。代之以精悍、朴实、轻灵的新闻写作风格。将原先乏味冗长的官方声音。先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转换成一种平民能够理解的内容和形式。并以平民的立场对此进行解读和评说。使平民百姓读得懂。愿意读。《关注和反思纳税人的权利问题》针对年月日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中缺乏对纳税人权利真正内涵的解读而发问。深入浅出。指出完善纳税人权利解读与保障的重要性。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来分析论述。关乎平民利益。使普通百姓看得懂。愿意看。平民化视角的确立源于其评论员队伍平民化、评论题材贴近性、评论形式通俗多样化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现象、新闻热点的见解和主张。只要言之在理。你就是评论员;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只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值得深思。均可作为评论的主题。以平民化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平民化的笔法评析世事。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身边的事。使评论接近受众阅读心理。也就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具有人文情怀。人性色彩 社会现象评论篇 方法一:分角度探究所谓分角度探究。是指从主观和客观;物质和精神;传统和现实;个人、政府、社会;法律制度、道德舆论和文化意识等角度探究某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年深圳市二模的新材料作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道:“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立意为“软实力即文化已成为衡量强国的标准”。从而引发思考:中国文化到底怎么了?考生可列举现今中国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如“圣诞节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狂欢节。哆啦A梦成为中国小朋友梦寐以求的伙伴”等等。从而得出“中国文化贫弱。不能输出”这一结论。然后对其原因进行分角度探究。如首先可从个人角度。金钱的多寡依旧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显著标志;其次可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对文化漠视。唯GDP论;最后可从社会的角度。民族意识淡化、信仰缺失。使用分角度探究原因时。需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很多原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只局限于以上角度。比如。就上述现象。考生还可以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探究。如崇洋媚外之风盛行等等。总之文无定法。不能拘泥。方法二:正反式探究所谓正反式探究。是指既探究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探究人们为什么不这样做。例如这则新材料作文: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坐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种“较真”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共鸣。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从正面立意。即“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较真”。然后对此立意进行正反式探究。首先可以从正面探究。分析要较真的原因。这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是对不公平现象说“不”。其次可以从反面探究。分析人们不较真的原因。如受自身受传统影响。意识淡薄。使用正反式探究原因时。需注意的是。在对正反两方面原因探究的同时。也可进行分角度探究。如从正面分析原因时。可从社会角度探究出这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是追求人民权益的体现;从反面分析原因时。也可从社会角度探究出这是社会缺少民主氛围和维权土壤等等。所以文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三:层层追问所谓层层追问。是指先探究表层原因。再接着追问表层原因的原因。即根本原因。例如年江苏省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立意为“世界上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保护美的意识。我们只有熄灭蜡烛。才能让美长存心中”。然后针对此立意进行层层追问。首先发问:为什么要熄灭蜡烛?因为在人类的干扰下。许多美已离我们远去。紧接着追问:为什么美离我们远去了?因为人类缺少了保护美的意识。最后再次追问:为什么人类缺少了保护美的意识?一是无心之失。二是人类的占有欲、逐利心在作怪。使用层层追问法追问原因时。需注意的是。追问与回答一定要有深度。不要流于表面。如同剥笋般。由外而内。即追问原因的原因。回答时可采用分角度探究。这样才能做到追问时盘根究底。回答时入木三分。以上三种方法可以叠加使用。这样会使层次更丰富。分析更透彻。从而为自己赢得高分。 社会现象评论篇 近几年。张培合接连出版了《慧思集》《静思集》《微思集》等著作。另外。张培合的新著《广思集》也即将出版。其四部著作的面世。极大地丰富了张培合的思想理论体系。使之名副其实地成为“复兴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张培合作品引热议在张培合作品《微思集》研讨会上。名流云集。周明、红孩、李炳银、何西来等著名陕籍作家、评论家专程从北京赶来。蒋惠莉、贾平凹、雷涛、李星、冯积岐、孟西安、李勇、吴克敬、雷珍民等文艺界知名人士。以及来自张培合家乡甘肃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张培合的创作成就。认为他的散文作品以生活哲学和社会现象为主题。诠释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现象、企业管理、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代社会现象。用质朴文字传递人生真谛。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评价张培合的部著作《慧思集》《静思集》《微思集》文风质朴自然。直至心灵。时而像一个故友在坦陈心迹。时而像一个哲人在谈古论今。时而像一个浪漫诗人在低吟浅唱、时而像一个思想者在痛斥时弊……张培合的文字带给读者愉悦、启迪和思想的冲击。“从培合的三思集中。我联想到法国雕塑家罗丹著名的雕塑《思想者》。一个中年男子坐在那里。一只攥紧的拳头。支着下颌做深邃的深思。在我看来《慧思集》是多想出智慧的意思。即是思想家主体的一种品格。一种素养。也是思考的结果和目的。《静思集》则是思索的一种方式和状态。”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比》的发言中如此说。陕西省政协常委、文教委主任雷涛说。张培合近年来的散文作品以古都长安为中心。提出了种种文化的叩问。将人文情怀升华。将文化思考上升。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则对张培合奉行“修齐治平”胸怀天下的精神高度称赞。他认为张培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其核心思想。而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作为冰心散文奖的负责人之一。认为张培合的作品给他很多想象。他的随笔确定性很强。它接地气。是真正的生活哲学。他的《微思集》荣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堪称实至名归。另外。来自张培合老家甘肃省宁县政协主席刘政则说:“从散文狭义的观念来说。培合这个散文是靠边的。但是从陕西大散文的观念。按照现代散文的观念。培合的散文则是很好的散文。前面有人评价说是语录体散文。有些老师评价是企业文化性质的散文。有些说是演讲性质的散文。这个用传统的观念来定。可能不属于传统散文。但是以现在观念来看。有突破、有思考、有社会价值。有教育意义。有美感。我认为就是很好的散文。”人民日报社驻陕西记者站原站长孟西安评价张培合有理想、有梦想。是“商界大儒、文学大家、人生大将”。而著名作家冯积岐则认为与其说张培合是独立文化学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思想者:“他的思考深邃、博大;有力度。有气魄。他的思考纯粹而有力量。”语录体散文《微思集》评论家刘宁在研讨会中首次提出张培合作品《微思集》的最大特点是语录体散文。是直接用一种日常白话的口语写作而形成了一种文体形式。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由于是采用了这种语录体。在我看来这种文体简约凝练。意在言外。对此。贾平凹给予肯定:“刘宁讲的好。她里面谈到语录体散文。这个在别的会上还没有人说过这个话。把培合的特点也抓的很准。这个观念我觉得也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冰心散文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类)、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并列的我国文学界散文类最高奖项。贾平凹、吴克敬、陈长吟等陕西作家曾先后获此殊荣。该奖是根据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并捐资。于年设立的。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和提携中青年散文作家以及对中国散文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理论家、散文编辑和社会相关人士。第六届冰心散文奖评奖征稿范围为年到年在中国大陆正式公开出版发表的散文单篇作品、散文集、散文理论作品。奖项设单篇散文奖篇。提名篇;散文集部。提名部;散文理论部(篇)。《微思集》一书内容主要摘自张培合先生的新浪微博。以生活哲学和社会现象为主题。通过短短字诠释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现象、企业管理、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代社会现象。用质朴文字传递人生真谛。 社会现象评论篇 写作是主观题目。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行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笔者还是建议各位考生采用老掉牙的“三段法”。因为这种写法最通俗也最保险。清晰明了。易于把握。也易于阅卷者评价。考生若能熟练掌握这一写作方法。即可省去不少构思时间。以便在行文上多下功夫。首段:描述漫画。点明寓意写首段时。考生首先要描述漫画内容。然后再点明漫画寓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多数考生来说。描述漫画是写作中最难的部分。因为写作的主题可以预测。时事热点也可以预测。但漫画本身却不可预测。无法提前准备。那是不是说考生对漫画描述就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了?当然不是!在笔者看来。漫画其实也是一种语言―图片语言。考生若想迅速地将其解构为文字语言。可以依照如下三个环节对其进行解读。.拆分:拆分漫画内容。提取重点信息。并将信息一一罗列。.转换:将上述信息用英语句子表达出来。.重组:将这些分散的英语句子组合成句式高级、逻辑清晰的一两句话。上述三个环节中。与漫画本身关系最密切的是第一环。而针对不同的漫画。考生用于拆分和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会不同。如果漫画描述的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或是一个故事。那么考生可以按照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如果漫画描绘的是一个静态空间。考生不妨按照空间顺序。采取从左到右或从总体到细节的顺序对漫画加以描述。具体顺序依题目来定;如果漫画既呈现出了时间关系。又呈现出了空间关系。那么考生在描述时就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下面我们以年的真题“旅程之‘余’”为例。看看同时包含这两种关系的漫画该如何描述。漫画中。船、湖、年轻情侣和垃圾等要素之间呈现的是空间关系。而情侣吃零食、向早已漂满垃圾的湖面上扔东西的情景则呈现出时间关系。在描述时。这两种关系都应有所体现。首先。考生可以将这幅漫画的内容拆分成以下四点:①一只船在湖中漂流;②一对年轻情侣坐在船上;③他们在吃零食并将包装袋扔入湖中;④湖面充斥着垃圾。然后。考生可以将上述信息点转换成英文表达出来:①Inthelakedriftsaboat.②Ontheboatsitsayoungcouple.③Theyareeatingsnacksandcastingthepackagingintothelake.④Thelakeisfilledwithrefuse.接下来。考生可以通过定语从句、现在分词作状语等方式将上述四句话组合成一个复杂句:“Inthelakedriftsaboat。onwhichsitsayoungcoupleeatingsnacksandcastingthepackagingintothelakethatisfilledwithrefuse.”最后。考生可以对这句话进行一定的“包装”和润色。使之成为完整的漫画描述句:“Thepicture/photo/cartoonshowsalakeinwhichdriftsaboat。onwhichsitsayoungcoupleeatingsnacksandcastingthepackagingintothelake。whichisfilledwithrefuse.”描述完漫画内容之后。考生要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内涵及寓意。即explainitsintendedmeaning。纵观历年真题。漫画要表达的寓意主要为两类:一是反映某种社会现象。二是表达某种大众观点。考生要根据漫画本身的内容。并结合文字说明来判断其所反映的到底是什么。仍以“旅程之‘余’”为例。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人们在旅游观光时污染环境的现象。因此。考生可以在描述完漫画后写道:“Thepictureillustratesthephenomenonofenvironmentalthreattoscenicspots.”再如。在年的真题中。漫画上呈现的是一个正在冒热气的火锅。火锅里炖着“佛”“儒”“后现代”“莎士比亚”等各种“文化食材”。漫画下方则写着“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的字样。由此可见。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是文化融合的现象。而漫画下方的文字则表明人们对文化融合的肯定态度。因此。考生可以在描述完漫画后写道:“Thepicturerevealsabeliefsharedbymanypeoplethatculturalintegrationisbothenjoyableandmeaningful.”中间段:分析社会现象/讨论大众观点如果说首段是“提出问题”。那么中间段就是“分析问题”。考研英语作文的篇幅并不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内做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讨论和分析。确实需要考生们仔细思考。人们常说:“Everythinghappensforareason.”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原因。而且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此外。一种社会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也值得人们关注。因此。如果一幅漫画反映的是某种社会现象。考生就要“溯来龙(原因)”“追去脉(影响)”。对其进行全面剖析。例如。年的真题“养老‘足球赛’”反映的是老人无人赡养的现象。该现象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考生需要在中间段进行论述时一一列出:“Thereasonswhymoreandmorepeopleareunwillingtosupporttheirparentsareobvious.Nowadays。people。particularlythemiddleaged。arebusyclimbingtheeversteepercareerladder。spendingmuchtimeonwork;thus。theyhavelimitedtimetospendwiththeirparents.Anotherfactorthatwecannotignoreisthatwhenpeoplegrowold。theyarepronetovariousphysicalandmentalweaknesses;tomakethingsworse。someoftheelderlyareunabletoliveontheirown。therebyrequiringdailycare.Forthesereasonswecanunderstandwhyagrowingnumberofagedpeopleareleftunattended.”而如果一幅漫画反映的是某种大众观点。考生就要对其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因为观点是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如果评论得当。考生可以“点赞”。肯定此种观点;如果评论不当。考生可以“吐槽”。论述此种观点有何不妥。例如。年的真题“终点又是新起点”想要表达的是“在生活中不断树立新目标会使人们获益良多”的观点。对于此种观点。大多数考生都持肯定态度。因此。考生可以采用正反结合的论证方法。先举一个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支持这种观点。然后再从反面论述。如果一个人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后就不思进取。那么这个人以后就不太可能再获得成功。例文如下:“Nodoubtpeoplegainbysettingnewgoalsfortheirlives.TakethefamousscientistThomasEdisonforexample.Hehaddoneverywellinhisearlylife。butcontinuedtosucceedbypursuingevermoredifficultthingsthroughouthislife.Ifoneisobsessedwiththesuccesshehasalreadyachieved。hewilllosethechancetopursuenewsuccesses.Whatismore。hemaybecometheslaveofhissuccess.Therearemanycasesshowingpeoplelosingtheirdrivetobetterthemselvesafterbecomingsuccessful.”尾段:说看法。提建议尾段的写法比较灵活。主要是表达考生的个人看法。然后提出建议。那么建议该如何提呢?笔者建议考生采用“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层层递进”的方式。也就是说。考生在提建议时。可以从“向内”和“向外”两方面考虑。所谓“向内”提建议。是要说明漫画的当事人(如“养老‘足球赛’”中的子女)应该做什么。如果他们的行为与想法得当。应继续保持;如果错误。则应该认真改过。(当事人)shouldchangetheirthoughtson...(错误的想法)(当事人)shouldaccept...(更好的想法)(当事人)muststopdoing...(错误的行为)而所谓“向外”提建议。是要说明当事人之外的人(如父母、亲人、同学、朋友以及政府、媒体、学校等)能够做什么。来帮助或督促当事人解决问题。Thegovernmentcanintroducenewpoliciesto...(改变现状/遏制某种行为)Thelegislaturecanenactnewlawsto...(打击某种行为/维护某种权利)Publicmediacanputupadvertisementsto...(弘扬正气/倡导某种行为等)Educatorscangivelecturesto...(鼓励人们……/建议人们……)例如。针对“养老‘足球赛’”。考生就可以采取这种“从内到外”的方式来提建议。在点明子女该如何做之后。指出立法机关、公众媒体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例文如下:“Frommypointofview。thegrownupchildrenshouldraisetheirawarenessoftakingcareoftheirparents.Theyneedtopayattentiontothementalandphysicalstatusoftheelderly.What’smore。effectivemeasuresmustbetakentochangethecurrentsituation.Forexample。thelegislaturecanenactnewlawstoprotecttherightsofagedpeople.Meanwhile。publicmediashouldputupadvertisementstocallattentiontothevirtueoffilialpietyamongtheChinese.Onlythroughthesemeasurescanweseeamoreharmonioussocietyinthefuture.”上述这种“从内到外”的建议方式比较适合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的漫画作文。如果一幅漫画反映的是大众观点。考生只需对其进行总结。然后提出一条简单的建议即可。例如。针对年的“文化‘火锅’”。考生就可以在结尾段提出。既然文化融合是好事。那么就应该鼓励文化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融合特征的作品。例文如下:“Sinceculturalintegrationbothhelpssav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andmeetsthegrowingneedsofChinesepeople。itisnecessarytofurtherthepractice―encouragingChineseculturalpractitionerstoproducemoreproductsinthespiritofculturalintegration.” 社会现象评论篇 我们小记者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与长期处在新闻岗位的大记者相比。在新闻时效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若论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我们小记者又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如果能从平时的细致观察中发现新闻。多写些新闻特写或新闻评论。同样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场面或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报道的一种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体裁。它是新闻体裁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是再现新闻事件或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通过抓住新闻事件、人物的某些重要场面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些片段。用描法给以集中、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在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印象的同时。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根据对象不同。新闻特写可分为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但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时。细节也必须真实可信。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拍照片一样“拍下”现场的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写作时要求集中、突出。切忌面面俱到。■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一种体裁。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都属于新闻评论。简单来说。它就像大家平时写的议论文。新闻评论有以下三个特点: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的区别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同学们可将它们简单地看成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题材:新闻特写选材范围广泛。既有对人物、事件的特写。还有对重大场面和典型片段的特写;而新闻评论一般是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 社会现象评论篇 关键词:评论价值;事件性选题;非事件性选题;周期性选题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新闻评论的选题。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价值选择。如同新闻报道要具有新闻价值一样。新闻评论的选题同样要具备评论价值。按照哲学学者的论述。价值既具有主体性。又具有客观性。一方面。价值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需要和要求;另一方面。价值也离不开客体的某些性质。二者缺一不可[]。就新闻评论的选题而言。其评论价值与论题的性质、结构和属性密切相关。每位评论者所选择的论题虽有差异。但大致的选题规律却是一致的。选题的种类。一种是事件性选题。一种是非事件性选题。另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选题——周期性选题[]。评论者在实际选题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三类选题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一、事件性选题的价值判断事件性选题是以新闻报道为评论由头的选题类型。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评论选题类型。这类评论选题选择的是一个新闻事件。显然。这个事件已经经过了记者的“第一次选择”。一般来说。一个事件只有具备了新闻价值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才能进入记者的“法眼”。成为记者的报道内容。按照国内标准。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五个方面;按照国外学者的论述。新闻价值往往还包括冲突性(Conflict)、性(Sex)等方面。这些内容反映了记者选择新闻与受众关注之间的契合点。对于这种选题。新闻评论实质上是一种“二次选择”。即在通过记者的选题标准考验之后。评论者所进行的第二次价值判断。对于数量繁多的具有一个或多个新闻价值要素的新闻报道。评论者还要再进行一次判断。选择出适合进行评论的题材进行评论。对于评论者来说。大体有以下的选择标准:一是重要性。即选择比较重大的事件进行评论。比如党的代表大会、人大政协会议、重要政府决策、重要民生新闻、奥运会等。都可能直接影响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二是显著性。即选择关注度很高的公共事件进行评论。一定时间内。社会往往会有一定的舆论关注热点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如周久耕事件、佛山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恶搞杜甫事件等。这些事件未必重大。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实质上。这些事件已经成为社会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受众本位出发还是从引导舆论出发。这种选题应当成为新闻评论不可缺席的内容。三是争议性。即选择引起广泛争议的事件进行评论。如“五一”长假取消利弊之争、南京彭宇案、华南虎照片真伪事件、袁厉害事件等。争议即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存在。社会需要新闻媒体提供意见性信息来消除人们思想中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类事件成为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选择。四是普遍性。即选择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事件。如医患纠纷的新闻、城管与小贩冲突的事件等。这类事情在社会中大量存在。与人们工作生活联系紧密。很容易成为新闻评论的选题。这些选择标准中。只要具备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作为评论的对象。如果某个新闻事件同时具备了其中的多个因素。当然就更有评论的价值。比如复旦投毒案。其选题具有显著性;而国务院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国五条”。这个选题则兼具重要性、争议性和普遍性。二、非事件性选题的价值判断非事件性选题是以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问题为评论由头的选题类型。评论的是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或问题。它们虽未经记者直接进行报道。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为受众所广泛关注。因此也是评论者的重要选题内容。这种评论选题在时效性上不如以具体新闻事件为对象的评论。但它的生命力可能更强。这些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往往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更贴近真相的社会现实。新闻媒体按照新闻价值选择报道内容的倾向使一些新闻报道实际上与真实的社会尚有一定差距。但评论者从真实社会中提炼出的现象却可能长期存在。由此而来的评论。其阐述的道理也就有了更为长久的价值。对于非事件性选题。评论者少了记者的第一次判断做依托。因此需要认真地对现象、趋势、倾向加以分析。以决定哪些是具有重要评论价值的内容。对非事件性选题的价值判断。大体包括以下标准:一是重要性。通常是指那些对许多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如大学生就业困难、拼爹现象。高考公平、社会道德滑坡问题等。这些现象或问题未必是由哪个新闻事件所触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举足轻重。为人们所关注。二是思想上的可开掘性。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决定了只有思想价值含量高的评论选题。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评论作品。一些社会发展中带有趋势性的现象和问题。往往为评论者所看重。如《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认为:“有些题材看起来很小。很微不足道。却能反映这个时代一种普遍的现象。或者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焦虑。能够以小见大。即使题材再小。它也在我的关注视野之内。关键是要有意义”[]。在网络和传统媒体走红的“喝咖啡”系列评论。可以为我们理解非事件性选题的价值取向提供参考和借鉴。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高考制度等尚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入学、择业、职场中都会面临严重的社会不公。这一问题虽然未必是由某次新闻事件所触发。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当中。引起人们的争议和思考。一篇在网络上走红的文章就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一位网友的《我奋斗了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激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文章讲述了一位农村青年在大城市的“奋斗史”:农村落后的基础教育、农村学子沉重的升学压力、大学高昂的学费、融入大都市之艰难。文章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不同群体的不同遭遇。将中国的城乡差别和户籍壁垒导致的不平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篇网文《反驳:我奋斗了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则以相反的论点探讨这一问题。作者认为。“你只是想要在Starbucks里面喝咖啡。而我想到要成为全球华人最棒的企业家。当我们有不一样的理念的时候。我们用了不一样的行动去实现”。另外作者还质疑。为什么前文作者不站起来改变自己的故乡呢?随后。又有一篇网文《我奋斗了十八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杯咖啡》出现。作者在生活中学会了不再抱怨。他认为。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年月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王石川的评论《奋斗了年咖啡还能喝多久》。关注阶层固化下的阶层下流问题。本来历经千辛万苦成了白领。但在种种因素下。又沦为穷人;本来刚脱离贫穷。过上了还勉强可以的生活。但一场变故让人重归赤贫。如教育、医疗、房产、买车等都有可能制造返贫现象。年月日。《中国青年报》曹林的评论《曾经奋斗一生也不敢奢想一起喝咖啡》关注了另一个问题:用历史视角来看待今天的许多社会问题。其实都能从灰暗中看到进步。改革的步伐赶不上人们的期待。这正是这个社会的民怨和不稳定之源。除了加快改革步伐满足民众的期待。别无他法。年月日。《东方早报》又发表了孟隋的评论《“喝咖啡”与社会公平》。评论认为。对个人来讲。如果只汲汲于和别人喝咖啡。那这种生活无论怎样都是异化的。社会之所以无意识地设定这种目标。只是为了让你更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祭给不断膨胀的经济体。可以看到。这一系列评论都属于非事件性选题。评论者并不是以某个新闻事件作为评论由头展开论证的。而是以普遍存在并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或现实问题作为评论的对象。这种选题既包括具有重要性的问题(如社会不公、城乡差别、高考制度、户籍制度等)。也包括社会上的难点、疑点问题(如人们该如何面对社会不公)。还包括社会上的冰点、盲点问题(如阶层下流问题、生活方式异化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三、周期性选题的价值判断周期性选题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出现。以重要节日或某事件、活动的纪念日为评论由头。由于这些节日、纪念日相对固定。使评论在播出时间和选题范围上可以预期。因此可以提前做出准备。周期性选题的价值判断。与节日、纪念日本身的重要性有关。也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关。第一。如果纪念日本身含义深远。意义重大。则周期性选题一般不可或缺。因为受众会感知这个时间的重要性。对媒体评论有所期待。如果媒体不能满足受众这种期待。受众就会感到失望和不解。比如。元旦、劳动节、建党节、国庆节是国内最重要的节日。重要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都要进行相关报道和评论。有些纪念日如妇女节、植树节、青年节、教师节、记者节、艾滋病日等。不同媒体会视其受众不同而决定是否进行评论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规格进行评论。第二。周期性选题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其是否刊发、刊发时间、写作主题如何确定都与当时的社会关注点和政治经济热点相联系。表现出“历史与现实的接合”。如《人民日报》五一社论最早发表于年月日。题为《纪念“五一”继续扩大增产立功运动》。之后除、、、、、、、、这九年未发表五一社论外。其余时期均每年发表一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社论都发表在月日。而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调整。据统计。~年间。《人民日报》共发表了篇“五一”社论。其中篇发表于月日。占到总数的%;发表于月日和日的五一社论各有两篇。主要原因在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提前一至二天召开。另外。每年“五一”社论的主题与当时的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虽然同为五一社论。但其内容的重点紧随时代而变。如年《人民日报》的五一社论标题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年的标题是《工人阶级要站在改革的前列》;年的标题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年的标题是《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年标题是《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从鼓励开展劳动竞赛。到改革占据主角。再到“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成为主旋律。年“中国梦”成为社论强音。周期性选题的评论表现出了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特点。也体现了评论员时效化处理的思路。参考文献:[]张红岩.论价值的主体性和客体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现象评论篇 [关键词]党报评论舆论引导人民日报年月日。在《人民日报》创刊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新闻宣传工作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全国媒体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长期以来。《人民日报》的评论栏目用自己的声音记录了中国发展的足音。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体现出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评论实践深刻生动地表明:评论是包括党报在内各媒体实施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舆论引导是评论价值的重要表现。媒体大力发展评论有利于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一、党报评论舆论引导功能.党报评论舆论引导功能。新闻评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发言方式。以传播意见信息为主要任务。是各种意见性信息传播载体和表现方式。新闻评论作为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经常针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表示态度、申明主张。它既可以帮助党和政府表明对一些原则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也可以代表媒介发表对典型的新闻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见解。还可以代表舆论表达公众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意见和倾向。在社会发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包括党报评论在内的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新闻报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解释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些功能的实质都是舆论引导功能。在复杂的变革面前。有许多新的政策措施需要进行解释。有许多新的社会现象需要进行分析。人们思想上出现的新矛盾和疑虑需要进行化解。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解释功能的重要方面。新闻评论可以解释政策措施。对党和政府各项新的方针政策的提出、各种新的措施办法的出台和各类新的法律法规的施行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宣传。以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提高他们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还可以分析社会现象。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借助性的社会现象进行及时的捕捉和必要的解释与分析。以提高人们认识和识别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帮助人们在思想上释疑解惑等。有利于社会达成共识和形成主流舆论。通过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强化。规律和问题得到进一步提示。评论对具体的、零散的、微观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综合和提炼。衡量它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是否代表了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作出判断。有利于受众从思想上、政治上领悟到某种道理。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理解客观事物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从而能够形成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舆论。新闻评论是媒介对社会进行控制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故引导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的功能。这种引导具体表现为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评论就是通过源于事实的议论进行直接的引导。新闻评论反映、组织、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调节舆论温度。给“热点”吹一些清醒的“冷风”。使其不要成为“沸点”;给“冰点”加一加温。使其不要被舆论所遗忘。对社会预警。在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平衡社会心态。在配合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协调信息的内容和流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或误解。党报评论调节舆论温度有利于舆论引导。.党报评论舆论引导的特性。党报评论所依托的评论专栏或专版为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平台。党报评论都设有较为固定的评论专栏或专版。如。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同时。评论专栏或评论专版的存在。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意见自由市场。有利于社情民意的社会展示。而且能够将公众意见通过党报这个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介平台直接呈送相关部门以及公开向社会。从而有利于来自公众各种个体的意见。在社会公开的意见自由市场相互激荡。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共识。同时。受众表达权和参与权的实现。是实施舆论引导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有利于公众意见和思想的自由表达和博弈。从而促进社会形成较为一致的主流舆论。从而引导舆论。如针对社会关注的武汉市等地开展的机关治庸行动。《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期待“治庸”法治化》。指出“武汉‘真刀真枪’治庸。应该给予掌声”。但是。也提出“现在一些地方治庸。还是‘胡子管理法’——眉毛胡子一把抓。界定不清、责任不明、处罚不力。而且。往往是治起来就是‘风暴’。不治了就是‘沙漠’。难以改变积习。也不会形成新风”。这则小评论读来亲切自然。不是狂风暴雨式的激荡。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细腻可感。令人信服地提出“要彻底治庸。唯有法治可以做到”。有利于社会形成治庸的舆论。并且。党报评论联系党政机关具有的优势。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发展提供了权威性。党报作为执政党机关报的特殊身份。使党报的社论与评论员文章等在舆论引导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起到了重机枪的作用。如针对网络公关中出现了“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灌水公司”、“删帖公司”、“投票公司”等。采取形形色色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严重破坏网络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现象。《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共同建设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分析了非法网络公关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利于形成包括网民、互联网企业在内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建设规范有序、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二、党报评论现状.新时期党报评论地位凸显。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即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卫生、养老、安全、民主政治等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供给的矛盾突出。而且。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正处于转型之中。因此。发展型社会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需要探讨的问题更多了。需要解决的矛盾更多了。需要思考观察的新事物也更多了。结果。在当前中国社会客观存在一个巨大的公共话语空间。并且话题涉及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之中。这为媒体培育话语权创造了条件。社会阶层分化。使整个社会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多元。同时。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调整。即由政治领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经济领域和精神领域以政治领域为中心的紧密结合状态——社会领域的“合一结构”。向新的社会结构转变。即“三大领域”保持着各自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形成了社会领域的“分离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当代中国已成为一个批评和分析的社会。人们需要去表达他们的观点就寻找媒体。这已经成为一种传播现象。市场竞争逼使媒体开发内容。这既放大了评论和深度分析的空间。也为媒体提供了竞争市场。没有评论。一个媒体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声音。也就没有足够的舆论影响力。媒体出于竞争的需要。迫切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新闻评论发展因而有着巨大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能够经常选择一些公众关心的话题。并且能够把这个话题说透。让人顺气、服气、信任、信服。那么。公众遇到一个问题就会想到我们的媒体。这样。媒体就履行了责任。就有了公信力。就有了权威性。就有了话语权。就有了公信力。就有了舆论引导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信息化了的世界。评论在媒体中的“旗帜地位”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加重要和突出。.党报评论现状。当然。由于直接内生于政治斗争。我国党报新闻评论在发展中一方面显示出它服务革命、斗争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缺陷。与传媒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受众导向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在对谁说上定位不明晰。由于旧体制的影响。一些传统媒体已经机关化或官僚化。这就直接导致了新闻评论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反应的“钝化”。直接导致了写作思维的“领导化”。直接导致了所议论的问题的“空洞化”。最后直接导致一篇评论“文件化”。由于“对谁说”的问题没有解决。还直接影响了新闻评论的针对性。()在说什么上存在表达误区。人们常说。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党报评论是党的声音的表达。是党的“第二红头文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成为新闻评论重要的题材源头。但是。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群众的愿望和期盼的问题。应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源头。但目前这个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不少人坚持认为。新闻评论只有、只能“政治题材一元”。由于存在这一表达误区。党报评论在说什么上存在着严重的专业性缺失。第一个层面是专业评论缺失。比如经济评论。二是专业评论中的专业理论缺失。即使发表经济评论也不是用经济学的规范理论来解答经济问题。而往往是用政治套话来喊口号。简单地照搬领导讲话来作为论据。这使很有实际意义的评论或选题反而不着边际。不关痛痒。与生活隔膜。()在怎么说上存在路径依赖。我国党报新闻评论诞生之初就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特性。对提高我国新闻评论的战斗力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特别是文革十年阉割了新闻评论的客观性、新闻性、真实性原则。党报新闻评论成为假大空的代名词。新闻评论“无限拔高、无限上纲”的“高调评论”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起哄式评论。对新闻评论的发展产生恶劣影响。并误及当前。比如:()在文风上。感染“三大”综合症。即口气大、帽子大、架子大。有的评论整篇充斥着永远正确、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空话、大话、套话。沦为简单的政治说教;()写作方式上。表现为“五子登科”的八股调。即:一摆靶子、二扣帽子、三打棍子、四定调子、五指路子;()在写作心态上。习惯于居高临下。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上级”、“权威”的位置上。“文件化”、“领导讲话”化。这种弊端。直接导致了评论标题、语言的“老化”。写作手法的僵化。宣传效果的“弱化”。三、新时期党报评论舆论引导思考.发挥党报独特作用与优势。全党办报。党的先进分子组成。全党办报不仅有利于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