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制度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4-21 14:59:44

导语:读后感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食品安全为重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监督食品质量,建立健全“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流通环节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营造良好的食品市场环境,

保障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二、食品安全监督员和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的设置

食品安全监督员和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的设置按照各所上报,分局审批的方式确定。各工商所在辖区范围内设立若干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每个行政村(社区)设名以上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设立食品质量管理员若干名,各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食品生产企业设立名以上的食品质量管理员。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从热心食品安全和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熟悉一定的法律和业务知识,办事公道,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中聘任。

注意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专家,大、中、小学校教师,新闻记者,乡镇、村(社区)干部,

社区内的离退休人员和支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其他人员中选聘。

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由企业从本企业熟悉食品质量管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人员中确定。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在工作业务中受工商部门的统一指导。

三、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的职责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可以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委托行使的监督职权,监督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接受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

宣传食品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收集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信息并及时报告工商部门;配合工商部门协查辖区内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协助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一旦发现问题食品,

食品安全监督员及时和工商部门取得联系,可以要求商家停止销售;随时了解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动态、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查处情况,与辖区工商部门交换意见、沟通情况

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主要负责宣传有关食品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建立和落实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执行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以及食品备案等制度,逐步实现食品销售环节的可追溯性,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

四、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食品安全工作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构建和谐安徽的重要内容。

各工商所要把此项工作作为食品安全三位一体监管机制的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要加强宣传,加强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监督能力和维权工作水平,

使他们真正发挥监督员、管理员、联络员、宣传员的作用。

(二)、各工商所要于*年月前将辖区内设立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和企业食品质量管理员统计表和登记表上报分局经检大队。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一、全面实施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

(一)加强领导,实行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

、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局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的具体工作。

、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更好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我局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并下发给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方案以城乡结合和农村为重点区域,以小食品加工点和无证照的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十五类食品为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查处无证生产力度,

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完善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将全区划定二个监管区域,设六个监管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一名具体监管负责人,

监管责任区实行了“四定”,即定人员、定职责、定区域、定企业;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

突出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隐患的监督检查,落实巡查、回访、定检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建立对企业巡查工作记录,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

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撑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建立和完善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全年共普查登记食品生产企业家,其中建档户,获食品证户,白酒户,

有卫生许可无营业照的户,

无证户。

、健全各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七项制度:一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

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目前已有家企业建立了食品添加剂进货、使用台帐;二是质量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了信息的的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管理。

三是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四是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强制检验制度;五是食品加工企业巡查回访制度;六是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制度;

七是重大食品质量安全应处置急预案。

(二)加强监管,完成各项监管工作。

、严格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对十五类食品的严格审核、市场准入,

目前我区已有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大米生产企业家,

豆油生产企业家,酱油、醋生产企业家,饮用水生产企业家,

冷冻饮品生产企业家。

、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

按照定检计划安排,我区食品定期检验企业共家,应检批次为个,现已抽检个批次,抽检率为.%。

、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活动。为了加强企业自律,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强化企业法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保证并公开承诺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严格进货验货制度,不使用非食用性添加剂、原辅材料加工食品。保证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出厂的产品质量合格。全年有户食品企业签定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巡查工作。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类食品,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了经常性的监督巡查,

根据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等级,类企业巡查了次,

类企业巡查了次,类企业巡查了次,全年共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次,并将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情况的巡查记录记入档案,切实加强了巡查工作。

二、开展了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今年,我们共组织开展了七次食品安全整治战役,这七次战役是“三绿工作宣传月”、食品质量安全月、春节、五?一、六?一、中秋节和国庆节食品安全整治、肉制品专项整治等七次专项整治工作,

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家,抽检样品多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为.%。

立案查处了食品违法案件件。通过整治,从源头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

(二)加大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无证查处力度。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无证查处工作。一是对全区无证生产老“五类”食品和白酒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在执法检查过程中,

共查处获证企业生产无生产日期的大米案件件、生产冒用质量标志大米案件件,无证生产大米案件件。并责令其改正;二是加强了对肉制品等十类食品检查,

按照国家总局的统一部署从今年月日开始,开展对肉制品、饮料、饼干、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十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工作。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家,对未申请办证和经审查不合格的家饮用水、家碳酸饮料、家肉制品生产企业,

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生产许可的处罚;

三是加强对实行生产许可证食品定期质量监督检查。

对于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以及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了从重处罚;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满意放心的食品,

为双阳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加强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一是建立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档案,目前普查的食品加工小作坊有家,建立档案的有家,

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做好了食品放心工程的迎检准备工作。

为迎接****年个城市食品放心工作综合评价,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开展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从政府及领导重视情况、工作协调情况、部门落实情况、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情况、宣传教育措施落实情况、宣传教育效果情况等几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中,我们从原料进货索证和检验、黑加工点整治、使用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整治、产品标准和标识的执行、生产许可()、企业通过、认证、日常监管制度及落实、儿童食品整治等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

共整理各项背景材料多份,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七个,

规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原料进货索证和检验,督促企业建立原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检验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及相关制度。为迎接评价工作做好了准备。

****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明确责任区具体监管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对责任区内的食品企业进行“六清查”。一要清查企业数量;二要清查企业证照;

三要清查生产设备能力;四要清查质量状况;五要清查人员素质和健康状况;六要清查出厂检验水平。

二、完善企业质量安全等级评定,

实施分类监管。

一是对全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等级评定。按食品安全风险程度、产品质量、质量控制能力、诚实守信情况,交企业划分为、、、四个等级。二是对各等级企业实行分类监管。

类企业每年至少巡查次,

类企业每年巡查次,类企业每年巡查次。级企业实行停业整顿,

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三、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

一是加大对食品企业产品出厂检验的监管力度,

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合格;

二是按省、市局下达的强制检验计划,开展好食品质量的强制检验工作,食品企业强检率达到%以上。

四、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摸清我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数量、所加工产品的类别、规模和质量善,建立翔实准确的质量档案,

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实行动态管理。

、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食品加工小作坊要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

不伪造食品标识、冒用标志、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

、加强小作坊食品质量检验的监管。不具备检验能力的监督其实行委托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监管。通过巡查回访、强制检验、监督抽查,

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

、严格查处。对长期不具备生产加工条件、产品质量屡次出现不合格的小作坊,特别是生产假冒伪劣、滥用食品添加剂、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及冒用标志的小作坊,要及时提请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五、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

、加大无证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实行食品“黑保单”制度,

对无证生产、制假售假的,开入“黑名单”,

予以曝光。

六、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加强宣传,使食品企业提高对市场准入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监管,更应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管住、管好。

一、明确工作目标,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研究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采取有利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食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我区食品企业多而散,特别是小作坊、无证照窝点生产地点比较隐蔽的特点,

要举全局之力,实行分片监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

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制,责任层层落实。即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制度;

加严监管措施;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备案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措施,

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一)普查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

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依据,

建立健全食品企业档案尤为重要。按照国家、省、市质监局的工作布暑,食品企业(小作坊)建档应不漏一家,彻底摸清家底,

以备更好的开展工作。食品企业除应建立以每户企业为单位的纸质档案外,还应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

并设置专人专管将日常巡查、回访情况记录存入纸质档案,不断更新电子档案,对于新发现的食品企业要及时建档,

保证质量档案的准确性。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制定巡查计划,实施巡查制度

根据食品企业质量档案,

按照地域分布、产品种类特点等,在每月底合理的制定出下一个月巡查计划。巡查时应按计划要求认真进行检查,

如实记录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以书面形式告之企业,限期整改。企业在整改时要跟踪服务和指导,

确保在期限内整改到位。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实施加严监管。

获证企业后监管: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虽然是在保证生产条件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持续保持获证审查的要求来生产企业不多,这是获证企业的通病也是巡查的重点。

小作坊监管: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对证照不齐全的、产品检测情况连续不合格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

一经发现要立即停产整顿或提请政府取缔。对愿意诚实守信合法生产的,要签订承诺书,承诺不违法生产食品,

产品只在本区域内销售等,

并帮助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生产销售记录。

确保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

、实施分类监管,区别管理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分类原则,对食品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级”企业不能仅限于获证企业,

对于管理严格、产品质量优、信誉度好的企业都可划为“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滑波,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降级管理,重点巡查。对“不合格企业”要采取停产整顿和取缔的措施。

、落实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备案

要制定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使用企业备案制度。对于需办理工业产品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企业,

应积极帮助其申办生产许可证,并建立企业档案;

对于食品添加剂(助剂)使用企业,要严格备案制度,特别是对单件产品使用量的控制,

强调企业应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前备案,未经备案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重点产品,大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酱油、酒(白酒、果酒、米烧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

二是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区域;三是重点单位,小作坊、非法生产加工窝点、有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企业。

四、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一、工作目标

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号)和《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认真总结专项整治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等地区的小商店(含小食杂店、小药店)、小农资店、小作坊、小餐饮店、小屠宰场(以下简称“五小”单位)等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巩固和深化,

进一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升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一)在保持全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的基础上,全市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二)在保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基础上。%落实获证企业产品出厂检验。

(三)在保持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基础上,%建立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

(四)在巩固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和超市%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在农村食品市场、超市和食杂店推广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力争在到年内使农村所有食品市场、超市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所有食杂店建立进货台账制度。

(五)在保持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检查监督工作。

(六)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保持%,乡镇进点屠宰率保持%以上。

(七)在保持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的基础上,城镇、农村所有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以上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八)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类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对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等类重点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摸清底数,备案的企业标准必须%进行复审,属于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认证)管理的产品%取证,新获证产品%监督抽查一次,

实现对重点产品的质量动态监管,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

(九)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等产品出口生产企业%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法定检验目录内商品出口企业%建立出口质量档案,

出口玩具生产企业%实施产能核定,进口产品安全健康、环保项目不合格的%退货或作销毁处理。

(十)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出口食品备案原料基地%得到清查。

二、主要任务

(一)农产品(含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农业部门牵头)。

、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逐步制定和完善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和监督抽查、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和、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等相关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

、进一步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监督和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专项检查,以禁用兽药为重点,

开展兽药专项检查;以三聚氰胺、蛋白精等违禁化学物质为重点,

开展饲料专项检查;以禁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药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行为,继续组织收缴并销毁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

、全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认真抓好标准化的宣传和示范引导,

大力抓好广宁沙糖桔、德庆贡柑等标准示范区的建设。监督和指导农产品生产者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规范从事生产。

加大对畜禽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以及蔬菜、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限农药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重点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强化监督执法。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建设,

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展例行监测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蔬菜、水果和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测,及时查处不合格农产品,

并依法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

、抓好预案建设,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制订《*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重点提高水产品药物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高端项目的检测能力,及时控制、迅速解决本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减少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

、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抓紧省海渔机化建设项目*渔业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落实检测人员、完善设备配置;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力度,扩大监控范围和监控频率,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项目,配合省海洋渔业局,

组织-次专项监督抽查,

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

定期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要在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提升和认证工作,

培育更多的农业企业发展名牌产品,推进全市农业优化升级。

(二)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全面整治食品小作坊。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小作坊监管体系,

突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的整治,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对于已经签订质量承诺书的小作坊是否按要求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重点监管。按照“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原则,推广佛山、中山、湛江等地的小作坊集中管理模式,

由政府划出一定区域(或利用旧有厂房),由投资者出资建立统一的加工区域,租赁给小作坊,引导集中加工。

、保持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和力度,全面查处无证生产销售行为,重点巡查已查封的食品小作坊,防止其死灰复燃,

发现已查封的食品小作坊再生产销售,要坚决严厉打击取缔;严厉打击合作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对获得许可证或认证企业的监管制度,

重点监管获证企业是否坚持落实出厂检验,是否建立健全原辅材料进货台账、产品销售台账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开展各县(市、区)间的互查工作,加强督查工作力度。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快速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三)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

、加大对小食杂店的监督检查力度。

在巩固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在农村食杂店推广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

、加大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严防无证无照经营现象死灰复燃;

健全执法监管制度,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加大对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检查力度,防止没有标志的产品进入市场、超市等流通领域。

、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进一步规划进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

组织开展复查,

指导和促进食品经营者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进货台账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四)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卫生部门牵头)。

、加大对小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全面开展县城以上餐饮单位原料索证索票专项检查,组织全市对餐饮单位重点食品原料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因地制宜实行分类监管,参照《广东省小食店量化评分表》对小餐饮进行分级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小餐饮卫生问题,

有效巩固整治成效。

、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研究完善临时许可证、餐饮经营安全承诺、从业人员健康信息化、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等办法,及时总结,探索食品卫生管理新模式,

建立健全食品卫生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

、继续查处餐饮单位违法行为,大力整治重点地区餐饮单位,如农家乐、旅游沿线餐饮单位、农村学校食堂等食物中毒高发场所的卫生条件,严厉打击餐饮单位经营违禁野生动物行为,

防止动物源性传染病流行,确保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继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实现监管重心下移;

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提高餐饮行业卫生监管的水平。

、加大对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进入餐饮消费领域的查处力度,没有标志的食品不得用于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工厂食堂等场所,

确保群众食品安全。

(五)药品质量安全整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

、继续加大对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整治无证经营、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药品生产、经营水平。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运行的监督工作。

对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满年的生产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复查。继续开展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督检查,

覆盖面达%。

、推进特殊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过关特殊药监控网络。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工作,联合工商部门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

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药品疗效证明的违法广告。

、进一步推动药品生产质量受权人制度的实施,开展全市药品生产质量受权人制度实施情况督导工作,对实施受权人制度的企业进行成效评估。

(六)猪肉质量安全整治(经贸部门牵头)。

、全面整治小型屠宰场。各级生猪屠宰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屠宰厂(场)的指导、帮助和监督,巩固提高专项整治成果。

一是加强肉品安全管理,确保猪肉质量卫生;

二是建立严格珠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实行“肉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三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职业道德,

提高定点屠宰企业管理水平;四是逐步淘汰条件简陋、屠宰规模小的手工屠宰场(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肉品配送,从源头上提高定点屠宰的肉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继续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大力整治重点地区、顽固窝点,加大对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违法团伙暴力抗法行为。

、完善定点规划,

提升屠宰企业经营水平。继续完善生猪屠宰定点网络规划,

实施定点屠宰企业升级改造,推动定点屠宰企业规模化、机械化。

继续抓好屠宰肉品安全管理,健全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培训,进一步健全生猪定点屠宰厂管理、屠宰车间卫生、肉品卫生管理、肉品召回等制度,以及生猪进厂、生猪产品出厂、病死猪及肉品无害化处理等登记台账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猪肉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完善配套规章政策和猪肉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研究制定《生猪屠宰工作考核办法》。

(七)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整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在对家用电器等类重点产品普查建档的基础上,对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等类重点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摸清底数、全覆盖建档,备案的企业标准必须进行复审,

属于生产许可证和认证管理的产品必须取证,新获证产品必须监督抽查一次,实施动态监管。

要求企业对其产品全登记、检验全记录,实现所有产品可追踪溯源。

、严格发证管理,

严格市场准入,确保发证质量。

坚持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确保监管关口前移。

、规范认证可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非法认证、伪造、冒用质量认证或原产地标志等违法行为。

、加大监督查提频次,严格抽查后处理,

完善抽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体系,

提高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彻底改变“重发证、轻监管”的倾向。

、全面建立质量巡查制度和可追溯体系。

通过建立巡查制度,及时掌握产品质量情况,实施动态监管。

通过建立索证索票、进货登记、巡查记录、检验记录、产品流向记录等制度,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八)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牵头)

、实行商品全申报监管机制。将生产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商品的出口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建立质量档案,掌握生产经营状况,

加强日常监管;全面推广应用进出口商品全申报管理电子系统,实现辖区内所有进出口商品都纳入检验检疫监管范围;

进一步加大关系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进出口产品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范围,提高提查比率,增加抽查内容,

坚决防止有问题的商品进出口。

、大力推广应用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电子化模式。按照全过程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管链条,

对出口产品产生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监督管理。加大电子标签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稳步推进电子耳标、电子标识和电子铅封等种电子标签在敏感和重点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进一步强化对出口食品、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进行集中清查整顿,确保出口食品企业和原料基地%得到清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质量控制隐患,

规范企业生产管理及安全卫生质量控制。根据清查情况,

坚决淘汰一批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质控能力弱的出口食品企业,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

全面实施出口食品全过程电子监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把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进一步强化对重点敏感工业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重点组织开展针对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等出口产品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有关产品中不符合标准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个%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查、治、管、扶、建”五管齐下的工作措施,

真正建立和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产品出口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监管链条,真正建立起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全面落实有关重点敏感工业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和安全卫生项目检测,

确保相关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继续发挥专项整治工作机构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

继续保留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做到机构不散、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各地、各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针对整治对象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制定本地区、本监管领域*年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进一步督促检查,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确保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市政府将于*年月中下旬对各地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

年底将制定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和考核办法,组织逐级验收。

(二)攻坚克难,解决监管盲区难点。

、进一步完善普查建档,

实施分类监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整治从城市、县城、乡镇向广大农村拓展,进一步摸清监管和整治对象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等情况,重点是城乡结合部、乡镇以下、农村等地区的“五小”单位情况,

并根据普查情况和当地的实际,不断完善分类监管措施,

针对区域性、行业性问题,

开展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集中整治,尤其是抓好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的落实。

、积极完善和推广对“五小”单位的有效监管模式,

重点开展小作坊推行集中监管试点工作。在市城区开展烧腊、豆腐小作坊集中监管试点工作,由端州区政府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

在鼎湖区开展裹蒸粽小作坊集中监管试点工作,由鼎湖区政府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

、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的建设。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活动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指导协调,各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从构建有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抓好食品安全基础工作、大力整治“五小”经营单位等工作入手,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切实解决区域内食品安全工作中突出问题,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使区域内食品安全态势呈现规范、良性的发展势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针对无证照生产经营、定点屠宰监管难、违法药品广告泛滥以及商场、超市、小商店超范围经营药品等问题,

各地政府要牵头组织-次大规模整治行动。

、加强基层执法检查力度,

加强督促检查,继续保持并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不定期地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抽查,

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

(三)健全机制,

构筑完整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

、进一步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抓好质量安全责任分解,

建立和落实好“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并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

地方政府切实负起总责,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执法环境和舆论环境等,提高全民的法律和质量意识。

、健全动态监管机制。

积极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检验检疫电子监管、通关单联网核查、药品稽查信息平台等信息化建设,

推动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食品和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尽快加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对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动态电子监管,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根据企业生产条件、管理水平、质量状况、人员素质、遵纪守法等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加快建立日常巡查、驻点检查、整改回访、抽样检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信息通报和工作协作、案件移交和反馈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做到信息共享、沟通及时、配合密切、形成合力。加强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等方面的监测和防治研究,及时危险性评估结果和预警预测信息,增强风险管理的能力,

促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新闻制度的不断完善。

、健全专项整治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

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执法监管人员偏少的问题。

加大专项经费保障力度,各级财政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等专项经费给予保障。加强各类质量信息、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自律发展机制。加大质量安全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企业质量法制意识;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改进工艺,推动企业创新技术和经营模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质量、保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积极宣传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强制性标准,尤其要做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和《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的宣传,注重推广优质安全产品,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

及时公布重大食品质量违法典型案件查处情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假冒伪劣产品举报奖励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规范行业、促进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标准制订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工作要求,结合城区实际,

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为日常监管工作依据,利用分局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监管系统,针对当前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治与规范并举,加大食品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结合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食品市场监管制度建设,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为目标,全面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区域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辖区食品经济户口,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食品专卖店等重点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基本建立,重点食品(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营养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粮食制品、肉类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制品、干制菌品等十五大类品种)能提供索证要票。通过专项整治,

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和食品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食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城区食品市场经营环境和秩序有明显好转。

三、任务和重点

要以贯彻实施《办法》为契机,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健全长郊监管机制,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跨越。

(一)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以“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为主线,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整治。

结合不同季节和节日特点,每季度围绕一个食品安全方面突出问题,集中组织一次专项执法检查,不断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

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确保上市食品质量安全。

(二)不断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

认真落实省工商局商品质量监测、快速检测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检测行为。继续抓好食品质量的不定向监测,各工商所(队)要严格执行《*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试行)》,

强化对散装食品、裸装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市局将不断加大检测投入,有计划的为工商所(队)配齐符合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设备,

改善检测技术手段。要加强对监测数据分析,按规定适时监测信息,引导科学消费。

(三)全面推进食品经营主体自律体系建设。

要依据《办法》的规定,引导和督促广大食品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自律体系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的方法,

重点督促食品批发市场和商场、超市食品经营者全面建立并落实购销台帐、索票索证等七项自律制度,引导食品经营门店建立落实检查验收、索票索证、进货台帐等重点制度,加强食品质量源头管理。

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提高创建质量,推动和促进食品自律体系建设。

(四)不断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完善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管责任人,各相关业务科室分工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机制,

明确工商所(队)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细化监管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不断强化各级工作责任。

要坚持食品安全属地监管制度,按照“六查六看”的工作要求,各工商所(队)要强化日常检查和市场巡查,切实提高日常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五)加快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加快食品安全维权“五进”建设步伐,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强化监督。

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体系的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食品安全方面消费者的申诉举报,依法调解消费纠纷,加大食品案件查处力度,

切实保障消费者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营造食品安全监管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组织实施。

各基层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组织人员学习好《办法》,

向广大的食品经营者宣传好《办法》,同时按《方案》要求,有计划、分重点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做到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按职责分工协作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此,

分局成立由局长陈砚林任组长,副局长陈乐纯、张文清、钟卫任副组长,办公室、综合科、公平交易科、消委等科室及各所(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公平交易科,

公平交易科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结合辖区实际,

制定并细化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施方案,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坚持自查与检查相结合,整治与规范相结合,

抓好逐级检查和建章立制工作,

并结合各自实际和整治工作的特点,边整治、边检查、边规范,确保收到实效。

(二)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行为。按照*号令和“六查六看”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和责任,

强化日常监管,严格规范其市场监管行为,确保“五个到位”,即: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和分层分类监管到位;

市场监管责任区、责任人和市场巡查到位;食品质量监管和监督经营者建立与落实自律制度到位;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和取缔无照经营到位;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申诉和预警与应急处置到位。

各单位要对履行职责是否到位进行自检自查。分局督察组将按方案的要求对各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否到位进行重点督察。

(三)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和退市行为。

要把对食品质量的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从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进行全程监管,严格规范食品质量准入和退市行为。一是严把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

在监督落实食品经营者各项自律制度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开展食品经营者场厂、场地挂钩和创建放心食品店、放心食品市场、放心消费城市等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完善食品市场准入体系,

真正把不合格食品堵在市场之外。二是积极推行食品质量分类监管。要认真落实市局关于贯彻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在加强食品质量监测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行食品分类监管和按风险度监管。

对包装食品、散装、裸装食品、冷冻食品、现场制作食品和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根据其不同特点,按照要求分类监管,并对消费安全危害大的食品,探索按风险度进行管理,

提高食品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对食品退市的监管。把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作为对食品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行政监管强制退市和经营者主动退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对在巡查、检查、监测等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

严格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预警的预警,该下柜的下柜,该查处的查处,该退市的退市,

并进行跟踪检查,防止已退市食品改头换面二次流入市场。

(四)健全责任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狠抓检查落实。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结合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

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逐级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

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下半年将依据今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开展对照检查。对专项执法检查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对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及时整改,确保各项专项执法检查取得实效。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特色建设;

参考建议

食品质量及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和民生健康也息息相关。在确保食品质量及安全性的基础上,

才能够赢取民众的信任,

进而为相关食品企业的发展奠定有效基础[]。但从现状来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尚且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食品质量污染问题、食品工艺技术问题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我国食品质量现状分析

在洞察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国特别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特色展业建设工作的开展,

在专业建设中其目的是培养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方面高水平知识的人才,进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等级的提升奠定基础。

单从我国食品质量现状来看,

便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方面,食品质量污染问题严重,显然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很难获取民众的信任及放心食用。

另一方面,食物性中毒情况偶有发生。这一现象也表明食品质量及安全问题突出,当出现食品中毒时,轻则影响中毒者健康,

重则危及中毒者性命。此外,基于食品生产及加工期间,

相关操作未按照流程及标准严格执行,

进而引发质量层面的问题[]。并且,还潜在食品质量检查机制不完善及具体实施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些现象均会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总而言之,

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饱受考验,导致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也诸多,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不统一,

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角度来看,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标准,同时不同的地方也存在不同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

在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便会引发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薄弱,

职责不明,存在职责交叉等现象,面对一些潜在食品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解决,进而使食品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特色建设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潜在问题诸多,且是由多因素造成的。为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便有必要加强相应的特色建设。

具体特色建设策略如下: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控制管理建设

由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不力易引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控制管理建设工作。一方面,

根据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不足,针对生产及加工采取有效完善措施,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监督强化工作以及管理强化工作,从而使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控制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另一方面,

完善检测、预警系统,

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强工艺生产水平,

以此确保食品生产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此外,还有必要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及技术标准进行全过程监督,进一步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提升。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对于食品来说,

质量与安全是两大重要要素,其存在密不可分的特点。有些时候,

需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使食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便有必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方面,

构建系统化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相关食品检测人员需掌握食品检测技术,重视食品检测工作,并认识到做好食品检测工作对民众的影响等,

从而使食品检测人员能够在食品检测中发挥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需明确重点检测项目及内容,

从而使食品检测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针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需采取有效监控措施,

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的重点环节。以国家相关法律条款为依据,同时结合上级机构的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操作制度[]。此外,

需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知识及技巧,使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能够完全胜任这份工作,进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奠定有效基础。

.加强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为了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便会相应地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而这一机制的实施要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功效,便有必要在此之前对其实施风险方面的评估,即有必要加强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一方面,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需做好市场经营食品的风险评估工作,深入掌握食品加工潜在风险,

进而通过风险的程度对监管机制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从而使监管机制显得更加合理、有效赛龙舟作文[]。另一方面,需针对处于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食品的质量及安全监测,

对于不过关或潜在质量问题的食品杜绝流入市场。此外,对于加工生产好的食品,

也需加强质量监测,

进一步确保食品在进入市场前的质量及安全性。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如果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民众的消费权益,

进一步使民众的健康受到影响。因此,

从食品质量及安全角度考虑,

需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特色建设工作。一方面,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控制管理建设;另一方面,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此外,加强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建设工作将能够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进一步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黄艾祥。龚加顺。袁唯。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

,:-。

[]吴洁贞。吕鉴尧。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价值工程,,

:。

[]高颖。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

,:。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与延续,

是人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分析与研究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问题为论述主题,

简单论述了我国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检测技术

俗话说“病从口入”,

食品质量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面对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事件,食品质量安全问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题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社会事件上升到公共卫生领域,逐渐涉及到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安全稳定范畴。

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后果极具破坏性。有必要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保证人们能够吃到安全食品。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我国大力推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食品行业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安全态势。在国内,

消费者在种种恶性食品事件的影响下,已经对政府及食品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国际,

很多进口我国食品的国家也相对减少了进口量。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严重后果。

除了人为因素外,不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一)在食品产业链上存在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存在亿以上松散组织形式的种养农户,万左右食品生产加工者,多万食品经营者,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必然存在薄弱环节。在种养环节,

生产农户如若使用劣质用药,

极可能在食品内残留有毒物质;

在生产加工环节,餐饮或其他食品领域的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等,存在食品加工生产条件恶劣、食品制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在流通和经营领域也存在经营秩序不规范,不注意保管食品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食物链上比较严重的薄弱环节,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这些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只能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建设,

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监管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采取分段多头管理模式。尽管该种模式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可是并没有详细区分那个部门该做什么不该什么。

以致于产生职能交叉、权利重复、监管空白、指法缺位等问题,主要与工作分工不明确、权利职责相互重复、部门间合作不密切等有关。时常出现食品监管信息不及时、对食品经营者处罚力度不够等现象。一般都是已经出现食品质量恶性事件之后,

国家相关部分才着手调查和相关信息。

(三)尚无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因分段立法使得条款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体化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导致食品立法建设与执行上存在一个的“隔阂”,产生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统一,执法监管部门执行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配套性差、结构不合理、行业指标交叉重复等现象。

在食品流通领域,更是没有一个从“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薄弱

由于我国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资金相对较少,缺少足够资金建设与发展高规格的质量检测机构和高水平的质量检测技术,使得检测机构不规范,

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表落后;由于缺乏系统性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导致检测环节重复,

检测标准不明确。而且,

很多食品在种养、生产加工等环节缺少不要的检测,完全发挥不了质量安全检测的实际作用。

二、改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议

(一)加快食品产业链整合的脚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积极推进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大小食品企业的的整合,

建立食品产业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企业的集团化与品牌化建设,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更有利于规范食品产业,为政府减少监管宽度和减轻执法难度。

(二)打造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站在食品产业链“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全程角度考虑,为了形成动态的质量监管机制,有必要打造食品产业链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尽快区分各个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职能,保证不出现权责重复、尽管空白等问题。

对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相关食品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联合部门。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

构建系统化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进而加强食品在加工、制造、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高等级的质检机构和高水平检测技术的建设,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三)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

围绕食品安全分段立法和多头监管的问题,有必要重新修订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使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以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为中心,

结合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四)重视法制管制

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食品产业导向政策,强制关闭一些不合规范的小型食品企业,减少劣质食品流入食品市场;

强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对生产伪劣食品经营组织的打击;

严格贯彻卫生许可制度,及时召回不合规范的食品;加强对乡镇食品生产农户、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型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的食品从业单位及人员的惩罚力度。

三、总结

本文在研究主题和目的引导下,

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尽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

但是我们不可否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相关部门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基础上,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王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交通企业管理,,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国品牌,,()。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篇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多年来,

中国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

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经过努力,

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

一、食品生产和质量概况

(一)加工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食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

食品分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调味品,肉制品,

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

饼干,罐头,

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

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及其他食品共大类种。目前,

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万家,

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下、人以上企业.万家,

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见图)。

图中国各类食品企业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状况

据统计,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人民币(不含烟草),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长.%。其中,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均超过%。

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万吨、食用植物油.万吨、鲜冷藏冻肉.万吨、乳制品.万吨、啤酒.万千升、软饮料.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和.%。年月至月,

食品工业总产值累计.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当前,

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中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

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三是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乳制品总量的%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粮油行业中,特制二等以上的精制小麦粉占小麦粉总产量的%;标准一等米以上的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特等大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到.%;

一级油、二级油(分别相当于原国家标准中的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合计达到.%。

。食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

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年上半年,

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见图)。

图-年上半年食品抽查合格率

二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呈共同提高的格局。年上半年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其中有个省达到%以上。

三是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经过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顿,

中国大类种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日常大量消费的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提高显著。据统计,中国消费量最大的前类食品分别为:食用油、油脂及制品,

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

肉制品,乳制品,

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食糖。年上半年,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外,

其余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见图)。

图年上半年消费量最大的前类食品抽查合格率

。优质食品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年,销售收入排名前家的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乳制品行业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

饮料行业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制糖行业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

肉制品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占整个行业的%;啤酒行业中万千升以上的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葡萄酒产量前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方便面行业中最大的家中国名牌企业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安全优质的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

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农业标准化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农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

近年来,绿色食品出口以年均%以上的速度增长,

已得到多个贸易国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有无公害农产品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个,面积万公顷;

有家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实物总量万吨,认证产地面积万公顷;经认证的有机食品标志使用企业家,

产品总数个,实物总量万吨,

认证面积万公顷;有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近个,带动种植面积超过万公顷。

。农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

根据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和.%;

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

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以上。

(三)进出口食品质量保持高水平

中国是食品进出口大国,

多年来食品进出口不断增长。

年,

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亿美元(不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

下同),

同比增长了.%(见图)。

图年与年中国进出口食品贸易额对比

。出口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年,中国出口食品.万吨,货值.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和.%;

出口食品货值列前位的品种分别为:水产品、水产制品、蔬菜、罐头、果汁及饮料、粮食制品、调味料、禽肉制品、酒、畜肉及杂碎(见图)。

图年中国出口额前位的食品品种及变化情况

中国食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按贸易额排序前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韩国、香港、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荷兰、印度尼西亚、英国(见图)。

图年中国出口食品贸易额前位

的国家和地区的变化情况

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以上。

据统计,年和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分别为.万批和.万批,被美国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分别为批和批,

合格率分别为.%和.%;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分别为.万批和.万批,被欧盟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分别为批和批,合格率分别为.%和.%。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食品进口国,

年月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日本年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

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最高,达.%,但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也最高,

达.%;其次是欧盟(.%);第三是美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食品主要来自内地。香港特区食物环境卫生署年上半年两次大规模食品抽样检测表明,

香港地区食品整体合格率分别为.%和.%。

。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

年,中国进口食品.万吨,货值.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和.%。

进口食品货值列前位的品种分别是:植物油、水产品、谷物、食糖、乳制品、酒、烟草及制品、禽肉及杂碎、油料作物、粮食制品(见图)。

图年中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位

的品种及变化情况

中国的进口食品来自世界上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食品货值列前位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法国(见图)。

图年中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前位

的国家及变化情况

多年来,中国进口食品的质量总体平稳,

没有发生过因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年、年、年和年上半年,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合格率分别为.%、.%、.%和.%。

二、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

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念,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

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

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根据中国国情,

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

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明确了责任。该决定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

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其中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农业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

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

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

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中国政府坚持从源头狠抓食品质量安全,

完善食品监管的各项基本制度,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年中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

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建立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中国政府于年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生产人员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销售食品;二是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三是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即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质量安全)标志,

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截止到年上半年,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以上。同时,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管。

截止到年月底,共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了张达不到标准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食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进度,国家质检总局分批公布了获证产品的生产企业名单,分期公告了未获证和无标志食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警示消费者不要使用。

(三)加大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

中国政府对食品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这项制度自年建立以来,不断加大力度,

突出重点,

提高有效性。近年来,重点抽查了乳制品、肉制品、茶叶、饮料、粮油等日常消费的主要食品,

重点对食品生产集中地的企业、小作坊进行了抽查,重点检验了食品的微生物、添加剂、重金属等卫生指标,并对质量不稳定的小企业重点进行了跟踪抽查。通过加大抽查频次,

扩大抽查覆盖面,

基本实现了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个行业的目标。年至年上半年,

共对家企业的批次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同时,对抽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加大了整改、处罚的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公告制度。

对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严重的家企业批次产品公开曝光,同时,

积极宣传“优秀企业、优质产品、优良品牌”,

家获得“中国名牌”和家获得“国家免检”称号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赞誉。

二是严格执行整改制度。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督促严格整改,按时复查,

复查不合格的,责令停产整顿,整顿期满后再次复查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

三是严格实行处罚制度。对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责令停止生产,

没收违法生产的食品,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四)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力度

中国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决定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目前,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加工的小作坊,

中国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一方面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让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措施,

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近年来对小企业小作坊重点实施了四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基本条件改造,

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生产;二是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乡镇行政区域,

不准进入商场、超市销售;

三是严格限制预包装,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在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前不得使用相应包装,防止其乔装打扮混入市场;

四是公开承诺,小作坊必须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作原料,

产品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不超出承诺区域销售,确保食品达到最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经过整治,

年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样合格率提高到.%;截至年月底,

已取缔家,强制停产家,家整改后达到准入要求。

(五)推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建立并实施了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三员四定”即按照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方式,

确定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员到乡镇(办事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监管工作,乡镇政府协管员协助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社会信息员收集提供各种食品质量安全违法信息。

“三进四图”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调查摸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制定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食品安全警示图,

实施动态监管。“两书一报告”即政府签订责任书,

企业签订承诺书,质检部门定期写出食品安全报告。截至年月底,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个,确定食品安全专职监督员人,

聘请政府协管员人,聘请社会信息员人。年,各级质检部门共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万次巡查。

(六)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

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推进经销企业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

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打破地方封锁,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全国流通;健全社区食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

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

(七)加大餐饮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中国政府在餐饮业卫生监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

制定并落实《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餐饮环节监管。二是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大案要案,并及时向社会通报。

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卫生部门检查各类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万余户次,查处涉嫌非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万余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万余户。

四是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部署开展全国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五是开展食品危险性评估,

科学食品安全预警和评估信息。

(八)全面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为解决一些地区、一些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全面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整治。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围绕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加工点、重点加工户及加工的食品,采取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标准和检测等技术力量建设、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推动组建食品行业协会、加大执法打假力度等措施,

解决了一批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问题。同时,工商、质检部门不断加大食品执法打假工作力度,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突出生产加工源头,

部署开展专项执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严厉打击证照皆无的制假制劣黑窝点。年,

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万起,

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亿元人民币。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共出动执法人员万人次,检点食品市场.万个,检查食品经营主体万户次,

取缔无照经营.万户,吊销营业执照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万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件,对.万吨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

(九)强化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建设

建立了全国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风险监控,通过动态收集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

初步实现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包括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快速反应,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判断、妥善处置。

(十)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制度

这项制度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形式,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召回的责任主体,

要求食品生产者如果确认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实施召回;对于故意隐瞒食品安全危害、不履行召回义务或生产者过错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扩大或再度发生的,将责令生产者召回产品。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在开展食品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中,对发现存在致病菌、化学性污染、使用非食品原料等重大安全隐患的食品加大了召回力度,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

吊销了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降低了不安全食品可能带来的危害,切实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十一)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中国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初步建立了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

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红黑榜制度,并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食品行业的自律。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措施,采取政策、行政、经济的手段,

对重信誉、讲诚信的企业给予激励,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的诚信环境,

创造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

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

加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设,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重点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

做到掌握情况,监管有效。近年来,采用最新网络技术,

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电子监管网终端查询,及时、方便、快捷、有效地辨别食品真伪,

维护了消费者利益,打击了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了企业诚信建设。

多年来,

中国食品生产种类不断增加,数量不断扩大,

质量不断提高,

保障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政府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受发展水平的制约,

中国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将重点打击生产加工中偷工减料,掺杂使假,

以假充真,

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

不按标准生产,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三、进出口食品的监管

(一)进口食品的监管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建立了一整套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确保了进口食品的安全。

――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按照/协定及国际通行做法,中国政府对肉类、蔬菜等高风险进口食品实行基于风险管理的检验检疫准入制度,

包括:对出口国申请向中国出口的高风险食品开展风险分析,对风险可接受的食品与出口国主管部门签署检验检疫议定书,对国外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

对动植物源性食品实施进境检疫审批等。如果出口国发生了动植物疫情疫病或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

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暂停可能受到影响的食品进口等。

――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进口食品到达口岸后,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检验检疫,只有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进口。入境地海关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办理进口食品的验放手续,之后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在检验检疫时如发现质量安全和卫生问题,

立即对存在问题的食品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口岸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批。年上半年,共检出批,

均依法作出退货、销毁或改作它用处理,确保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完善的质量安全监控制度。

在依法对进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的同时,对风险较高的食品以及在口岸检验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食品和项目实行重点监控。对发现严重问题或多次发现同一问题的进口食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采取包括提高抽样比例、增加检测项目、暂停进口在内的严格管制措施。

――严厉的打击非法进口制度。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建立了关检合作机制,

联合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年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欧联合打击非法进出口食品行为合作安排》,明确了双方将通过开展信息通报、技术合作、专家互访和联合专项打击行动措施等,

共同打击欺诈、夹带、非法转口、走私等非法进出口食品行为。年至年上半年,仅非法进口肉类就查获吨。

(二)出口食品的监管

中国政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建立健全了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模式,就是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这个生产管理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

符合出口食品的实际,

是出口食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主要出口食品,

特别是肉类、水产、蔬菜等高风险食品基本实现了“公司+基地+标准化”。

十项制度,

包括源头监管三项:对种植养殖基地实施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和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工厂监管三项:严格实施卫生注册制度,

全面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稳步推行高风险食品大型出口生产企业驻厂检验检疫官制度;

产品监管三项:对出口食品的法定检验检疫制度、质量追溯与不合格品召回制度、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制度;诚信建设一项:对出口食品企业实施红黑名单制度。

――加强种植养殖源头监管。

为有效控制动植物疫情疫病风险和农兽药残留,从源头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存在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风险的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

只有获准备案的种植、养殖场的原料才可用于加工出口食品,所有获准备案的原料基地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公布。

截至目前获准备案的养殖场个,种植基地万公顷。对备案基地加强疫情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

使备案基地的疫情疫病问题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几年,

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高发,中国实施备案管理的养殖场无一发生疫情。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中国对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只有获准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方可从事出口食品生产加工。

截至目前,获准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共家,其中有家企业的体系通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验证。对获准卫生注册的生产加工企业,

由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统一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原料来自备案种植、养殖基地,确保生产加工活动符合要求。对肉类等高风险食品大型出口生产企业,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派驻检验检疫官,实行驻厂监督管理。出口食品的包装上还要加贴符合要求的具有可追溯性的标签或标识,

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对问题产品的召回。

――加强食品出口前检验检疫。中国法律规定,所有出口食品只有经过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口,出境地海关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办理出口食品的验放手续。

对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口食品,如进口国有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还要出具卫生证书,

证明该批食品已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

并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卫生注册号、生产日期、出口日期、启运口岸、到达口岸等追溯信息。货物到达离境口岸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还要对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检查货物是否完好,货证是否相符,

确保货物的可追溯性。

――加强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出口企业质量承诺和红黑名单制度,着力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促进企业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诚信经营的良好机制。对自控体系健全有效、诚信度好、产品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进口国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列入“优良企业名单”,

给予优惠和鼓励政策;

对于被进口国家或地区通报发生严重质量违规问题或逃避检验检疫,以及有欺骗检验检疫机构行为的出口企业,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列入“违规企业名单”上网公布,

促进出口企业增强自律意识。

截至目前,列入“违规企业名单”的企业共家。

多年来,质检、商务、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促进了中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质优、味美、价廉的食品满足了国内外众多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少数企业无视中国和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采取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的手法,逃避检验检疫监管,

通过非正常渠道出口的情况,致使有些掺杂使假、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流入国外市场。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打击的力度,坚决不让不合格食品流出国门。

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质量水平、规范进出口食品贸易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

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等。

(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强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食品标准化工作,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食品标准化工作。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草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立项、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批准。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动植物检疫规程,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食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特殊膳食食品标准,食品标签标识标准,

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涉及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及制品、乳与乳制品、肉禽蛋及制品、水产品、饮料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可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

基本涵盖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目前,

中国已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项。

为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共对余项国家标准、余项行业标准、余项地方标准及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

废止了多项国标和行标。

与此同时,加快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对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修订,

新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下达了余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

加大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

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

(三)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基本建立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

加强认证市场整顿,规范认证行为,现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共同实施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局面,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认证类别包括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食品质量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

目前,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万公顷,已进入世界前位;与国际接轨的认证已在个试点省家出口企业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认证试点工作;

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认证;个初级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饲料产品认证、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国家不断加强对认证产品和企业的监管,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

(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在国内食品监管方面,建立了一批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初步形成了“部级检验机构为龙头,

省级和部门食品检验机构为主体,

市、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检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消费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基本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对食品安全参数的检测要求。

中国对食品实验室实行了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的认可管理,加强国际互认、信息共享、科技攻关,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中国认定了一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

共有家食品类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其中食品类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家,重点食品类实验室家,这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达到了国际较先进水平。

在进出口食品监管方面,

形成了以家“部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体系,全国共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个,拥有各类大型精密仪器多台(套)。

全国各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直接从事进出口食品实验室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人,年龄结构、专业配置合理。各实验室可检测各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个安全卫生项目以及各种食源性致病菌。

截至年,

已经建设部级(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个,

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其他国家、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注重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检测技术,促进本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食品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技术专家参与各类食品安全技术培训、研讨、交流和水平比对等活动,

并欢迎国外技术专家来访、学习和培训。除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自年以来,先后同美国、欧盟、意大利、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领域的技术培训与交流项目。

年月,

为个南太平洋国家的专家代表举行了食品安全培训。为了及时了解国外食品相关法规要求,保障出口食品安全,组织编译了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和要求,

并先后邀请美国、欧盟、日本的专家来华举行指南及应用、贝类卫生控制计划、残留监控、肯定列表制度等专题培训。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还多次参与英国食品分析能力测试()等国际比对实验,定期参加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澳大利亚国家测试认可委员会()等知名认可机构组织的国际间能力验证活动。部级和十几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并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考核。

截至年月,共有家检测机构获得韩国“国外公认检测机关”的认可,

经过上述家检测机关检测的输韩食品,入境时韩国予以免检。日本承认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垂直管理的个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其中许多实验室是开放性实验室,多次接待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团组访问和考察。

(二)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活动

中国政府一贯倡导并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食品安全组织活动,包括派团参加各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会议以及其他相关国际性会议,并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正式倡导开展区域性食品安全合作,

得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积极呼应,

成立了食品安全合作论坛,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主持。中国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化活动,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和合格评定委员会成员。年月,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年月日至日,中国政府将在广西南宁同东南亚国家召开“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

会议的主题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与合作保护消费者权益”,目的是研究建立中国与东盟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增进中国与东盟和各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确保相互进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三)注重发展国际食品安全合作

截至目前,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挪威、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研讨会或专家互访。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同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蒙古国、越南、菲律宾、丹麦、法国、荷兰、爱尔兰、匈牙利、波兰、意大利、挪威、瑞士、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香港、澳门等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个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签署了个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议定书,从而确立了中国与有关进出口食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的长效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合作机制下建立了年会制度。

其中,规格为正部级的第二次中欧食品和消费品安全合作会议将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规格为副部级的第三次中美食品安全会议将于年月日至日在美国召开。

(四)推动食品贸易发展

中国与有关国家建立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在促进双边和多边食品安全合作,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解决各方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中日合作机制为保证中国输日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后,中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同日方的沟通与磋商,

使日方接受中方的合理化建议,调整了一些项目;

一方面与日方合作,举办了期说明会和期专题培训班,帮助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一步规范农兽药使用管理,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对日本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

中美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同样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如年年底以来,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不断从美国输华肉类产品中检出禁用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物超标和致病微生物等安全卫生问题,由于中方及时向美方通报相关信息,

帮助美方掌握和了解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要求,不仅有效地保护了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也保障了美国肉类产品输华贸易的健康发展。年至年,

中美还在该合作机制下完成了对中国出口熟制禽肉安全卫生体系的等效评估。同样,

中欧食品安全合作机制也有力地促进了双方关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通过及时沟通信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中方解决了欧盟个别成员国受二恶英问题影响的可食用猪产品输华问题;另一方面,

中方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加强疫情疫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欧方的卫生体系考察和风险评估工作,帮助欧方树立了对中国熟制禽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信心,

欧方已经制定了时间表,

将于年内恢复进口中国的熟制禽肉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中国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多年来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维护了中国人民和各国消费者的利益。但同时必须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包括标准水平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提高食品质量任重道远。

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交流与合作,在食品安全控制和促进全球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方面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