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百科!
所在位置: 首页 > 三年级作文

理工科专业论文范文精选8篇(全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4-10 06:31:55

理工科专业论文篇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实践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理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检验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反映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普遍都存在下滑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一、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为了规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我们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地管理;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指导教师则具体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真正做到对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管理和监督。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前期学生完成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中期重点检查工作进度。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和进展报告。指导教师提交工作日志。学院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能按时按质完成。终期检查包括学术不端检测、答辩和成绩的评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归档。三个阶段的检查都分为两个层次:教师自查和学院督导专家检查。对不能及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学生首先提出警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和督导专家审议。不能参加答辩。这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院完善了评阅制度。学生的论文(设计)除了由指导教师评阅外。还邀请相近课题组的两位老师进行交叉评阅。在答辩环节。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答辩阶段采取三级答辩:预答辩、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预答辩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相近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答辩;小组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各专业分小组正式答辩;参加公开答辩的是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和答辩成绩为及格的学生。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各专业负责人、教授等组成公开答辩委员会。如果二次答辩不能评为优秀。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定成绩。从而保证了优秀论文(设计)的名副其实。相反。如果在小组答辩中成绩为及格的学生不能通过二次答辩。则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二、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动员工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扩招后导致师生比例失调。一名指导教师要带~名学生。同时教师承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对于学生来说。找工作、考研面试、工作实习正好和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冲突。学生无法保证能用心做好论文(设计)。加上工作单位、考研深造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也不重视。学生也就应付了事。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第一。学院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一则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二则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面对面沟通交流。对课题的性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减少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第二。学院调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提前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课程不多。课余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特别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开始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或毕业实习等工作。避免了学生忙于应聘或考研造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缺失。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带来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论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三、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质量也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选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选题过大过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或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选题过窄。工作量明显不足。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设计类选题过少。一则是因为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二则学校更重视论文。因此。学院采取了一些方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首先。学院严格遴选具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初次带学生的教师。还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对于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可以加入到相关课题组辅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仅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也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对于工科的指导教师普遍设计能力弱这一现状。学院一方面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进入工厂或设计院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与企业联合。聘请有能力的专家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制定科学的选题审查制度。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选题逐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课题的质量。选题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基金项目、企业攻关项目等。体现了选题的多样性原则。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选题实行一人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工科专业。设计类题目要求达到%以上。要求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进厂实习。提高设计的实用性。四、强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指导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在任务下达书中明确任务。召开小组开题报告会。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时间安排提出建议。最终明确方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仪器设备的培训。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中期检查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做阶段性实验的汇报。总结前段时间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计划。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整个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更多地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每年都要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把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装订成册。经过年的改进和探索。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一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教师积极申报选题。认真指导学生。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能够按计划出色完成论文(设计)。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初步地开展实验或设计的能力、论文撰写、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实际生产、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黄世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田玫。王晶。姜艳丽。杨丽娟。陈宝久.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郭华军。申细秀。彭文杰。张云河.强化工科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理工科专业论文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教育;模块框架;教学内容;教学实践;高校;理工科专业DOI:./j.issn....〔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Basedonsummarizethecurrentofeduc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Chinasuniversitiesandquestionsthatthereareofeduc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itsdisciplinesofscienceandtechnology。thisarticleputforwardprincipleandbasicdemandofeduc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Chinasuniversityofdisciplines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itsteachingcontentofeduc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wasdividedintofourtypesaccordingtocharacteristicsandrequirementsindistinctdisciplinesofscienceandtechnology。itwasprovedthatitwasessentialandfeasiblewhatwereofferedthecourseofeduc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universityofdisciplinesofscienceandtechnologytopassthroughitspracticeandexperimentinthreeyeartimes.〔Keywords〕competitiveintelligence;education;typesframe;teachingcontent;teachingpractice;universities;disciplinesofscienceandtechnology自世o年代中期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率先设置竞争情报课程。尝试着开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SpecializedEduc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SECI)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SECI已在我国高校情报学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同。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少专业博、硕士研究生争相选择的主修方向之一。并且还有一些尚未设立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SECI课程列为工商管理、财经学科或师范科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或“通识”教育内容(如首都贸易大学年就为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工商竞争情报务实”选修课)。希望通过开展竞争情报教育来不断提高在校师生的情报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当前国内高校的竞争情报教育正逐渐走出“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学院/系”的高墙。成为许多专业学生热烈欢迎的选修课和创业培训内容。然而。目前SECI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却与高校理工科专业中竞争情报教育“屡遭冷遇”的奇怪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据多年调查。即使在一些国内知名的理工科高校中仍有不少师生从未听说过“竞争情报”或“技术竞争情报”等名词。他(她)们在从事科研或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市场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科技情报博弈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其技术创新或创业实践中不得不采取“反复试错”或延长开发周期等行为方式来克服自身“情报竞争力”缺失的短板。这不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丧失发展机遇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实践证明。竞争情报能力已经成为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需具备的一种素质[]。因而。如何根据国内高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等实际。在理工科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普及竞争情报知识。尤其是开展与其专业素质养成密切相关的“技术竞争情报”教育。尽快提高广大理工科专业师生适应科技全球一体化发展环境、驾驭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就成为我国SECI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为此。本文在近年来笔者对国内部分高校理工科师生“情报竞争力”及其存在差距的持续调查基础上。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SECI的模块组成和教学内容设置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推动SECI在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中的健康发展。高校理工科中竞争情报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竞争情报教育需求据教育部公布的《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提供的权威数据:截至年。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数量已达到所。居世界第二。其中。占总数%以上的高校及其理工科专业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高校理工科教育与人文科等专业高校相比。普遍要求学生要接触本专业的知识前沿。有效洞悉未来社会需求。因此学习难度大、学科交叉性强、社会实践性强。这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提出了更高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加紧针对后来居上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高新技术控制的严峻形势。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能够适应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以及国内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逐步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的历史性发展要求[]。新的形势要求我国高校理工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并应用到未来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去。并且还要具备洞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的广阔视野以及密切跟踪、研判其创新趋势等“情报竞争力”。以促进其专业知识或研究成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配合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这正恰好是当前理工科专业师生中普遍较为缺失的一种综合性创造能力。也是不少理工科学生对“竞争情报”等交叉学科课程抱有极大兴趣的内在原因[]。因此。组织开设一定数量的竞争情报必修或选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向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硕士学位以上的理工科高层次后备人才)传授“技术竞争情报”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情报学知识。使他(她)们能够养成正确的现代情报观和基本的“情报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毕业后将面临的全球化科技竞争环境。不仅有着巨大的教育市场需求。而且把SECI融入到其专业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还能根据理工学科各自不同特点。有效补齐目前我国理工科专业学生在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环境变化能力弱等方面的短板。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存在的问题..缺乏与技术创新实践相适应的竞争情报理念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理工科教育者由于长期受“学院科学”研究模式以及传统“情报观”的惯性思维影响。所持信息资源观仍停留在传统“学术文献”+“互联网信息”的阶段。对于情报教育的认知尤其是对技术竞争情报概念及其教育内容的认知不仅相对滞后。而且还存在着很多理解误区。如简单主观地认为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就是到公共图书馆或上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平台查找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辅助性活动[]。忽视了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专业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能力的非对称性和科技信息博弈性。情报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全面创新能力。没有充分认识到SECI对于提高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情报素养和科学精神。尤其是提升学生面对未来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没有将竞争情报能力培B纳入理工科专业教育范畴国内高校由于受传统学术情报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主修理工科专业学生竞争情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把SECI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尽管有的学校开设了信息管理(检索)/信息系统建设等选修课程。但也仅仅停留在对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公共信息资源的初步了解和利用基础知识的传授等相对狭窄层面上。对于贴近现实科技竞争环境的情报教育课程安排重视不够。导致许多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存在情报意识淡薄、技术竞争情报能力低下等素质缺陷。普遍缺乏对科学技术发展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审时度势和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创新或创业实践中往往不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难以正确把握发展的前进方向。常常盲目“试错”甚至于碰到南墙也不会回头。例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失败率高达%以上。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平均%~%的失败率水平[]。这除了反映出目前国内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尚不够完善外。还充分表明高校师生自身缺乏必要的“情报竞争力”。其创新、创业大多仅仅是凭借一时的热情和勇气。不能客观理性地对其创新、创业等活动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化和存在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或正确决策。..缺乏与理工科专业紧密结合的竞争情报教育资源目前少数高校理工科开展的竞争情报教育由于缺乏既懂专业又能从事SECI的教师。即使开设了信息管理(检索)/信息系统建设等课程。也因为教学内容设置陈旧。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而且教学活动中由于忽略竞争情报素质和能力养成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未来创新、创业实际工作中的相互促进作用。现有所谓的“情报学”素质(实际上即是图书馆学的内容)与其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存在严重脱节。同时教师对于如何促进竞争情报教学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都使得所尝试推行的SECI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学校专业教学体系之中。普遍得不到师生们和管理部门广泛认同。进而难以充分体现出在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中开设SECI课程的必要性和真正价值[]。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原则和要求通过对上述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需求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笔者多年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内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竞争情报教育定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是组织开展SECI要与我国高校深化改革和理工科专业发展方向调整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竞争情报教育为科技创新和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二是坚持SECI与学科专业教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和共同发展。要通过竞争情报教育及其网络建设强化学生的创新驱动和科技竞争意识的相应能力;三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SECI要依托不同学科背景和发展特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自身科技“比较优势”和坚持特色办学的方针。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发展要求的SECI模式。.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要求根据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培养人才的特点和就业市场需求。其竞争情报教育应当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分析的应用型人才”的共同目标和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通过组织开展与理工科专业教育相适应的SECI。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与竞争情报的“互补优势”。帮助学生结合专业发展趋势与各自特长。树立并养成正确的现代情报观和有效应用技术竞争情报的基本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竞争情报理念方法和本专业知识解决科技创新与竞争现实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国内理工科人才灵活利用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造就具有国际竞争视野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理工科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理工科专业竞争情报教育模块和教学内容根据上述原则和要求以及当前国内高校理工科专业竞争情报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认为理工科专业的SECI体系应当由四大模块共同构成。即科技创新信息源与利用、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能力拓展和项目实践提高。.科技创新信息源与利用教育模块该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基础。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由“学院科学”模式向“后学院科学”模式转变的大趋势[]。以及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由单一的“研发”能力培养拓展为“全面创新”综合能力的改革要求。可在现已开设的“科技文献检索”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习了解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创新成果(如“基于科学突破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社会网络构建”或知识产权垄断等理论)。开设《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概论》、《科学社会学与技术竞争策略》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发现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推广等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开拓专业知识学习视野。牢固树立起开放式创新。以科技创新需求信息来源多元化、搜集方法多样性和分析利用博弈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情报理念。从根本上克服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中那种只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承与学科发展。不注重社会实践应用和跨学科解决现实问题综合能力培养的“学术象牙塔”式的传统信息观念带来的弊端。为更好地开展具有理工科专业特色的技术竞争情报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模块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应当结合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及共性要求。通过对竞争情报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技术竞争情报的功能作用、需求调查与流程、信息来源和搜集渠道选择、研究分析步骤、体系构建管理、人际情报创新网络构建、成果传播应用以及情报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等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知识的教学。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竞争情报尤其技术竞争情报是什么。它们在知识发现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商业化等科技创新各个环节和理工科专业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是什么。技术竞争情报成果是如何形成、传播和应用的等过程[]。以便让学生逐渐形成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实践中自觉应用技术竞争情报的强烈意识。懂得如何运用竞争情报的理念来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和研究中遇到的现实博弈现象。初步解决竞争情报素质与理工科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问题。.情报竞争能力培养模块该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在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即根据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竞争情报现实问题开展教学。重点是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通过对若干具体竞争情报案例的深入剖析和专题讨论。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传授技术竞争情报搜集、甄别、分析和管理利用的各种方法及其理论。了解这些方法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在竞争情报成果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受教育学生与行业专家和社会接触的机会。为营造创新为目标的特色人际情报网络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竞争情报识别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他(她)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情报素质基础。例如。根据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专业特点以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尚处于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向该专业学生展示如何合法运用“反向工程”等方法对企业引进的新产品或先进设备等实物开展解剖测绘。从中进行其独特设计思想、关键技术性能和工艺控制参数等情报的搜集及其专利保护点评价分析过程[]。全面摸清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点和不足。合理规避知识产权侵权或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技术改进或自主创新策略。以推动国内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尽快实现“弯道超车”。.竞争情报项目实践提高模块该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的特点。将学生的竞争情报实践活动纳入到其实习或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等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把毕业设计项目/论文中的“项目设计背景”或“文献综述”等背景部分的内容拓展为学生“竞争情报实践子课题项目”。让学生在竞争情报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技术竞争情报知识和方法理论以及实习体验。巩固业以初步形成的人际情报创新网络。对毕业设计项目/论文中可能涉及到的市场前景、科技创新动向与研究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项目/技术/新产品优劣势和可行的竞争策略等竞争情报进行全面搜集与综合分析。在不影响毕业设计项目/论文完整性的前提下。单独形成专门的“项目/领域动向竞争情报分析报告”。在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答辩前进行验收评分。并且将其成绩作为毕业设计项目/论文总成绩的组成部分(目前仅作为参考)。旨在提高学生应用技术竞争情报知识及其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此检验他(她)们掌握竞争情报知识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块不仅可为学生运用竞争情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难得的实践机会。而且对有效克服目前部分高校在业设计项目/论文等教学环节存在的“空对空”弊端。提高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开展情报搜集、分析研究活动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初步设计的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竞争情报教育的模块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结构如图所示。教学过程及其取得的初步效果.教学安排与实践过程在有关高校以及专业教研究室领导和导师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本着学校、学生和导师三者均自愿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工程应用物理与新材料开发、机电一体化工程和有色金属冶金工程等个理工科的届新入学的部分专业硕士生。作为开展上述SECI教学方案的实践对象。并且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个阶段:即在第一学年里根据学生在本科教育中初步形成的科技文献信息检索通识基础。把科技创新信息源与利用模块和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为“理工科专业的竞争情报基础理论与应用”选修课程。纳入到年度教学计划。第二阶段(情报竞争能力培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方式则采取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与实际案例剖析讨论的形式开展。以拓展和深化学生在第一阶段已学过的竞争情报理论及应用方法。使其能够逐渐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应用技术竞争情报识别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三阶段(竞争情报项目实践提高模块)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学生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时间段来进行。并在征得导师、学生和毕业答辩专家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将其作为评定相应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成绩的依据之一[]。.教学实践取得的初步效果通过持续年的教学试验与实践。极大激发了相关高校理工科专业师生开展科技创新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强烈意识。使选择SECI的学生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普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加贴近专业实际。据初步统计。接受过SECI的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良率达到.%。与相同专业中没有参加过SECI的学生相比。不仅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个百分点。而且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或参加创业等活动时更加客观理性。显然情报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其未参加过SECI的同学[]。另一方面。经过年的教学试验。上述专业的部分硕士生导师对于SECI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最初排斥、怀疑、观望逐渐转变为普遍认可、积极支持或主动参与。甚至有的专业教师还主动提出要旁听有关技术竞争情报课程或讲座。以便提升自己的情报意识和适应科技创新激烈竞争的能力。实践证明。在高校理工科专业(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定学时的SECI课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因此建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进一步扩大教学试验和总结SECI规律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理工科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或创业的客观要求。尽快将SECI内容纳入相应的教学大纲。参考文献[]彭靖里。Peter?陈。杨斯迈.中外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金丹。曾建伟.大学生竞争情报技能的调查与培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吴旭。高宇童.工科大学生竞争情报能力培育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刘芳。朱沙.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EB/OL].:∥/s/A/。.[]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报告[EB/OL].:∥/。.[]董素音.河北省理工科院校争情报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现代情报。。():.[]刘鸿.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王盐生。杜奕欣.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超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龙青云。吴晓伟。易艳红.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研究[J].情报杂志。。():.[]邢佳妮.学院科学与后学院科学的比较探究[J].理论观察。。():.[]彭靖里。Jeanne?杨。可星.从技术进化史看技术竞争情报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发展[J].现代情报。。():.[]王雪利.论反向工程的技术获取与后发优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谭海霞.关于在某高校理工科科部分专业(硕士生阶段)开设技术竞争情报课程的可行性报告[Z].重庆。:.[]杨斯迈。彭靖里.某高校有色金属冶金工程等专业硕士竞争情报课程(选修)教学实施方案[Z].昆明。:. 理工科专业论文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MatLab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教育领域的规模在日趋壮大。世纪是一个注重质量的时代。尤其是大学教育。高校人才的质量在培养人才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与质量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但是。由于社会和学校机制的影响。目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尽人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该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并据此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往存在的问题以往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主要由指导老师评价。以及评阅小组交叉评阅。答辩过程中的答与辩等环节组成。最后打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甚至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问题。都削弱了对以后的毕业生的指导与借鉴作用。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权重构建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模型。本模型一共分为三层。其中有个一级指标。个二级指标组成。如表所示。表符合AHP要求中的指标分层。但是。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体系中的每个层次以及每个指标所占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该文采用AHP法。将所有指标因素的相对权重进行确定。并将层次间指标进行总的排序。.递阶层次结构的构造由表所示。在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中。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为目标层。即表中最左侧的。方案层也是措施层。在表中最右侧。那么中间层就是准则层以及子准则层。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就形成了递阶层次结构:总目标:对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审核;准则层:五个一级指标。S、S、S、S、S;子准则层:个二级指标。P、P、P、P、P、P、P、P、P、P、P、P、P、P、P、P。.比较判断矩阵构建及其一致性当这种递阶层次结构被我们明确下来以后。每层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清晰明朗了。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将上一层每个因素两两进行对比。确定每个因素相对的重要程度。这种方法容易分出好坏程度。因为这属于单一目标的决策。采用的是标度法。如表所示。则j与i的重要性之比=bji=/bij\&~的倒数关系\&]我们将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请专家打分赋值。由此算出每个指标的数值以及指标含义。依据AHP的原理。根据表。构建判断矩阵U。U。如表所示。各项指标权重赋值是运用和积法来求出。将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具体步骤如下所示:)根据表构建矩阵U。U为比较判断矩阵。U=[])第二。按列将矩阵正规化。得到U判断矩阵。U=[.........................])将矩阵U按行求和后。得到矩阵U。U=[.....])将U正规化。得到矩阵E。E=[.....]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ES=.;ES=.;ES=.;ES=.;ES=.。.单排序层次。检验一致性通过以上构建的矩阵。就可以进行评价和分析了。但还必须通过一致性的检验。才能确定计算的结果是否科学、合理。而一致性检验就是上面计算中最大特征值。)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n——矩阵阶数。)相对一致性指标计算:[CR=CIRI]当CR通过查表可获得RI。不同的阶矩阵RI取值不同。具体数值如表所示。其中RI与阶数有关。判断矩阵U。U的一致性检验:CR=(/)/.=.通过计算CR.整体的排序以及检验一致性所谓层次总排序。就是指在结构模型中。各层次的所有元素在总目标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整体排序。是通过每个单层的排序权数结果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CR=i=maiCIii=maiRIi]通过上述公式计算P层:CR=./.=.参数CIi——表示单排序一致性指标;参数RIi——则表示与单排序相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因此。说明所赋的值是科学合理的。.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以及各指标权重分析合成权重的计算方式:合成权重=各二级指标分类权重*所属一级指标权重合成权重体现的是。在该模型中二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具体结果见表所示。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系统模型中的二级指标。按照相对重要程度。比较靠前的为:EP创新能力;EP运用知识能力;EP实验技能;EP逻辑层次分明性;EP专业知识;EP结构合理性。合成权重分别为:.;.;.;.;.;.。此体系从客观上展现出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每一项指标权重将整个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化与系统化。总结采用Matlab进行分析。对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出较为合理的权重。使得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这相较于以往靠主观判断来进行评价。更趋于合理。参考文献:[]SaatyTL.J.Math[J].Psychol。。():.[]徐萌萌.基于AHP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J].教育与职业。():.[]SaatyTL.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NewYorkMcGrawHill。Lnc.:.[]胡明甫.AHP层次分析法及MATLAB的应用研究[J].钢铁技术。():.[]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理工科专业论文篇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专业英语又被定义为“特殊用途英语”(ESP)。是大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设置、由专业教师授课、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学课程。作为继英语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的教学补充。也是双语教学的一种过渡。专业英语如何教学、如何适应学科的发展一直是许多院校探索的问题。[]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吸取国外先进知识。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础。此篇的目的旨在对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一、开设理工科专业英语的必要性专业英语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辅助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为开展双语教学做准备和过渡。从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来看。大学英语是基础。专业英语是纽带。双语教学是具体应用。三者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又互相促进的关系。[]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以下五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专业词汇和专业会话;)能阅读英文科技期刊、大型仪器说明书等日常所涉及的英文书籍;)能熟练阅读和翻译所学专业文献;)能用英语与国外同业人员进行专业讨论和用英语写出论文;)达到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追踪所学专业的学科动态并赶上国际水平。必须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是教学和科研。故必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需要经常查阅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此外。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市场的挑战。因此对理工科学生而言。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二、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教学目标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学习阶段的过度。专业英语课程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一门将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教学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阅读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译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基础英语的全国四、六级统考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把四、六级通过作为录用条件之一。因此。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围绕着四、六级证书进行的。对专业英语无力顾及。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也往往没有像其它专业课大纲那样明确规定“讲什么”、“怎么讲”。导致理工科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随意。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结束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之后。认为专业英语是非主干课程。随便对付一下。只要通过就大功告成了。另外。任课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没有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明确。没有像对待其它专业课那样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专业英语教学是阅读和翻译相结合。教学重点是翻译或辅以较少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自然也就放松了在时间、精力上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投入。上课也是随便听听。课后从来不复习或预习。.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的缺乏在高校中普及科技英语教学的重要制约因素首先是懂得专业英语的教师严重不足。很多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英语水平有限。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很难顺利实施。而一些英语专业的教师又缺少相关的技术背景知识。对于专业术语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其次。教师的科研、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缺少备课时间。如果在缺少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教授科技英语。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备课。此外。教师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目前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大部分是由系科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当然其中不乏英语较好。又具有专业特长、对专业词汇比较熟悉的教师。然而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多数理工科教师本身英语语言能力就比较弱。很难把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结合好。讲授专业英语感到力不从心。但鉴于人手短缺。只能勉强为之。.理工科专业英语教材方面的问题理工科专业英语所使用的教材有三种形式: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国内通编教材和教师自编讲义。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专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相当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很难听懂。达不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适合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国内统编教材和自编讲义内容大多是选用国外原版专业书籍的一些章节。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文献等。由于受编写教材老师专业背景和习惯的影响。教材或讲义存在难度深浅不一。对专业基础课的覆盖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等问题。.考核方式不科学目前大部分学校理工科专业英语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简单。学生基本上不需要费大力气就可以顺利通过考核。甚至取得好成绩。缺少了考核的压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更加不重视。许多学生学完之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引导。培养了惰性。打击了积极性。以上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三、理工科专业英语改进方法及教学探讨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理工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及自身的教学体会。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并进行积极的探索。.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需要教师加强责任心。充分认识专业英语对学生将来工作或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个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理工科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工具。对将来就业及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建设师资队伍。加大专业英语师资培养力度近几年来。担任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员。其特点是对本专业英文文献熟悉。查询和阅读专业英语能力较强。但口语和听力还很薄弱。故首先要重视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经常组织培训。并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如果条件允许。应考虑引进英语语种的研究人员或为教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其次。增加教师备课时间。减轻其科研和教学任务。再次。教师应不不断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外语水平。比如。收听科技英语广播。尽可能地听一些外国专家的英文报告。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世界最新动态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英语听、译。甚至说的能力。.注重实际。精选教材教材选择应该较好地体现专业特点。并且难易适中。选择一本较好的参考教材再另加一些适当的辅助教材。课文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不仅方便教学。而且便于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应在专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宜覆盖面过大。应以点带面。便于讲授。例如。某高校教师总结其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主编了一本生命科学专业英语教材《生命科学英汉阅读教程》。书中配图余幅。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学习的趣味性。在排版上中英文对照。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阅读本书的英文部分并参考中文译本以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或参与个别单词的中文含义。英语程度差一点的学生可以从本文的中文部分学习。并参考英文进而开始掌握专业词汇。书中每个单元后都列有“NewWords”。并标注国际音标和汉语注释。避免读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此教材乃专业英语教材的范例和楷模。.科学考核教学效果考核是对教和学的效果的考核。要十分重视考核工作。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结果、重考试分数。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变得僵化。理工科专业英语担任着素质教育的重任。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兼顾平时成绩和最终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可结合笔记记录情况、口头报告、书面报告、课堂讨论情况给定。考试题型应该多样化。比如一套试卷可以由简答、简单计算、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构成。考试内容要有足够的覆盖面。要包括课本上的和课本以外的。这样能够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老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尤其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专业英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背景。如果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有可能会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无聊乏味的思维定势。以至于厌恶专业英语的学习。或对其产生恐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自愿地加入课堂活动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课堂上。教师可具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当堂阅读课文。然后给全班同学讲讲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或者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选出代表。翻译教师给出的专业英语中的长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根据翻译的质量。由教师打分。根据分数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工科专业英语是学生将来进行专业信息获取和将来的重要工具。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么熟练掌握和使用这种工具。专业英语教学不是大学英语的延续。应避免大学英语中已训练过的诸如语法等知识的大量重复学习。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和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可采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单独把专业词汇列出来。通过默写等形式反复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专业英语中的技术词汇分为两种:纯技术词汇和次技术词汇。前者专业性强。意义狭窄、单一;次技术词汇是指一些在公共英语中的常用词。但用在不同的专业中却成为专业技术用语的词汇。在词汇教学中。应分析和总结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重点讲解同一个词汇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意义上的联系。以及一些用法复杂的词、构词法、常见前缀或后缀的含义等。在明确了词义的前提下。要想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必须认真分析句子结构。以语法而论。专业英语并未摆脱英语语法的规则。但是。在时态运用、句子结构上。都有其不同于公共英语之处。长句子多。专业术语多。每个句子的信息量大;常采用被动语态。语法结构复杂。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对此。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长句子的理解。掌握科技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多看多练。熟能生巧。阅读与英译汉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检索查阅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在阅读时能用中英文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培养写作能力可以通过用英语写一篇简单的科技摘要来进行。至于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一些实例给学生讲解专业英语在阅读、翻译、写作时文体特点、句子结构、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附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地用专业英语知识解决问题。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阅读一定的英文文献、撰写文献综述。这是学生将专业英语应用于实际的第一步。在课堂上。专业英语教师可向学生讲解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地址、摘要、关键词的书写格式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收集核心期刊文章的摘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求学生模拟一些国际学生会议信函进行英文写作。提高学习兴趣。为书写科技英语信函及文章打下基础。四、结语大学专业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理解、翻译和应用专业文献。[]专业英语应该以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适用价值高为教学宗旨。通过课堂讲解、给予学生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圈定相关研究课题。让学生到文献室或电子阅览室自主查阅专业期刊。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有效完成今后的各项研究工作。以便培养出适应学科“国际化”趋势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参考文献:[]金剑.科技英语进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校讲坛。():.[]田志环.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李伟。陈晓阳。李慧.理工科专业英语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进行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新文。许杰.普通高校合理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简介: 理工科专业论文篇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高校力求把本校建设和发展成为国际型和研究型的大学。这就要求理工科学生在英文期刊中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因此。理工科公共英语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在注重对研究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培养研究生掌握用英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中包括阅读、翻译英语专业文献以及用英语撰写、陈述学术论文。研究生英语教育现状分析.硕士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国际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对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上述目标。年。我们对所理工科高校公共硕士研究生英语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进行了调研。其中研究生英语课时最多达到学时。最少学时。所高校采取了两学期英语课程设置。第一学期为英语必修课。第二学期为英语选修课。从调研结果看出学时在所调查的高校中处在末端。但是。从年开始。很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做了重大改革。有的学校研究生英语课学时从原来的学时压缩至学时。这种课时剧减的形势迫使未来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更具有针对性。即强调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状况进入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不断连续扩招。扩招比例曾经达到%~%。即便在最近年。扩招比例还保持着%~%的增长。硕士研究生现状是人数多。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每年入学人数基本保持在人左右。这给英语教学带来极大问题。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级硕士入学英语分级水平测试中。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相差分。因此。单一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研究生的要求。这就须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新的多元化的英语课程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所以。不论是从理工科高校“国际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还是从硕士研究生人数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硕士英语课程学时剧减的现状。开设具有实用性的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可见。突出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再是博士研究生的要求。目前。我们急须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来满足理工科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即用指定选修课程的形式建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课程模式。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英语教学改革这个话题。教师不断与学生探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对所理工科院校级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反馈调查中。我们发现:.%的学生认为无论在英语学习方法还是在内容方面。硕士阶段应该与本科阶段存在不同;.%的学生认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其主旨是提升学术交流(包括但不限于)方面的言语、书面表达;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与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会议等比较相关的、并且对研究生来说比较实用的英语教学;测试方面。应着重加强口语报告和学术论文写作两方面的考核。而且。近年来我国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针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各高校明确自己的定位。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出各自的分层次教学要求。并且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多元化的学位课程。很多理工类高校把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为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的课程。其中研究生英语必修课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型基础类课程和英语实用口语等语言交流类课程;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包括英语技能型和学术英语运用型选修课程。技能型选修课程包括英文写作和翻译、英语口语、英文阅读和翻译等课程;学术英语运用型选修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课程、国际会议英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语高级口语与交流等。通过上述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根据理工类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可以把上述学校多元化的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的这种教学形式应用到理工科高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的课程模式建设中。增加英语课程的多样性。针对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理工科学生这一特点。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增设一系列和学术英语相关的硕士英语课程上。从而使学生经过该阶段有的放矢的英语学习。能用英语撰写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学术论文及摘要。甚至能在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宣读自己的论文以及与其他专家交流。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分析.《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早在年。《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提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探索设置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在之后年制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也提到:各所高校应开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这个等同于教学大纲的、具有指导性的《要求》为全国各地高校其中包括理工类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依据。使理工类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改革和创建适合自己学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学习者为中心课程设置理论DavidNunan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提到诊断学习者的外部需求。即客观需求。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就成为这种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培养国家科技人才的重要机构。该类院校应该把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定位为利用外语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把学习内容制定为与理工科相关的学术英语交流与写作等。以适应理工类研究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图式理论图式理论为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提供了认知学和心理学基础。图式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被分类和被有效应用的认知理论。图示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在以往经历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化”而形成的。是对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因此。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使研究生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在听、说、读、写、译与其专业有关的英文学术文章时。感觉到实用和自如。终上所述。无论从我国研究生英语教育背景、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还是从《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等方面。我国理工科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上述理论和现状分析。我们提出了“用指定选修的课程形式建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课程模式”。这是对课程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利用目前有限的英语课时。把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针对理工科高校英语必修课是一种大胆的实验;同时。对以后理工科高校硕士英语选修课的设立是一种初步尝试。从硕士研究生的角度。这种课程模式的改革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既保持了原有的对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在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模式下。强调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从我国理工科高校未来发展的视角。这种课程模式正符合很多高校“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这种课程模式必将推动部分理工科高校“国际化、学术型、研究性大学”的建设。参考文献:[]何福胜.清华大学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C].大学英语创新与发展――首届四大名校大学英语研讨会论文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教育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OL]。.[]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要求[OL]。.[]Nunan。D.TheLearnerCenteredCurriculum[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理工科专业论文篇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一、我国应着力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已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首先要“学做人”。学会正确的与人相处。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热情。怀有助人为乐与先人后己的良好品德以及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传统美德;其次是“学会生存”。既要有有这独立自主的个性。又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锻炼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要“学会关心”。不仅仅要学会关心身边的小事。还要有一颗随时关注国家大事与国家发展的心。二、我国应加强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今。纵观我国的各大高校。无论是强调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大学还是主要建设理工科方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对于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始终不够关注。理工科大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主观与客观两个因素。首先。客观因素是:理工科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会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熟练各种技术本领。为大学生今后从事相应的技术岗位而做出自己的奉献。即使客观因素的确制约了理工科教师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师依然有义务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合理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工科教师也应当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其视作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三、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艺术教育牵涉到许多的知识领域。它包括了美术。戏剧。歌剧。表演。音乐以及电影鉴赏等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而言。虽然艺术不是他们的专业课程。却对他们的成才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假使我们忽略了对于培养人感情有重大帮助的艺术教育。势必会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全面发展。无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假使我国的教育界还不加紧关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教育。那么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