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四年级作文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范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4-04-21 21:46:54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方法;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高专教让生活更美好 作文育是培养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要具有自身的特色,

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早在年制定并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规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其中写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对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我们课题组准备进行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个任务型教学模式为驱动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以期既可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我校提出“以课题促进教研,以教研出成果”的口号,

学校上下一致以为学校要有活力和创新,课题研究是一条必走的道路。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性研究,

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客观、科学的认识。

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

是在搜集、获取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以调查报告为研究成果,是英语教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研究的类型可以是:大规模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跟踪调查。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访谈、观察、初三中考作文测试等。

调查的具体步骤有: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制订计划和准备材料、实施调查、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工作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学生在英语课改中学生进步情况。

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形成进程的实际情况。③教师实施课程计划的实际效果。④评价手段对学生的适合程度。⑤能够激励学生取得学业进展的具体措施、调查采取问卷、师生谈话等形式进行。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

注意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采取以下方法研究:

.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和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

找出共性问题,

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座谈、网上交流、教研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对照法:以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和英语写作成绩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

观察反思课堂,

积极积累案例,以个案分析研究为切入口,形成个体特色,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

.课堂观察法:通过同伴互助的方法进行课堂行为观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意识地观察或请同伴协助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并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

.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过程实际问题进行研讨。

分析、充分利用和开发课题资源及现代教学手段,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体系,

撰写论文、总结或实验报告。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前景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任务型写作教学法的效果好,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同时体会到: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力真实。

正确积极地运用任务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写作效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关键词:虚拟社区;消费者方案评价;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认为,虽然网络无法有效替代可以检查产品的传统商店购物方式,但凡是消费者期望能在购前进行体验的产品,

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让消费者还未购买时就能获得产品相关信息,促成消费者选购该企业的产品。因此如何利用虚拟社区增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识是销售人员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虚拟社区的概念及维度

(一)虚拟社区的内涵

虚拟社区是一种新兴的沟通模式,如搜索引擎网站、即时通信网站开通的贴吧和博客/空间等等,

由于虚拟社区的兴起,消费者在信息搜索、产品评价参照群体等购买因素与传统购买有很大差异。

(二)虚拟社区的维度

&()认为虚拟社区是一个三维的构念,

应该包括地点、象征和虚拟。

()则认为描述一个虚拟社区时需要从:明确定义的成员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成员之间的凝聚、存在共性四个方面来进行。()认为要研究虚拟社区可以从五个维度人手,这五个维度分别为:目的与定位、成员、凝聚、时间范围、社区的组织结构。

孙居好()在评价虚拟社区时将其界定为目标与定位、成员交互与社区凝聚、社区组织、基础架构四个维度。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本项研究选用以下几个维度来描述虚拟社区:目标与定位、社区成员(意见领袖)、社区凝聚、社区组织。

二、虚拟社区维度的界定与假设模型

(一)目标与定位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

在&()的关于虚拟社区成功要素的实证研究中发现:社区成员对于虚拟社区的主要目标以及主要讨论领域的理解是排名前两位的要素。

()和()都曾在文献中指出社区成员共享的目标是社区凝聚的关键。但是在现有的文献中,

学者们对虚拟社区目标与定位对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还未得到非常充分的重视。本项研究中,

提出以下假设::虚拟社区明确的目标与定位影响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

(二)社区成员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

学者们在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时常常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收集、方案评价、购买决定、购后评价。

王晓乐()在研究数字化聚居下消费决策时按照这五个阶段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虚拟社区中的意见领袖对消费者方案评价有较大影响。

意见领袖(市场专家)对消费领域具有较多发言权和权威性。

他们的说服力不但来自自。

有的丰富知识,还来自长期积累的网络权,而且他们热衷于参与讨论,对消费者的请求、提问作出回答。因此,

提出如下假设::社区成员(意见领袖)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有重要影响。

(三)社区凝聚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

()把凝聚力定义为作用在群体成员上使他们留在该群体中的各种因素的合力对群体成员产生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群体的知名度,原成员和群体内部活动的团体。

在此之后,包括-,许多学者将因素不断扩大,包括团体可以提供,

满足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元素;小组成员获得安全感,

归属感,接受,友谊和成就感。

克兰姆和伊莎贝拉()指出,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成员的知识,

技能,能力增长。威廉姆斯,

迪海与雷迪()通过参加远程学习社区的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虚拟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成员的个人学习绩效及团队绩效的正相关。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社区凝聚力影响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

(四)社区组织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

社区组织对社区非常重要,&()指出在虚拟社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迷路”,或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会找到需要的东西。

如果在虚拟社区中迷失“方向”会导致不满、挫折并最终导致不参与该虚拟社区(,)。可见清晰的组织结构对于社区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社区组织清晰将会影响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的测量工具为问卷,

问卷量表的开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阅读现有文献摘录出尝试性指标并综合西安的情况,对各问项进行修改。第二阶段为:初步设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选择调查样本测定前的调查,根据修改后的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调查样本基本信息的测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是否参与过汽车相关的虚拟社区,

共五个问项。()共个问项测量本项研究选取的虚拟社区四个维度。

()测量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包括四个问项。除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外,

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点量尺。

(二)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以西安市有经济实力且将要购车或已经购车的人群为调查对象。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

调研以“方便采样”的方法,

份问卷在高校中针对教师发放,份问卷选择在西安五龙国际车城发放。

实际收回份。本研究主要针对参与虚拟社区的人群发放,其中有名受访者在问卷的题项“你曾参与过与汽车相关的虚拟社区(包括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的经验吗?”中选择“没有”,无论该受访者是否继续答题都视为无效问卷,

将其剔除;有名受访者的问卷答案不完整,亦未采用。将份问卷信息作为有效数据进行录入。问卷有效率为.%,

其中,男性调查对象占.%,

年龄在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占%,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调研对象占%,月收入元的调查对象占.%。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数据信度检验

在进行假设检验前,

首先使用.软件分析各个计量尺度的可靠性,衡量一组问项是否计量同一个变量。

结果表明,各组的’系数在.到。之间(见表),达到标准数据信度可以接受。

(二)数据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本研究问卷是根据以往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成果修订而成的,在正式问卷之前还进行了问卷前测。

可以视为符合内容效度的研究。

。结构效度如果假设模型构造有问题或效度

不高,表明所采集测量的数据不能有效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考察。

虚拟社区主要从社区目标与定位、社区成员、社区凝聚和社区组织四个方面来测量虚拟社区。首先考查问卷中的所有问项是否适合因素分析,

度量值为.,表明该因素模型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假设检验与结果

()相关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表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社区目标与定位、社区成员、社区凝聚、社区组织结构都与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呈正相关,

其中社区成员与消费者方案评价的相关系数最大。

()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是筛选自变量比较好的方法,

它逐个引入对因变量具有最大显著影响的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每引入一个新的变量,立即对所有入选变量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剔除由于新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重要的自变量,反复进行挑选直至无法再提出已入选的变量,又无法再引入新的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为止。

从表逐步回归模型总体参数表中可以看出,

回归的效果不错,三个自变量能解释影响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的.%。每个模型的值的显著性概率值近似为.说明模型的整体效果是显著的。

在表回归系数中社区成员最先进入模型,随后依次进入模型的变量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凝聚,

而社区目标与定位最终没有进入回归模型。因为每个回归下属的值的显著性概率值均近似为.,说明三个自变量和截距的作用都是显著的。

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社区凝聚

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一致,特别是在多元逐步回归后发现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社区凝聚依照贡献程度逐步进入回归方程,而且显著性水平非常高,并且他们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起的都是正向作用。遗憾的是社区目标与定位没有进入模型,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个因素需要通过其他中介变量来影响消费者方案评价,而本研究却没有设置相关的中介变量。但是从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两方面综合来看,

基本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五、结论

由于一些产品的特性决定其并不适于在网上进行销售,例如汽车,但是虚拟社区中提供的信息却会影响消费者的方案评价。本文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目标与定位、社区成员、社区凝聚、社区组织四个虚拟社区的维度与汽车消费者评价选择的关系假设,

并以西安市有经济实力且将要购车或已经购车的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成员最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其后依次是社区组织、社区凝聚,社区目标与定位对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最小。

在回归分析过程中除目标与定位之外,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社区凝聚依次进入模型。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关键词]大学营销类课程;

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营销类课程涵盖“营”和“销”两个方面。“营”的课程围绕着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营销策划等课程。

“销”的课程围绕着销售,包括人员推销、商务谈判等课程。大学营销类课程是非常贴近实践的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学校应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提高学生营销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则是尽可能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目前有一些学者已经对大学营销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文章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合大学营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梳理与展望。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世纪初由哈佛大学提出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

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有蔡新春[]、袁惠英[]等教师对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组织进行了论述。在大学营销类课程的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用企业在某时期的典型营销案例来教会学生如何去进行营销决策。我院曾经请到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

。阿姆斯特朗教授做了次每次小时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示范教学。罗伯特教授次课都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小时的时间分配是理论教学内容(分钟)、独立阅读案例并思考问题(分钟,

约字)、分小组讨论问题并形成小组意见(~人,约分钟)、课堂问答(尽量让每个人都发言,分钟)、下一次课程内容铺垫分钟。通过这次的学习观摩,我们体会到国外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

理论讲解是少但深入(用我校教师的话来说,是分钟能讲完的内容,他讲了分钟。但是也确实讲得特别充分)。

同时,

案例讨论中能紧扣理论帮助学生分析。但我校教师也感觉案例教学法的限制是:留给理论讲述的时间少,很难完成教学内容、适用于小班教学、案例编写要求投入大量精力。就笔者对所在商学院本科教学情况的观察来看,

案例教学运用得并不普遍。

许多老师不愿意费时费力去组织案例教学。其中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校的考核指标主要是论文和项目。

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缺乏有效考核和激励。

第二是学校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管得过死,主要还是卷面考试,案例教学可能会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

影响考试成绩。第三是适合案例教学的案例不易获取。为了促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首先需要学校给予二级学院更多的权利,允许教师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其次,二级学院要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设定不同的考核等级,给予不同的课时系数。第三,

学院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新时代的适合教学的市场营销案例集。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

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李玮[]、李国强[]等教师对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上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但缺少模拟教学法在营销课程中运用的文献。

在大学营销类课程中运用模拟教学法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扮演角色进行练习。

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讲到人员销售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按照销售法进行模拟销售。销售法分为开场启动阶段、调研交流阶段、能力展示阶段和买卖承诺阶段。在模拟人员销售中,

学生要分组,选择产品如手机,模拟进行产品的销售、谈判。如一个班个学生,以人为一组,

组扮演销售员,组扮演顾客。扮演销售员的学生组在销售前要上交给老师一个销售计划表,内容包括手机的型号及模拟时的编号、购买的价格、使用的年限、残值、目标价格、实际售价。考核看销售率和利润率。

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要购买一个手机。购买完后填一个销售价值表。考核看哪组购买的效用最高,即所购买的手机总价格/总残值最高。

通过手机的销售模拟,

让学生实际经历人员销售的过程,增进对人员销售的认知。

第二种形式是借助模拟软件如用友公司的策略销售软件进行模拟教学。该软件案例模拟了一个公司装修工程项目。由学生分组,模拟、两个装修公司参与竞争。案例包含四个阶段,

涉及位参与决策人即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行政部经理、财务部经理、总裁助理以及中国区总裁。学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已知信息,制订行动计划,

并分析项目状态。

通过沙盘模拟,真实地体验复杂项目销售过程,学习复杂项目的局势分析及策略制定。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以一个项目为教学载体,

通过学生完成项目,来完成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方法。有任海林[]、张飞[]、戴颖达[]等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实施步骤、在“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笔者讲授“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课程为例,

学生需要分组通过六个步骤完成项目:第一步,分组,选择调查主题。

第二步,完成二手资料调查报告。报告包括行业的增长率、成熟度、竞争状况、主要领先企业分析等。第三步,完成观察法调查报告。

报告包括产品组合观察、价格观察、人流量观察、神秘顾客体验。第四步,完成典型样本访问。每一个学生完成个以上顾客的访谈,

个以上店主或销售人员的访谈。第五步,

设计调查问卷,

完成问卷调查。学生在二手资料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定量调查的问题,小组讨论设计问卷。

每一个学生需要完成份以上的调查问卷。如果一组有个学生,

即一组需要完成份问卷调查。抽样方法采取配额抽样。

第六步,分析数据,

撰写调查报告。根据回收的问卷,运用软件和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描述性和统计性分析,

绘制图表,撰写和上交市场调查及预测报告。从历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能够也愿意去做,热情很高,

完成的观察和访问的样本量超出教师的要求。完成的项目有光明莫斯利安酸奶市场调查、苏州全家便利店市场调查等。

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

掌握了课程相关的知识,也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项目教学法的难点在于项目的获取。各个学校的做法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项目。

这是大多数教师的做法。第二类,

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给学生布置项目。如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的“市场调研”课的做法。第三类,教师联系企业,

由企业向学生项目。如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营销策划”课的做法。为了保障项目教学法的进行,

需要学院一方面加大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大学生心理成熟,精力旺盛,可以承担较重的学习任务。高等学校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的能力。目前研究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的文献较少。研究型教学法在大学营销类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是加强学生在阅读上的训练,

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专题上的研究能力。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每一章为学生推荐一本相关的营销书籍,见下表。然后在下一次课的时候随机请几组学生派代表来讲阅读体会。

通过书籍的阅读,

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很多前辈的经验总结,提升学生对营销的热情。在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上,会根据课程内容,

布置相应的专题让学生进行研究。

如在讲授“计量营销学”这门课时,将课程内容分为个专题内容。

如在学习完第三章市场份额与品牌后,笔者让学生去搜集不同行业的近两年的指标和指标并分析。

结果显示手机操作系统的垄断程度是最高的,

指数为.%,

指数为。而的垄断程度是最低的,指数为.%,

指数为,行业还处于成长期。

在学习完第四章利润、成本控制与营销投资分析后。笔者让学生去搜集不同企业近年的销售额、利润和销售利润率并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茅台、阿里巴巴集团、民生银行的销售利润率为.%、.%、.%。万科、苏泊尔、美的销售利润率为.%、.%、.%。

这说明行业的成熟度、垄断程度、企业的品牌实力影响了其销售利润率。在学习完第六章品牌资产与效用估计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消费者态度的模型去计算感冒灵和康泰克的品牌指数。消费者态度的模型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七类,

第一类:不知道品牌;

第二类:知道品牌,没有买过,且不在选择集合内;第三类:知道品牌,

没有买过,

在选择集合内,但不是首选品牌;

第四类:知道品牌,在选择集合内,是首选品牌,但没有买过;

第五类:买过,但不在选择集合内;第六类:买过,

在选择集合内,但不是首选;

第七类:买过,在选择集合内,是首选。学生一共调查了位消费者,得到感冒灵的知名度为%,

高于新康泰克的.%。感冒灵的忠诚度为.%,也高于新康泰克的.%。

经过加权计算后,可以得到感冒灵的品牌指数为.,高于新康泰克的.。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改变传统课堂单向的信息传输的方式,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项目完成、阅读分享、专题研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大学营销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营销的热爱,

提升学生营销的能力。未来,在翻转课堂理论的冲击下,“教学”将变成“学教”,

课堂教学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前置性、主动性,教师则处于辅、服务性的地位。大学营销类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未来在翻转课堂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

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蔡新春。市场营销学科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暨南学报,():-。

[]袁惠英。浅谈案例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

():-。

[]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教育探索,():-。

[]李国强。模拟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谈判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

[]任海林。项目教学法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

[]张飞。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黑河学刊,():-。

[]戴颖达。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高职经管类课程实践应用[]。职业教育,

():-。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研究背景

室内和室外的美术写生离不开画板和画架,市场现有的画板和画架是独立分开的,体积大、重量沉,

给学生的携带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根据本小组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学校机械车间的加工条件,选择产品造型设计与制作,进一步优化美术写生绘画工具,给广大美术学习者带来方便。

此次艺术设计科技小组选择了便携式多功能画具进行研究。

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

市场调查,网络数据库查新,方案假设,

分析论证,实物制作,功能验证等。

.研究步骤

查新研究绘制草图绘制效果图绘制制作详图材料选配加工制作调整完善。

.材料研究

材料的轻便度,材料的牢固度,

材料的可加工性,材料的采购,材料的改良等。

研究过程

.调查研究

.。市场调查

调查市场现有画架、画板的种类、质地、功能特点。市场出售的木质画板和金属画架单独设计生产,

使用时需要将两者组合,携带时用工具包手提或肩背,繁琐、沉重、价高、易破损,如图所示。

.。中国专利信息网调查

类似创新作品存在体积大,质量重,画板的轻

便度不足,安装使用不便,

画架牢度不足,外观笨拙等问题。

.可行性分析

就可能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归类汇总,逐一分析其需要的材料、加工工具条件。

结合学生日常使用画架的体会以及对市场情况和网络数据库的查找调研,

确定项目的研究目标为:设计具有画板和画架的双重功能的便携式绘画工具。

.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的依据为: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功能合理、便于携带。

根据对画板功能的反复研究和外观的大胆设想,初步绘制方案草图,

如图所示。制作详图,如图所示。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的标准是:重量轻巧、造价低廉,尽量选用标准件。

.加工制作

制定加工制作流程,主体及零配件尽可能利用成品材料进行改良、改造。

.组装调试

就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改进。由于设计图中的金属组件在市场上很难买到,

机械加工程序较为复杂,不得不对外观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前面两根

支腿由

内置改为外接,美观性和牢固性较最初的设计方案有所下降。

研究报告及结果分析

.项目方法及原理

机械结构设计、功能集成化设计。

.项目主要贡献

本设计将需要结合使用的几个个体画具(画板、画架、工具包)进行组合设计,

体积轻、重量小、造价低、便携带、人性化。目前市场上此类型产品尚为空缺,

本设计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为美术学具、教具的设计生产开创新的思路。

.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的设想

减小画架的金属支腿直径尺寸,并将其内置于画板夹层中,

使造型更紧凑,

外观更美观精致。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关键词】壮学;个案研究;人类学

【作者】周颖虹,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级硕士研究生。

桂林,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一、研究背景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

从世纪西方学者对壮族的研究到今天壮学学会的成立、壮学系列丛书的出版,壮族研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开拓创新,完成了从壮族研究到壮学研究的质的飞跃。其研究成果可谓成绩辉煌,

大量论文、论著不断发表,由覃乃昌的《世纪的壮学研究》(上、下)对壮学研究的梳理可见其详情。近些年来,随着《壮学论集》的出版和《壮学丛书》中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壮族干栏文化》等的出版,壮学研究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但在成绩面前,

我们也不可冲昏了头脑。我们有必要居安思危,既要看到成绩,

又要看到不足。

从覃乃昌的《世纪的壮学研究》(上、下)对壮学研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

大多是从宏观上论述,具体的微观的研究较少。例如,世纪年代至世纪末,

发表的壮族与其他民族的比较的论文大都是从宏观上对两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至今,壮学研究总的来说,整体的宏观研究较多,

成果显著,

而微观的个案研究仍相对较少,缺乏细致的分析,还需加强个案的研究,才能真正从点和面两个层次上把握壮族文化。

二、壮学研究的人类学属性

潘其旭指出“壮学是一门以壮族社会群体及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术领域,

属一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分支学科”。①其研究具有人类学综合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壮学研究的综合性是由壮学研究的对象壮族所决定的。

李富强教授也认为,壮族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壮族,

也是文化意义上的壮族,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我们要全面研究壮族,

就不但要研究壮族的自然生物方面的特征也要研究其创造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这就涉及到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

我们必须借助许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才能对壮族有比较全面的研究。

人类学强调整体观,认为“研究一种人类行为必须研究与此行为有关的其他各方面的行为”。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某一个民族及其文化,是非常适合的,

能够获得全面的、宏观的、整体性的认识。壮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便是人类学的参与,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整体研究法即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整体之中或将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

人类学的宏观性调查即是在比较大的区域调查或进行跨区域调查。比如,

壮族地区、西南地区等。

人类学亦强调微观,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来探求整体文化的构成。微观调查就是在一定的地方,

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微”是指深入到生活实际,

收集多方面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深描,以便揭示研究对象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

人类学的文化相对观,强调每个民族的文化的独特价值,

应该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应以每个民族自己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来评价其文化的价值,而不应以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来评价其文化价值,

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类学提倡文化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认识文化之间的异同。

人类学的观点认为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是获得通则的方法,

可以通过他者的眼光来反观自身,从而真正认识某一具体文化。

人类学注重田野调查,主张实证研究,

通过文物文献搜集、参与观察、个别访谈,深入实地,

获取第一手资料。

人类学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基础上的。

人类学还常常从主位或主客位的相结合或交差的视角来阐释文化。

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壮学研究的综合性决定了其人类学属性”。

②人类学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壮学研究中。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等逐步为壮学研究者所接受。但由于一种新的东西被接受的速度取决于它与接受地人们的原有的文化的契合程度,因此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等被接受的先后和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人类学的理论是丰富的,

壮学目前对人类学理论的运用,还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对进化论、历史残余分析法、文化比较法、跨文化比较法用得较多,

对功能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结构主义、现代性、后现代性、族群等新理论和概念用得较少。例如,

人类学的整体观念与中国传统的整体观念相契合,因此最早被中国学者所接受。

世纪前,壮学的族际研究相对较弱。世纪后,

壮学研究加强了族际的比较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如出版了《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现在还需要不断拓展与国内关系密切的壮侗语民族、汉族和国外关系密切的越南的岱、侬族,老挝的老族,

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的比较研究。

田野调查方法到世纪才被重视。世纪的壮学研究“用的多是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调查资料,而这些材料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是很肤浅的,甚至有悖事实。

但我们的研究者却满足于将这些材料七拼八凑组成一个‘壮族社会文化图景’,而不愿或没有‘走进山野’,做深入的田野调查。新概念的提出就无从谈起,

世纪的壮学研究陷入材料术语陈旧,

无法与国际对话的尴尬境地。”③可见缺乏对点的深入田野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画起来的“壮族社会文化图景”之朦胧和瑕疵。而个案研究法多是具有人类学背景的研究者在运用,其他的研究者则用得比较少。

壮学的个案研究还相对薄弱。

三、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关系

人类学既强调整体,也强调个案的研究,也就是点与面的结合。整体与个案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面由点构成,

点构成面,

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只有将整体和个案两个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对研究对象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

整体研究法是指对某一文化进行全貌的深入研究,

反对从作为整体的文化中抽出个别要素进行跨文化比较。

狭义的整体研究法指功能学派的研究方法。功能学派整体论认为构成文化或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紧密地相互关联而构成一个整体,只有当文化被看成是一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时,才能确定任何文化要素的意义。即研究一个具体对象时,

将其置于一个整体之中或将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

对于壮学而言,就是将壮族放到整个人类、国家或是壮侗语民族中进行研究,

这样才能看清壮族自身的定位,或是将壮族的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个案研究法()又称个案法、案例研究法、④个案研究⑤。这一术语最初起源于医学诊治病案和侦破学中的刑事案例。它可以被定义为:经由对个案的深入分析以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具体而言,

是以个人或由个人所组成的团体(如小组、班级)为研究对象搜集和整理有关各方面的完整的客观情况及资料。心理学上指搜集某个人的家庭情况及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事业构成、健康条件等历史资料加以分析,

从而探究其心理特征的形成和人生发展过程。⑥人类学加以借用,用来进行文化的个案研究。个案法虽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的单位,

但其目的在于通过个体去发现整体,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的构成。个案因此被界定为“一个整体”,是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

⑦个案研究又称“微型研究”,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微”指的是深入到生活实际,对对象进行文化深描,

以求贴近生活的原味,使人们能获得一个形象的感性的认识,

而不是泛泛地一般化的叙述。社区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社区是一个变量,有大有小,

广义的社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民族的分布区域。但在实际调查中,社区多是微型的,

在其范围内,容易进行参与观察、定点跟踪、个别深入访谈等,

并直接体验、亲身感受调查对象的文化氛围。严格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在调查点呆上至少一年时间,以便对调查对象有全面、动态、深入地把握。

总之,个案研究法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全面性、细致性、生动性,注重对研究对象的追踪研究和其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分析,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对象的动态过程,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揭示其复杂性,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能及的。其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是由其选择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同类性质或一个地域的特征。

即使研究对象不具有典型性,则其研究成果亦可解决研究对象的实际问题。个案研究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如个案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受到研究者知识结构等的影响,其推广的价值也因此受到影响。

研究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有可能主观地倾向于收集符合或能证实自己事先理论假设的材料或关注这样的现象,

忽略其他材料或现象。资料的提供者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会影响到材料的客观性,访谈对象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也会影响到其讲述内容的客观性,从而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

个案研究法至今在壮学中的应用仍比较薄弱。

李富强教授因此年曾在一个研究壮学丛书的出版规划问题的会议上提出,

丛书应该发挥引导学术方向的功能,“壮学系列丛书”应该有一部分是以深度个案为基础的个案研究著作。广西师范大学的覃德清教授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但他们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这说明当时人们对于个案研究还不够重视。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传统哲学习惯于整体研究思维,

人们对个案研究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要全面了解和认识个案研究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的壮学研究是宏观整体的研究,地域性实地调查的个案研究相对较少。这也正说明了目前的壮学研究注意到了人类学研究的整体性的一面,

而对人类学注重个案研究,注重精确分析,从细微处见真理的一面重视不够。

第二,个案研究法本身的局限性。

虽然个案研究法在对个别研究对象的全面和细致等方面优于其他方法,但个案研究法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推广还有待探讨。

这使不少人仍然对一个社区或村落的个案调查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民族或社会的状况持怀疑态度。

我们要看到任何研究方法总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个案研究法的局限性就放弃它,而是要把个案研究放在整体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即将个案研究法与整体研究法相结合,

同时提高研究者素质,

增加访谈人数和范围等,

力求客观。这样既能克服个案研究的局限,又能发挥它的长处。

四、结语

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具有复杂性,

其内部总是存在许多差异性。壮族由于支系众多,

分布地域广阔,加上与不同的民族杂居,

其内部的差异性、复杂性可想而知。要想对壮族有个全面的认识,光是整体把握是远远不够的。

不去探究构成这个整体的部分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这个整体的结构也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其所描述的整体也就成了没有各个侧面的模糊的整体。将这种对壮族的泛泛的整体认识放至具体的地域或支系并不能一一对应,

必然会使人们对其科学性产生怀疑。

因此壮学研究有必要加强对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汇点成面,才能达到对壮族社会文化的高层次的整体的全面认识。

人类学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基础之上的,要加强个案研究,只有走进田野,老老实实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得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用人类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

从而获得理论的升华或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壮族文化的复杂性。

总之,虽然壮学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人类学属性,但人们对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接受是有个过程的。

因此,

壮学研究的人类学性也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和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相信人类学的个案研究法将在壮学研究中不断得到加强。

这将有利于壮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增强壮学研究的应用性,即服务于现实中壮族民族自觉和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潘其旭。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广西民族研究。,()。

②李富强。论壮学[]。广西民族研究,,()。

③徐杰舜。一个人类学学者对“壮学”研究的反思――人类学学者的访谈录之十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④宋书文。心理学名词解释[]。兰州:甘肃出版社,

。。⑤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词典[]。台湾:东华书局,。。⑥刘毅。个案研究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上海教育科研,,

()。

⑦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参考文献: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关键词:减排政策工业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研究目标及意义

此论文主要以工业区域的典型固定低架点源为研究对象,针对受低架污染源影响的区域,运用模型,预测区域在减排政策实施前后典型固定低架点源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差异,

研究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工业区域的环境管理和政策导向提供基础,对现实环保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内容

()调查工业区域在―年期间的减排政策和减排对象,

基于模式对整改前的典型固定低架点源的环境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典型固定低架点源对区域的环境影响程度。

()调查区域实施的减排政策,

针对典型低架点源开展的环保治理工程方案措施及其治理效果进行调查,并对环保工程的效果进行调查。

()基于模式对整改后的典型固定低架点源的环境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通过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减排政策带来的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同时搜集当地年和年全年的常规监测数据资料,对比模拟计算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监测的调查结果,

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及不相关原因。

研究工具和技术路线

()研究工具。

此研究用软件运行模式,该软件由宁波环科院()六五软件工作室研究开发,主要依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进一步预测模型中的模型。

()技术路线。

①利用、处理原始气象(包括地面气象数据以及探空气象数据)、地形数据,

在运行、基础上运行。

②基于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对典型低架点源整改前后的污染源强运行计算,得出结果。

③运用直观表征整改前后的典型固定低架点源对区域的贡献值浓度情况,

对比研究实施整治的效果。统计―年的全年监测数据,分别分析年均浓度和日均浓度的变化情况,

对比理论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年典型固定低架点源对模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

按照此次研究方向,

对区域内在―年接受整改的典型固定低架点源进行了调查,这些污染源均在年至年期间完成了环保整改工作,

接受整治的污染源类型主要分为锅炉燃料废气和有机废气。

根据年的常规监测结果,区域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标,占标率为%;日均浓度稳定达标,最大值占标率为.%;

区域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达标,占标率为%,

日均浓度最大值出现超标,最大值占标率.%;

区域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超标,占标率为.%,日均浓度最大值超标,

占标率为.%。

根据模拟计算结果,

年,各典型污染源在区域内主要特征点的日均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在.%~.%范围,

年均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在.%~.%范围;最大日均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在.%~.%范围,

年均浓度贡献值占标率为.%~.%;最大日均浓度贡献值占标率为.%~.%,年均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在.%~.%;最大日均浓度贡献值为.~./,

年均浓度贡献值为.~./。各典型低架点源排放的、、和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均有一定的份额,污染物的排放带来了明显的环境质量影响。

区域减排政策及典型固定低架点源治理实效

―年期间该区域实施了减排政策和具体工作方案,

重点工作方案包括:()积极推行工(产)业园区集中供热;()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臭氧污染。

该区域主要存在的污染源为燃料烟气和有机废气,

在减排政策的实施下,针对区域内的典型污染源开展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典型污染源得到了有效削减。

区域内的锅炉废气主要采用集中供热替代和改用清洁能源的治理措施,

该项措施的实施使得典型低架点源排放的下降幅度达.%、下降幅度达.%、的下降幅度达.%,

减排效果显著。

针对,区域内重点排放大户削减明显,使得典型低架点源的排污量下降了.%,

减排政策实施的效果显著。

有机废气分别采用了单一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脱附再生的治理工艺以及氧化分解的治理工艺,其中单一活性炭吸附法效率最低,

仅达.%,另外两种处理工艺运行效果良好,

分别达%和.%。有机废气的治理工艺效果差异性较大。

减排治理后典型固定低架点源对区域环境的模拟计算分析

()减排措施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中的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

年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

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年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的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

年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的占标率最大可下降./,年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可下降./。

()和在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反映出了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但模拟计算的结果偏小,

可能是由于选取的典型低架点源尚不全面所致。在环境空气质量中的浓度变化未反映出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二氧化氮受燃料使用总量的影响较大,而受燃料类型的影响较小所致。

结语

该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典型固定低架点源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区域减排政策及环保工程进行了调查,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实际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施整治前,

各典型低架点源排放的、、和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均有一定的份额,污染物的排放带来了明显的环境质量影响。而区域实施的减排政策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整治效果差异较大,

其中集中供热方案以及能源替代方案效果显著,各项有机废气治理措施差异性较大。实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中和与模拟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证明和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受减排政策的影响,

而在环境空气质量中的监测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相反,表明该研究区域内减排政策的实施未能使区域内的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伯鑫,傅银银,

丁峰,等。新一代大气污染估算模式对比分析研究[]。环境工程,

,

():-。

[]黄浩彬。国内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软件发展现状研究[]。环境科学导刊,,():-。

[]房小怡,

蒋维媚。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环境科学学报,,():。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

学校的类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高校三足鼎立。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学者们在呼吁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要多元化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讨。

选择正确又恰当的论文形式,对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来说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样本所采用形式的分类和整理,

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应该包括哪些?

不同形式的论文形式适用什么样的条件?实际已完成的论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与实际形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笔者试图找到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理想形式,为此,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毕业论文形式”等关键词,得到相关文献十多篇。

部分学者们的观点如下:吴洪霞()提出,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

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作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在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涉及相关领域的调查报告、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武云亮等()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认为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要以推进应用性选题为主,突出学生能力锻炼,

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综述、财经类调研报告、财经管理实务和创业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形式。周同旭等()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分为:专业技能形式,

包括设计作品、专业证书计划、音乐曲目创作、赛事获奖等;毕业论文形式,包括选题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设计说明等;项目成果形式,包括发明专利、研发产品、自主开发技术、基础、应用软件等。

任森春等()提出,除学术性毕业论文外,调研实习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问卷分析报告等也可作为考核形式。

笔者认为,

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本科生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探讨营销的发展规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现实世界中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问题,

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因此,非学术论文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咨询报告以及其他形式,

也应视为与毕业论文分量相当的成果,都可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条件。

(二)毕业论文不同形式的特点

笔者拟以上文任森春等学者的观点为评判标准,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特点。

。学术性论文

国家标准-对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

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简介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

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性论文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发表简单的学术总结。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术总结指的是能够发表的原创性的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

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

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

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

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

但不是主要的。因为,

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

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

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一起选定一个主题,

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

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知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或与他人共同探究。

。其他

如专业技能大赛的成果、相关产品的研发、相关软件的开发等。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届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初筛,

其中有篇属于无效论文(指论文材料不全),其余篇为有效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

根据已有材料分析所得,

实际存在的论文形式有:学术性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及其他等五种类型。

从毕业论文所采取的形式来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调研报告,

占到总数的%以上。

其次为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两者合计超过%。其他形式占.%。课题研究为。

从不同形式毕业论文的届别分布来看,

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

再次为学术性论文。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还是调查报告,其次是学术性论文,

再次为案例分析。可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动),

而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论文的占比很小,而专题研究类毕业论文暂缺。

(一)调查报告选用的原因分析

调查报告这种形式,

需要毕业生用科学的调研方式,

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从而获取第一手数据,

具有难度大、耗时长、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选择此种毕业论文形式的原因大致为:部分毕业生期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事情。调研报告这种形式,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

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一手数据极为真实,减少和降低了毕业论文查重的风险。虽然前期投入较多,

但在后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过关,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选用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这种形式,

可在图书馆、网上搜索到相当多的材料,必要时也需要到案例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但整体难度较高,较调查报告的选择性要小些。

(三)学术性论文选用的原因分析

学术性论文形式规范,论证严谨。论文答辩的通过率高。

只要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导师的认可程度较高,

学生的成就感也较强。

(四)专题研究选用的原因分析

选择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需要几个条件:导师有课题,自己有能力从事课题研究,

并能够把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也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有科研的兴趣、动力和能力等。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

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弃选的重要原因。

(五)其他形式选用的原因分析

用研发产品、研发软件、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来取得毕业资格,同样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前期积累、导师的辅导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这种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学校对这类形式的认可程度不同,

如果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

而学校不予承认,反过头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间上就来不及,学生也会感到得不偿失。

五、总结

(一)结论

笔者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形式的统计分析,

发现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仍是毕业论文的首选形式。学术性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

其他形式采用甚少,专题研究则缺失。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强需求,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己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像市场营销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

毕业论文的形式绝不可能仅仅有学术性论文这么一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多。专题研究也将有所加大。

另外,以技能大赛获奖、竞赛作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发产品、开发的软件等,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也将逐步得到各界认可。

(二)建议

。学校应构建毕业生多元化论文形式选择机制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

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与个性。毕业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

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限制。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为例,可以是学术论文,

也可以将在省级营销大赛中获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成为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团队合作完成论文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对团队精神的看重,

团队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也是一种趋势。这既能体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取长补短,

也能展示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也应是毕业论文形式的一个方向。

大型调查研究方案篇

【法理学】社会管理创新催发法理学研究风生水起

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年法理学者们颇为关注的一大热点,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是需要法理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创新思路的。

年全国法理学年会以“法治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代法理学研究正在面临更加关注社会变革的转型,这种转型将深深地影响法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乃至研究思维。

有学者呼吁法理学研究的观念要进一步创新,

甚至提出创建所谓实践法理学的建议。

法理学正在面临深刻的转型。有学者认为,法理学不仅要关注西方法学的发展成果和当今国际社会一系列危机和变革引发的法律问题,

更需要关注中国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将是未来年法理学研究面临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重要转型。今天的现实要求法理学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推进法治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为中国的法治发展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构建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

有学者提出,构建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彰显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构建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将法律当作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将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民众正当利益的保护都纳入法治轨道。

首先,建构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必须以民生为基本价值,以实现民生法治为目的;

其次,

建构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不仅要关注社会矛盾的化解,

还要关注社会建设和一般社会管理本身;最后,建构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

不仅要建构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调处机制,更要建构保证良法能够善治的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以法律为内核的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学者提出,社会转型致使中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欲标本兼治,

就应进行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而法律是社会管理的最重要方式,

为此,应当在法哲学的高度辨证施治,构建五大创新机制:坚持情理法结合的原则,建立释法说理机制;

坚持治患与防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法律机制;

坚持调解的类型化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新型纠纷解决法律机制;坚持程序之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法律协作联动机制;

坚持命令式执法与互动式执法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民意表达释放机制。

法治思维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有学者认为,

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积极倡导法治思维。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维模式应当是法治思维。在当前法治缺失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

法治思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的根本是确立法治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法治手段。

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强调权利义务为中心。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法治实质上是注重民权的“善治”。有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倡导一种善治的新理念。善治的旨趣在于以民众为中心,

以权利保障为指向,以权力制约为要旨。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应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在善治视野下,社会管理创新要特别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

合理限制公权力的行使范围和使用强度,

政府要从重管理走向重服务,充分保证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建立起以民众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结构,

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刑事诉讼法学】继续关注刑诉法的修改

继续关注和着重围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依然是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心。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专家学者们继续为修法畅所欲言。

在刑事诉讼法中如何处理犯罪控制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是刑诉法修改的核心问题,也是刑诉法学研究的重要选题。

学者们认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力求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动态平衡与理性协调。我国现行刑诉法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不足。基于我国立法更倾向于犯罪控制,

忽视人权保障的状况,有学者认为,应通过程序的诉讼化等途径,强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学者建议将刑诉法中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修改为“惩罚犯罪,

保障人权”。我国年修改后的《宪法》第条第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作为“小宪法”应当对此有所体现。毕竟“人民”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是一个政治概念。并且,

修改刑事诉讼法如果将“保障人权”写进去,有利于增强国际人权对话交流的主动性,会增强我们在国际人权对话与斗争中的砝码。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应当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方面,有学者建议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确立为总则中的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附庸于证据制度部分。目前学界在有关刑事诉讼法修改意见中对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基本达成一致,在专家们提出的刑诉法修改建议稿中,

都规定了这一原则或与之相关的制度。《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意味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被立法机关认可并拟写入刑事诉讼法。

然而仅仅一个原则性的确定,并不理所当然地意味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措施到位,草案并没有解决与强迫自证其罪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草案并没有删除刑诉法第条规定的“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随之而来的必然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利和应当如实回答义务的冲突。

此外,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在第条中,

淹没在证据制度,而不是规定在总则中,实际限制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适用范围。如果规定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那么自然应当适用于刑事诉讼全过程。

有关伪证罪的条款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造。关于伪证罪的追究及程序。学界普遍对近年来有关司法机关滥用追诉伪证罪之职权打击、报复辩护律师、证人的做法感到担忧。有学者建议,

删除《修正案(草案)》第条的规定。不过,有学者认为,实践中既不能排除确有个别律师利用执业便利涉嫌伪证的情况,也确有办案机关滥用公权力打击、报复辩护律师的现象,

因此,

建议将该条改造为对涉嫌伪证的辩护人立案查处及防止办案机关打击、报复律师的程序性规定:“辩护人在执业活动中涉嫌伪证罪的,应当在本案定案后,由法院移送没有参与办理本案的有关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理由是伪证案是案中案,

前案无定论,何以认定后案作伪证。

在查处程序上,

应由法院向办理本案以外的有关公安机关移送提出,而不应由办理本案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直接立案查处。因为公安、检察机关同属控方,与案件本身、与辩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形成了对立甚至利害关系,

由其立案查处本案有关人员涉嫌伪证罪,会有司法不公之嫌。

【民事诉讼法学】继续关注民诉法修改

与刑诉法学类似,民诉法修改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围绕民事诉讼法修改,

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小额诉讼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诉调对接程序、法院调解、非诉程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证据制度、公益诉讼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完善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关于民事证据的证明责任问题,

有学者认为,现行民诉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解决的是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没有解决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即本质问题。行为意义和结果意义上的都有必要规定,最高法院的民事证据规定也分两个层面,即行为意义与结果意义。但是,

如何规定结果意义上的有难度,德国、日本都没有规定。对于举证责任制度,我国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有以下方案可供选择:保留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

只规定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

将来制定民法典时再规定。或者,在保留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同时,

增设举证责任分配基本原则的条款。

有学者认为,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将规范说作为此规则,

因为此学说已在学界形成共识,

但多数法官还停留在“谁主张,认举证”的迷思中,将规范说作为条文进行规定,有助于精确化证明责任分配,加深对此理论的认识。

法院职权调查证据制度有待完善,适当扩大法官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这一权力,法官内心确信的程度和事实发现的准确性将大大降低,而根据证明责任下裁判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所以,

法官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应有所扩大,应将涉及身份关系的事实列入法官取证范围,同时,人民法院为审核对案件事实有重要作用的证据,或有重大疑点的证据,

需要进行勘验等取证活动,不应受取证范围的限制。完善法官调查取证,应确立以下制度:文书提出义务制度、当事人讯问制度、谨慎排除非法证据制度、调查期日制度、法官勘验制度。

二审程序中对上诉条件的审查宜适当从严。

有学者认为,关于上诉审查的法律规定比较原则,

研究也薄弱。之所以对上诉的合法性审查在制度的制造上比较原则,

主要原因在于对当事人的上诉权的认识定位不够准确。我们以前对当事人上诉权一般解释为属于当事人的诉权的组成部分,

对于上诉权总是强调应该予以保护,在法律制度上也是设计为当然性权力。从制度的层面来说,

我国对当事人上诉权给予一定限制,上诉权不是当事人一项当然性权利,

从实际功能强调两点:强化一审判决权威性;减轻再审压力。改革应围绕三个方面:首先,

在上诉的条件当中应该引入实质性要件,上诉事由可以具体化。其次,

设立第三审上诉制度,

并且第二审和第三审上诉在上诉理由方面予以区别,第三审仅限于法律审。再次,赋予原审法院实质性审查权,当然前提是上诉条件规定的细化。

二审发回重审存在制度性弊端。

有学者认为,

该制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从法律规定来看,法律规定比较模糊比较原则,特别是“事实不清与证据不足”,

不同法官认识不同,裁量随意性大。发回重审第一个弊端是拖延诉讼进程,

增加当事人诉累,使得当事人长期处于对抗诉讼状态,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是引起下级法院不满,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应首先确定二审法院自行判决的原则性地位,发回重审属于例外;应该取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事由。

从目前民诉法设计来看,我国二审采取续审制。不应该发回重审。

再审审查制度有待完善。

有学者认为,我国再审审查现状,

一是申请再审案件数量上升,二是再审率增加,三是裁定再审后提审比例较低。

另外,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的标准过于严格。应区分具体再审申请事由,哪些只能向原审法院申请,

哪些只能向上级法院申请。关于再审审查程序全部采用合议庭,没有必要,

比如再审事由明确,可采用独任制;

法官因为严重违反程序导致案件错误再审的,

可以采取独任制。关于再审期限的问题,因为法律规定再审案件原则上调查询问当事人,应该调卷;

而从再审事由看,法官在审查时要进行实质性审查,个月时间不够,建议对此期限作出变通性规定。

小额诉讼程序应更加简易便捷。有学者认为,小额诉讼不适用程序选择权,简易程序可选普通程序,普通程序可选简易程序,

但小额诉讼不可选,无程序转化,一审终审。小额诉讼应设置比简易程序更为简易、快捷的程序,

要独立出来,诉讼成本也要降低。不服小额诉讼程序,如有法律规定的错误的,

适用再审程序。有学者认为,解决小额诉讼程序,首先应正确定位基层人民法院的功能,

应将基层人民法院拆分为基层一审法院和基层速裁与调解法院,

基层一审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基层速裁与调解法院内设小额速裁法庭、速裁庭、调解庭。

正确认识调解优先与诉权保障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有关调解的各项改革措施使我国的法院调解呈现出一种强势作为。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使法院调解程序更具制度理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然而,

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调解程序相较于诉讼制度的功能优势绝不能成为其弱化公民诉权的依据。

从保障民众诉权,促进社会正义角度看,

现行制度仍有若干需改进之处:应进一步强化自愿原则,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调解自;应加强审前调解,实行适当的调审分离;

应规范调解中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应进一步发展司法性。

对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性质的再认识。

有学者认为,人民调解协议本质上是民事和解契约,但民诉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其契约性质的立法意蕴,

结果,人民调解作为非诉解决纠纷方式所应有的功能被大大削弱。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本质上是人民法院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之非讼程序。但是,

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是否有效需经司法确认,

这无论从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讲都是不能立足的。改革建议: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采用裁定形式;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时,应围绕协议所约定的给付义务是否适于强制执行而非是否有效;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需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才能启动。

建议建立家事诉讼程序。有学者认为,建立家事诉讼程序非常必要,

因为家事案件有其自身特点:非契约性、当事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性、当事人结构的复杂性、家事纠纷的隐秘性、家事涉及的法律状态的流动性、家事案件的公益性、当事人自主解决纠纷的先决性。如果说在涉及财产权益案件中实行当事人主义有其正当性,则在家事诉讼中,为更好地保护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利益,

不能遵循当事人主义,而必须实行职权主义。

在程序建构中,家事诉讼应遵守以下特别原则:调停原则、职权探知主义、不公开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当事人亲自到庭原则。

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有学者认为,

关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目前学界已达成共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参与的案件种类主要有: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环境污染案件中的停止侵权诉讼,

制止垄断行为案件,人事诉讼案件,

没有主体提起的民事案件,其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

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学者认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告资格范围太小,

因为民事诉讼法要求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很多情况下原告并非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在司法实践中遭遇的是不予受理或驳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