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门.》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刘公佳话》记载:贾岛进京应考,有一天在驴背上作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敲”字为“推”字,后又改为“敲”。反复定不来。在驴上一面吟咏,一面用手作推敲之势。这时京兆尹韩愈来了,贾岛竟没发觉,驴子撞进了仪仗队之中。韩愈一问,想了好久说:“作‘敲’字佳矣。”这样流行了“推敲”一词。诗句也得以流传了下来。本句字面上只是写一个和尚在月光之下敲门,给人一种万籁俱寂之感。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出三国魏·曹植《七步诗》。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陈思王集》引《漫叟诗话》如条目所录四句。萁(qí):豆秸,豆茎。釜(fǔ):古代炊具,相当于现代的锅。这首诗的意思是:煮豆的时候燃烧豆秸,豆在锅里哭泣、埋怨。本是同根所生,何必如此急火相煎?后人常引用这首诗或只引后两句来比喻骨肉相残等。
例如
①你读过这首诗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不过,咱现在不是来欣赏诗的贴切词藻和优美的韵律,而是透过诗意来看看曹植的哥哥——曹丕的嫉妒心。(摘自李鸣皋《冲破嫉妒的潜网》)
②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一千多年前曹植哀怨兄弟相煎的诗句,不料:今天有些知识分子也因自己的遭遇触发类似的慨叹。(摘自李德民《庞涓不该整孙膑》)
③你有什么根据?你心里比我清楚。方墨轩一甩手,悻然而去,真是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摘自雪涅《三个人的一个故事》)
④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负责海外业务的企业领导都喜欢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最怕他乡遇故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表示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窝里斗的困惑。(摘自张利娟《南北车背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战》)
⑤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我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精诚团结、众志成城、铜墙铁壁、持久恒力,筑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抗日统一战线,开创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枪口对外同御外辱的先河,从而一次次避免了煮豆燃豆萁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矗立起一座座抗战胜利的历史丰碑。(摘自桑士达《铭记历史毋忘国耻 圆梦中华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岂容否认——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