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五年级作文

经济环境的现状范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4-01-22 17:17:52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和问题

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验证,

是披露其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经济责任鉴证的特殊审计,是环境科学与审计实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审计工作实际应用学科。资源环境审计对资源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处理好发展,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目前同时也是世界的最主要的目的,

资源环境审计也就成了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国务院在年月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因此资源环境审计也得到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就是监督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起步较晚,发展又相对比较缓慢,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运用现状和问题,以便我们找出对策,

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现在出现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审计才刚刚起步,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鄱阳湖经济区又是在年月才被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缓慢,出现了一些问题,现状不容乐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有以下几方面:在审计对象上,

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

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在审计内容上,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

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电影雷锋观后感审计等内容。

我国的环境法规还不够完善,环境审计的规范几乎是一片空白;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环境审计的需要。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的问题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缺乏资源环境审计的标准体系。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时间不长,

就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制订一套完善的有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的发展的审计体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只能根据以往的环境审计进行,而以往的环境审计并不是完善的,

缺乏环境审计指南,

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资源审计风险增大。

又因为地区和资源环境表现方式不同,审计方式也应不同,环境审计的成本也提高了。

另一方面,

在环境审计中,审计人员要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面对复杂的、专业的环境问题,没有环境审计指南也无法进行科学的计量,最终难以形成令人信服的审计结论。没有一套完善的审计标准体系,造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不能很好进行。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不足。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以《审计法》为主体的审计法规体系,

二是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缺乏环境审计指南。由于审计法所依存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审计法的制订又是依据过去的政治环境。有些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如双重领导的审计体制导致审计独立性名不符实,审计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经常受到质疑,审计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诸多冲突,

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所出现的新的审计空白,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根据审计法进行审计,又可能出现一些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环境资源审计出现问题。

而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在鄱阳湖经济区从未建立,所以审计鄱阳湖生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经济区依据不足。从这些法规的内容来看,我国没有直接将审计与环境保护或环境保护资金联系起来,更没有明确政府审计机关在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方面的职能、作用和主要工作内容。

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政府审计机关如开展环境审计或环境绩效审计,

往往会受到审计延伸范围的制约,

难以取得直接的、关键的审计证据。

第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中,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审计人士少,

不能满足环境审计的要求。

资源环境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交叉领域,

需要审计人员在拥有很好的环境管理知识的同时又要了解审计学。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懂得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

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时间不长,审计人员大部分来自会计、审计等专业,

对环境管理学了解不多,

在同时了解环境管理学和涉及财务的专业人士很少。虽然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参与审计工作,

但由于受到审计取证的规范性与外聘人员独立性的限制,他们的意见只能作为佐证和参考,

无法作为直接的审计证据,且单纯地采用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加大政府审计的风险。所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的审计过程中,并没有特别的专业资源环境审计人员,

会造成审计的不准确,同时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可能存在疑虑,

所以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鄱阳湖环境审计的又一重要的问题。

第四,鄱阳湖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单一,没有审计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环境审计还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审计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机构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起着重要作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中,起主体作用的仍然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程度较低,甚至可以说没有起作用。

可是我们从别国环境审计的开展看,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对推动环境审计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不单单像我国一样由国家资源环境审计起重要作用。社会审计组织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独立性,

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环境审计信息的有用性,

加之其社会审计面的宽广性,

对整体推进环境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内部环境审计也有自身的优势,可以了解内部的资源环境形式,可以进行真正的资源环境审计,

能促进企业按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帮助企业很好利用环境资源,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提高他们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的参与程度。所以,如何更有效地鼓励和扶持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环境审计是目前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出现的一个问题重要,

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主体不是单一,

而是多元化。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可能出现缺乏资源环境审计的标准体系,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不足,

资环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审计人士少等方面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现阶段又不能解决,且资源环境审计现状不容乐观。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鄱阳湖资源环境审计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充分了解鄱阳湖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要式的情况下,会找到针对缺乏资源环境审计的标准体系,

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不足等方面的对策。因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时间不长,

如果时间久了,

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政府在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来完善审计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在审计中能够找到更好的审计方法与审计对策,

能够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够在经济与资源环境方面更好地发展,真正做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闫天池,

张庆龙。资源环境审计:问题与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吴文嘉。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审计的思考[]。改革与开放,()。

。苏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国家战略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的现实――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鄱阳湖学刊,()。

*本文系江西省年高校人文社科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应用研究》(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

现状及对策

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对环境为题的关注不断地提高。从年月起,

我国开始在低碳城市发展试点,这使得环境会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对环境会计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也给予了一定空间。环境会计说到底是为了客观的像大众解释企业环境会计状况,

对于企业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及时向大众披露相关信息。

世界的环境会计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而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起步晚技术落后严重的阻碍了环境会计在国内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融合,

促进了低碳会计理论体系的良好发展,

同时也使得社会各界开始多角度的对其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关注,例如它的目标、假设、方法等等。总而言之,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与之相匹配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开始发展。

一、对低碳经济中环境会计的认识

低碳经济概念在英国首次被提出,它包括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等部分。这一理论使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发展模式也得到普及与发展。

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国也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

并对企业发展产生了相应的要求,低碳经济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善能源使用情况,减少浪费和污染的现象,也要求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制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为保护社会环境资源切实努力。

所谓环境会计,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下企业依法执行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尽最大努力节约资源,

做到物尽其用,做到资源能源优化处理,为促进企业真正的实现能源节约,实现绿色利润稳步发展做出贡献的监督者和实行者。环境会计需要信息准确的披露出来,

但是同时受到全局性和政策性的约束。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环境会计问题逐步受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对进入低碳经济发展充满希望,

但在我国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依然受到一些意识观念的阻碍,

对其进行的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趋于表面化,特别是环境会计体系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薄弱等问题。

这就是我 作文600字

企业发展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企业全力向环保方向发展那么必然会带来支出增加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相对弱化,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

因此,环保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还是政府的管理和惩治的力度,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例如,利用信息使用者的身对信息进行实时关注,同时不断地并完善相关政策,为环境保护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环境信息无法直接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

所以多数企业对环境会计的了解并不够,在利益的驱使下逃避企业本身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目前不但目标不明确,而且计量的标准也没有统一。

尽管环境会计在表明看来只会利用会计的方式对社会环境的资源进行控制,

并对资源的优化利用有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会计理论还和体系。

况且主动参与的企业较少,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没有准确的认识。这以现状主要是受到社会整体发展环境的影响,纵使少数企业披露信息,

但所披露的信息也会受到多方限制,例如,

领域限制等等。并且披露的内容等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些都是环境会计行业现状需要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的对策

想要实现我国环境会计的完善,

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广泛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高大众对环境责任的认识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实施环境会计政策。其次,

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这将是推广环境会计的基本条件。一方面,

要根据环境会计的特点,学会利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方式来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

也要不断地完善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依据适当的环境原则对环境会计制度进行制定和修改,促进环境会计可操作性的提高。最后,

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及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

并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逆的趋势,受到它的影响环境会计的发展也势在必行。因此,

对进行环境会计研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李计坤。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财会研究,():。

[]武丽华。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林业经济,

():-。

[]刘宇会,于善波,梁启新。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会计:现状、问题与对策[]。财会探析,():-。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

模型;

可持续发展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

城市是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地区,

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简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因此,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

即在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开发水资源;第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第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节流优先,

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发展战略;

第四,水资源开发利用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代内与代际间的平等。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对这类复杂的生态系统,不确定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

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应从机理上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找出影响和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胁迫因子,进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

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由模型延伸出来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模型)正是符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模型

模型是目前在环境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框架模型,

它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因子共同描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以用模型来描述其发展过程。

.驱动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驱动力是指造成水资源复合系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分为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自然驱动力是指城市化导致的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城市水循环、城市气候及降雨特征、城市水文效应及城市水环境的变化[]。

社会经济驱动力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水资源的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的人口目标和经济目标。从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作用的时效性上来说,自然因素导致的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影响大、作用突出,

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

.压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压力是指通过驱动力作用后,直接施加在水资源复合系统之上的促使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压力,直接表征驱动力的强度。

驱动力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对水资源的竞争上,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工业需水、农业需水、生活需水以及生态需水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废污水的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调节,使水分沿着特定的路径循环运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特殊需求,同时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并可持续发展。

.状态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状态是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现实表现,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描述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物理特征。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驱动力和压力的基础,也是分析影响和响应的出发点。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可以用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可用水资源量、水质状况、水资源重复利用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人口现状、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等来表征。

.影响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是指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状态的变化。与状态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现实表现,

不同之处是状态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而影响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变化,对影响的分析是决策的基础,是响应的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水资源需求的竞争,导致了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资源量的变化、水资源质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响应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响应是指人类对状态和影响的反馈,

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塑造了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当前状态,系统的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等,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类必须调整自身行为,

即社会的响应。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机理分析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模型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模型,存在着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关系链,在城市发展的初期,

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水资源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水资源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孕育、滋养、促进和支持的作用,

水资源复合系统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施加的压力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包括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资源的水文循环过程等都发生了改变,而水资源的短缺和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人类逐渐通过经济和管理策略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

一方面调整水资源系统的驱动力和压力,从根源上改善水资源状况,

另一方面采取直接措施改善水资源的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

从而使水资源复合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演进,

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型发展过程。

基于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该遵循以下过程:首先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然后分析造成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变化的原因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驱动力和压力,

找出胁迫因子,分析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此调整当前的发展策略,

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及需水预测

模型的状态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的调查及需水量的预测。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城市供水水源状况。

城市水资源包括传统的淡水资源和非传统的水资源。对供水水源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构成城市水源的各种水源的量和比例;第二,

城市供水状况,包括供水设施能力、供水量、供水水质的调查分析;第三,城市用水状况,城市用水分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对用水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各部分用水的量和比例;第四,城市排水状况,

包括城市污染排放量、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收费等方面。

在对城市水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对城市发展的需水量做出预测,

预测方法主要有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法、用水增长趋势分析法、人均用水定额法、关键因子相关分析法等,

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需水量预测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预测方法相互校验。

.城市水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模型的影响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

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是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水资源是否短缺、水污染状况、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等方面;

第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水资源量对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存在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对城市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

找出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胁迫因子,即城市水问题产生的驱动力和压力。目前水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率低、用水浪费、供水漏失量大、工业用水效率低下、工业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利等。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模型的响应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即为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水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分析,从调整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改善状态因子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入手,

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善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调整水战略方针,

遵循“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原则;

科学配置、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加强城市水系统规划;加强水市场监督;加强管理,

创建节水型城市[]。

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模型的应用可以简化这一过程。

通过全面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可以深入理解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在用模型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左其亭,等。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

方法?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钱易,

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政府环境审计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政府环境审计的执行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促进国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一是政府审计机关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状况的审查,可以督促企业等经济实体严格执行既定法规;二是当政府环境审计机关发现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存在问题时,

能够及时给出改进的建议;三是当政府环境审计机关发现当前所实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时,

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提供的分析资料也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辅助参考。

。政府环境审计可促进提高环境保护资金运用的效率与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等经济实体的活动逐渐复杂,

由此导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涉及面日益广泛,

工作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但是,

政府可以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是有限的,由此导致政府预算中的环境保护资金多数被用于解决比较紧迫的环境保护重大环境问题或开发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项目上,对于这些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状况的审计应主要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

政府环境审计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障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真实性,还能够对相关部门拨付、使用资金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确认。

。政府环境审计可以引导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保护中央与地方的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企业中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进行环境审计,审查企业是否在发展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方面做出努力,鼓励国有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其所属的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在生产经营时能够时刻以循环经济作为指导,

切实践行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视阈下的政府环境审计作用机制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于年首次提出了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其核心观点为:在政府政治制度体系中,

监督系统必不可少,

政府审计在监督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政府审计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产物,相应地,

政府审计的发展也能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

政府审计作为一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可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这与人类的免疫系统相类似,因此,政府审计具有“免疫系统”的功能,

发挥着安全防护、科学预警、问题揭露与机制修复的作用。环境审计通过对整个环境保护资金的运用过程进行跟踪,

有利于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以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与完善,

进而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刘家义审计长的“免疫系统论”,

首先,应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安全防护功能,帮助企业等经济实体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机制;

其次,应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科学预警功能,发挥自身的权威性,

针对企业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行及时的预警;再次,应该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问题揭露功能,

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依法披露,并交由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处理;最后,应该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机制修复功能,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应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从根本上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视阈下的政府环境审计可行路径

。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状况进行审计,确保其有效性为增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的有效性,

政府环境审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实际执行中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两条基本方针的践行状况进行环境审计调查并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对“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状况进行审计。

。对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审计,提高使用效率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对政府拨付的环境保护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审计,

以此发现相关部门、企业在环境保护资金的征收、拨付、管理、使用与核算上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现象,敦促环境保护部门管理好、组织好、使用好环境保护资金,确保其征收完整,

使用得真实、合法。同时,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也应成为政府环境审计的重点,因为如果一个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一个错误的项目资金使用决策,

即便围绕这一错误决策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均真实、合法,也很难达到资金使用应有的效果,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资金在使用上的极大浪费。

因此政府审计机关在对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进行环境审计时,应以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资金使用决策的科学性,确保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对企业环境保护状况进行绩效审计,促进企业主动加强环境保护就我国当前的情况而言,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等经济实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提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微乎其微。企业在环境保护初始时期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来购置污水治理仪器、购买环境保护技术等,

因此,

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很多企业均不会主动进行环境保护。为使企业达到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环境状况的改善这一双赢的局面,可以考虑将环境审计的结果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之内,

促使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四、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对环境审计的宣传力度目前,环境审计的概念还仅被环境审计的执行者以及学术界相关领域的学者所了解,

社会公众对环境审计十分陌生。

为此,

应向社会公众加强环境审计的宣传,强化社会公众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保护环境、保障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是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终极目标。如果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审计的了解程度,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自然会增强。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公众关于环境审计的宣传力度,

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推出标准化的环境审计指南当前,

我国尚未制定关于环境审计的指导性规章,审计人员在执行环境审计时大多均是采用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指导,导致可比性较差。因此,

审计署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关于环境审计的指导性规章,用以统一标准、规范化操作,以便为审计人员开展环境审计提供具体指南。

。提高环境审计人才素质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环境审计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政府审计部门应着力培养一批具备环境审计工作能力的人员,

缓解目前我国现有环境审计人才匮乏的局面。

为此,一方面应加强对审计部门任职人员的后续培训与再教育,可以邀请环境领域、法律领域的专家与其共同执行大型的环境审计项目;另一方面,为适应未来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需要,

应在高校中专门开设环境审计专业与课程,有计划地培养环境审计后备人才。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水资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虽然江河、湖泊等众多,水资源丰富,

但是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水污染问题的现状

(一)淡水环境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通过对中国十大水系、个国控重点湖泊、重点水利工程、地下水等水质经行分析,

得出结论: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根据《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年,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浙闽片河流水质总体良好,与往年相比水质没有明显变化;

黄河水系、松花江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化学污染居多;

海河水系总体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只有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水质总体为优。

监测的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和.%;

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和.%。全国共个城市共设了个监测点,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

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万吨,比上年下降.%;

氨氮排放总量为.万吨,比上年下降.%。

(二)海洋环境污染。

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的工作,

通过对个站位的检测,更好的掌握了我国管辖海域的环境状况。根据《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年,中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

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但是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其中部分大中型河口、海湾和大中城市近岸海域等地区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二、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很多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水资源状况不了解,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已经成为威胁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水资源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严重缺乏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故意向水里乱扔废弃物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重视经济发展,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用水量需求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产生的污水也随之增多。由于考虑到工业废水和工业垃圾处理所需要的技术和成本等因素,

企业污水治理工作难以开展,有些工厂甚至直接将污水和垃圾排放到河流之中,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目前,

我国仍然存在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现象,

不仅资源消耗较高,经济效益较低,

而且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惜以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代价,

使生态恶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地方政府只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没有及时开展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工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考虑不够全面。

(三)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针对水资源污染的法律法规还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污染物的出现,一些法律法规显得有些滞后,

对新型污染物的相关规定不够全面细致,甚至没有得到体现。目前环境行政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仍然存在执法力度不够、以罚代管、疏于监管等现象,执法职责范围不明确,

问题出现后,

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不能及时对水资源污染趋势经行有效遏制,严重影响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和办事效率。

三、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为子孙后代留一下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必须加大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开展有利于促进人们环保行为的公众宣传活动,

倡导生态文明,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调动人们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报道,

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为保护水资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让水资源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污水的治理。我国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节能减排,

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生态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

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

加强监督管理,

及时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抽测检查;建立应急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国家为保护水资源,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针对实施过程当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及时补充完善,必要时可以制定出台一些新的管理规定。

除了完善和制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外,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和普法教育等手段来解决。防治水资源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企业排污状况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农药等对水资源的污染,

特别是对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海湖泊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及时采取强制措施。

四、总结

总之,防治水资源污染事关人类生存,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来抓,不能有懈怠。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只有保护水资源才能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部。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关键词经济;环境;健康;

内生性;固定效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我国经过近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环境和健康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又都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研究经济、环境与人口健康的关系,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标是对我国年代初至今省区层面上经济、环境与人口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系统性的实证分析。

这种分析的难点在于,第一,

收入水平、环境质量和人口健康是彼此依赖、互为因果的,也就是具有内生性,使用普通估计方法易产生偏误;第二,

估计结果会受到不可观测固定因素的干扰。本文构建了一个描述经济、环境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联立方程模型,

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克服了内生性问题;使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了不可观测固定因素的影响。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回顾相关文献,

对经济、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第三部分给出本文的实证结果;第四部分得出结论。

经济、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经济、环境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文献很多,但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性考察的还很少见,绝大多数现有文献是对其中某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经济与环境

在以工业为支柱的现代经济中,

经济增长通常会导致环境恶化。然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完成,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从这种经验关系出发,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假说,

又称“环境倒假说”,即:环境恶化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形关系[]。

仅仅是基于经验观察提出的一个假说,

它并没有说明经济增长为什么对环境质量产生这种动态影响。后来的研究者们对此提出了多种可以互相补充的解释[],包括产业结构变化、收入效应、“门槛”效应、环保活动的规模收益递增等。

不仅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环境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

包群和彭水军[]使用我国-年的省区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由产出方程和污染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

发现在类工业污染物中,

有类具有负的产出效应,另外类则对产出影响不显著。

.经济与健康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良好的健康状况不仅在微观层面有利于提高个人收入,

在宏观层面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两者都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例如,

。[]考察了中国省的家庭收入与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收入受到健康状况的强烈影响,在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估计了个国家人口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对人均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无疑有利于改善个人和人口健康状况。许多实证研究表明,

个人健康与收入水平的相关关系是非线性的,健康状况随收入水平提高而改善,但改善程度逐渐降低[]。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宏观层面上依然成立[]。

应当指出,

现有的研究多数沿着经济与健康之间双向因果关系中的某一个方向展开,有很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只有对内生性作出恰当的处理,才能对经济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环境与健康

针对不同国家的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显示,

人们的健康受到环境的显著影响。许多污染物与特定疾病之间有着直接联系,会给个人健康带来即时的和长期的损害,并表现在宏观层面,使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虽然健康对环境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但可以通过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

少数研究考虑了环境与健康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环境恶化对人口健康的负面影响仍然显著[]。

我国已有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环境污染对个人健康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测算了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的经济成本。

共同的结论是,环境污染对个人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其所导致的经济成本是巨大的。

但环境恶化是否对更大范围内的人口健康有显著影响?国内对此还缺少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澄清这个问题。

研究方法和数据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见,经济、环境与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而错综的关系。应把三者纳入同一框架加以系统性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所揭示的经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本文建立如下联立方程计量模型:

其中,

,

,分别为人均收入,环境质量和人口健康状况;为物质资本投入,为劳动力数量,

为教育状况,为人口数量;为产业结构,为环保技术采用情况;为医疗状况,

为人口年龄结构;下标,

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ε,μ,ν为误差项。,

,为内生变量,假设其他变量均为外生变量。

在模型中,收入方程()的经济含义是,

总产出取决于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包括健康和教育状况)和自然资本(即环境)的投入量或消耗量,

总量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型。

环境方程()的含义是,环境质量受到人均收入、产业

结构和环保技术采用状况的影响。各变量均取对数,以刻画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减少异方差性的影响。

健康方程()的含义是,人口健康状况取决于人均收入、环境质量、教育状况和医疗状况。各变量也都取对数。使用死亡率代表人口健康状况时引入了一个代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量,

因为总死亡率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使用预期寿命作为健康指标时则不需要这个变量。

本文建立的联立方程计量模型中共有个内生变量,

或个外生变量,每个方程中都至少有个其他方程中没有的外生变量。很明显,该模型是能够识别的,

可以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

如果只使用横截面数据,估计结果中会包含各省区固有的、而模型又未能包含的一些特征所引起的虚假相关。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

这样可以有效地排除地区固定效应的干扰。

本文使用两组样本来对模型()进行估计。第组是我国个省区[注:不含香港、澳门、台湾;也不含自治区,因其经济状况特殊,

统计资料也欠完整。

]-年的面板数据,

其中人口健康指标为死亡率;第组是我国个省区[注:重庆于年设为直辖市,故年只有个省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自治区)。

]年和年的面板数据,其中人口健康指标为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对两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实证结果

.收入方程估计结果

使用控制了省区固定效应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对模型进行估计,其中收入方程的估计结果见表。从第组样本的估计结果看,

大部分变量的系数估计值都符合预期: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数量和教育对人均收入有显著正影响;人口对人均收入具有负影响。死亡率的系数估计值为正,与预期不符,但很不显著。

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对人均收入有显著的负影响。第组样本的回归结果不清晰,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样本容量较小;二是两个时间点间隔较长(年),

反映的是中长期内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组结果所显示的环境对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还可能与考察时段的差异有关,

因为第组样本覆盖的时段较为晚近,各省区的收入水平比起在第组样本中都有很大提高(参见表,

第行),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总地说来,表中的实证结果显示,

年代初至今我国的人口健康状况对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

工业污染对

表给出了环境方程的估计结果。从中可见,不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总体而言,人均工业气体污染物排放量随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增加;

人均未达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则随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减少。虽然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在第组样本中估计值显著为负,但表的最后两行显示,

使用第组样本中年代的观测值,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的估计值为正,与第组样本的估计结果一致。

这表明这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在近几年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比重的估计值有时不显著,但只要显著,其符号均为负,

与预期相符,说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当使用工业废气或废水处理设施数作为环保技术采用状况的变量时,其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这并不能说明环保技术不起作用或只起反作用,

因为这里明显存在反向因果关系:越是污染严重的省区,越倾向于安装更多的污染处理设施。当使用废水处理率该变量的变量时,系数估计值则显著为负,

说明广泛采用环保技术是遏制污染的有效手段。

.健康方程估计结果

健康方程的估计结果见表。

使用不同的人口健康指标和环境指标,得到的结果十分一致:人均收入对人口健康有显著正影响;

工业污染对人口健康有显著负影响

教育对改善人口健康的作用不明显。医疗状况与人口健康呈负相关,应该主要是由反向因果关系造成的。

结论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方面,

世纪年代初以来,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下降,工业气体污染物(、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则随经济增长而上升,

但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的上升趋势在近几年有所逆转;工业污染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没有正面作用,

而是阻碍着经济增长。在经济与健康的关系方面,主要是人均收入对人口健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人口健康对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方面,各种工业气体污染物和工业废水都对人口健康有显著的负影响。

此外,

教育状况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人口健康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工业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的分析框架和实证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一,

经济、环境和健康是三个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范畴,三者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改变那种一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思路,要充分认识环境和健康自身的内在价值。第二,

工业污染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以环境换增长”的做法不可取,尽早致力于对污染排放的控制与监督才是上策;虽然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但一些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已出现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世纪年代初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收到了实效,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再接再励,

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第三,环境对人口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环境恶化部分地抵消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健康成果;除了通过医疗卫生系统加强对环境所致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之外,

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最后,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力的因素,

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

():~。

[]。?[]。,

,():~。

[]包群,

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世界经济,,():~。[,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财务状态是对财务主体所处的时间状态与空间状态的综合反映,既反映了财务运行的外在环境,又反映了财务运行的内在基础。相机财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财务状态的波动过程,

它反映了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财务状态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相机财务状态的评判,财务主体可以适时调整财务政策,选择适应性财务行为。

二、相机财务状态的分类

财务运行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保持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描述财务系统运行状态特征的参数要能够反映财务主体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财务运行状态的规律。为了进一步明确界定相机财务状态,可以将其分为相机财务环境状态与相机财务运行状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相机财务环境状态是对财务系统外部环境的描述,

相机财务运行状态是对财务系统内部运行状况的描述。相机财务环境状态和相机财务运行状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个财务变量,二者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财务状态的规律性变化。

(一)相机财务环境状态

所谓相机财务环境状态是指财务系统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运行条件变化影响的结果,是相机财务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机财务环境是财务运行系统的外部条件,是相机选择财务行为的基础,

只有对引发财务环境状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做出正确评估与预测,才能客观评价相机财务环境状态。长期以来,

中国财务研究的重点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对宏观财务的研究重视不足。企业财务行为经常与财务环境状态背离。

影响财务环境状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突发性事件(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根据混沌理论,系统运行初始值的微小变化将引起系统的剧烈变化,

财务环境状态是财务运行的依存条件,如果运行条件发生了变化,而财务系统没有做出适应性变化,

客观经济规律将迫使财务系统做出自适应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对财务系统正常运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二)相机财务运行状态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不仅会引起财务环境状态的变化,而且会作用于财务运行系统,

引起财务运行系统内部因素的变化。

所谓相机财务运行状态就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系统运行影响变化的结果,

是相机财务状态的内在表现形式。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运行系统影响的实质是对资本周转循环过程的影响。

相机财务运行状态就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资本周转循环变化影响的结果。

三、相机财务状态的评判

(一)相机财务环境状态的评判

。单因素评判法

根据影响相机财务环境状态的因素,可以分别就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突发性事件(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判别具体因素对财务环境状态的影响。单因素评判法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评两种基本方法。

定性分析法应用的关键是评判的主体及其与主体相关的治理结构。评判主体可以是经营者团队,

也可以是外聘的专家。

经营者团队凭借在治理结构中拥有的权利发挥其定性评判的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于经营者对环境敏锐的洞察力。外聘的专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弥补经营者团队在专业方面的劣势,

提高定性评判的准确性。定量测评法是通过对有概型不确定性因素时间变化序列的分析对财务环境状态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做出评判。例如,趋势预测法就是定量评判的实际应用。基金公司的经理可以根据股票指数的变化趋势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经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的时间序列预测下一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情况。

。综合评判法

综合评判法是通过选取影响财务环境状态的因素变量,

并根据这些因素变量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评判相机财务环境状态的方法。我国经济学家对经济景气指数的研究始于年代中期,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了我国经济景气指数的制作,

并根据这些指数分别编制了判断经济景气上升或下降属性的经济启动项指数和定量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合成指数。

财务主体可以利用经济景气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判断财务环境状态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并根据相机财务环境状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运行系统的影响。

(二)相机财务运行状态的评判

。单指标评判法

单指标评判法是指以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评判财务系统某一方面运行状况的方法。单一因素评判法早期用于对企业破产状态的诊断。

影响财务系统运行各项财务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的波动,

通过对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率的跟踪变化,可以反映财务环境状态变化对企业内部财务运行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的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企业发展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动趋势和短期波动状况。根据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的变化趋势,企业可以选择适时调整价格政策、信用政策、研发政策。

。综合指标评判法

早期对财务运行状态综合指标评判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危机的预警方面。

通过财务预警系统识别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

为财务政策选择和财务行为的抉择提供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财务运行状态评估与预测提供支持。在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分值模型。

—分值模型是通过选择一系列财务比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公司破产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运行指数模型

根据反映财务运行状态的四个方面:资本变现、资本结构、资本周转与资本增值分别选取指标,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财务运行状态综合评判模型,并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综合评判模型构造财务运行指数模型。

作者简介:

张璟霖(-),

女,研究生,会计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经济环境的现状篇

关键词:城乡生态化经济环境

世纪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遍被采纳,是实现自然、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退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认为,

经济增长提供给人类更多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污染物,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从而使福利变为负效应。[]人类必须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入世纪,一些经济学家在环境与经济增长发展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而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证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演进是否存在假设;二是对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或政策解释。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都是采用国外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如刘燕等人借鉴和的模型[];彭水军和包群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系统的分析来考察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理论模型上所表明的增长—环境的双向作用,研究对象是全国或省市的经济与环境关系。

[]研究结果不统一,

有的研究结果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而有的研究结果反映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存在倒曲线,刘小琴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综合指标与收入间呈型。

[]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协调。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试点省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出发点,根据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城乡生态化建设是在这些建设实践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

。城乡生态化建设与县域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性

.城乡生态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乡生态化建设是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充分利用,

是对自然生态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形式和状态的模拟,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和共生原理,

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小化和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最终是要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生态化建设是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也就是说不产生外部不经济性。城乡生态化就是要遵循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

实现城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演进过程,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不仅包括经济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还含有自然和社会两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社会(尤其是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生态产业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注意自然生命生态系统中本无废物的事实,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生态调控原则,而生态产业协调了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生态系统在某一发展阶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得已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均构建形成“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并且城乡之间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城乡生态化建设与县域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过程

在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复合生态系统中,城乡生态化建设促使县域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的过程。

.。县域需协调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增长状况缓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属于城乡型发展的榆次区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经济增长缓慢,需协调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缓慢。属于资源型发展的灵石县和保德县,由于煤矿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土地坍陷面积增加,

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在经济改善过程中县域需协调环境恶化。属于贫困地区的保德县位于生态脆弱区,

虽然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资源与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经济增长是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灵石县为煤矿资源的开采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保德县和灵石县属于煤炭蕴藏丰富地区,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

出现土地塌陷,

生成了大量的废水、废渣,甚至污染了农田与河流,并沿着生物链传递毒素,侵蚀民众的身心健康。[]

.。在环境改善中县域需协调经济恶化。

[]在城乡生态化建设中,减少经济要素的投入,而增加对环境要素的投入,造成经济增长趋势发生改变,但是环境状况则明显趋好。

榆次区、保德县和灵石县实施的退耕还林等工程,对县域中的丘陵和山区地带的环境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在短期内这些实施地区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榆次区、保德县和灵石县部分农村出现由于劳动力与人口流出想象,

对土地的压力也相应减轻,出现生态环境的相对好转。

.城乡生态化建设与县域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结果

城乡生态化建设是一个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的过程,县域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结果表现在环境改善与经济改善同时发生。在这种状况下,

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或者说经济与环境之间保持良性循环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相得益彰,县域经济发展得益于环境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有助于改善环境。

一般来说,在这种状况下,县域的环境与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而产业发展又偏重于无污染或者对环境无损害的类型,如旅游业、手工业等产业,

并注意发展循环经济,

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县域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对策

.协调目标

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改善同时发生,符合政府与社会期待的目标,体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具有较强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也是县域发展障碍最多的地方。资源型发展的保德县和灵石县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增长速度,缩小城乡差距。

.。具有递增性的环境改善速度。

榆次区、保德县和灵石县在可能的条件下,改善县域的环境状态,修复恶劣的生态环境,使环境尽量适合于人居,

将有利于改善县域人与自然的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演进方向。榆次区、保德县和灵石县的产业结构演变,应该既能为经济增长提业基础支持,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又符合绿色、清洁和环保的基本要求,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协调顺序

丘陵地带沟壑纵横较多的农村和土地坍陷面积增加的农村实现环境改善与经济改善同时进行具有很大的难度,

但是这一方向应该为县域确立发展思路与战略追求。城乡型发展的县域和资源型发展的县域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区域发展的规律性,准确分析与认识区域的资源、产业和环境等特点,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在环境改善中县域协调经济发展;

利用市场机制,引导资本推动在经济改善过程中县域协调环境恶化。

.协调对策

城乡型发展的县域和资源型发展的县域应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积极吸引各类投资者进入,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更多的就业机会。用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要求投资者。

在基础设施与信息传播方式改善的基础上,鼓励县域的企业和居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牧渔等产业,发展轻型、无污染的制造业和旅游等服务业;

规范化地建设好各类产业园区,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并发挥企业集中、集聚的作用。

城乡型发展的县域和资源型发展的县域需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援政策。

中央政府的援政策带有整体性、全局性和组合性的成分,涉及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需要县域用好用活中央的援助政策。

实现政策科学化,保障政策的透明运作、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和监督完善,

使政府政策能够在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长期的推动作用。

通过相应的经济补偿办法,合理协调各经济主体间的收益关系,改变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中成本收益承担主体的不一致现象,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利于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和保护。考虑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驱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问题。

对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功能的外溢效益进行经济评价,并据此对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进行适当的生态功能外部性补贴,使之内部化,真正激励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增加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的微观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增加环境资源协调的收益,提高环境资源占用成本。

参考文献:

[]游德才。国内外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进展:文献综述[]。上海经济研究,,():-

[]刘燕,

潘杨,陈刚。经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彭水军,

赖明勇,包群。环境、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刘小琴。辽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牛慧娟。浅谈城乡建设的生态化策略[]。科技资讯,,

():-。

[]周民良。贫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