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一作文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范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4-04-12 19:54:04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切实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号文件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粮食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

我市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但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加之气候变化以及病虫害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

努力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世界粮食日”、“放心粮油宣传日”、“粮食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加大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爱粮节粮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粮意识。

二、多措并举,切实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

在狠抓粮食生产、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要注意抓好粮食节约,

加强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运输和消费等环节的节约工作,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

抑制不合理需求,切实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

(一)加强生产环节节约工作。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重点,

切实抓好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节约工作。一要继续实施种粮补贴和最低价收购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改善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

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粮田。三要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重点培育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和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大力推广种子精选包装和精量播种、单粒精播等节种高产栽培技术。四要改革耕作制度,

改进种植方式,推广区域化三元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

五要加快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提高收获作业水平,降低收获环节损失。六要加大病虫鼠害防治力度,减少病虫害损失。

(二)加强储存环节节约工作。以优化、整合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扩大仓储能力,改善仓储条件,

提高粮食储存品质,进一步减少粮食仓储过程损耗。一要优化粮油储藏技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装备,

推广温控气控储存、低温低氧低剂量“绿色”储存,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

确保储存安全。

改进通风模式,推广应用自动通风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水分散失。二要加强和改进粮食仓储管理。减少粮食入库、出库、倒库、清库等环节的遗洒损失,

切实做到颗粒归仓。三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针对农户储粮分散、面广、装具落后等特点,

进一步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户防治病虫鼠害技能,

大力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专项工程,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储粮损失。

(三)加强加工环节节约工作。以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的原粮利用率、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为重点,

切实加强加工环节节约工作。一要加快实施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积极推广粮食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实现加工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二要提高粮油综合利用率。优化食用、饲料、工业用粮生产结构,大力推广专用粮食订单生产,

提高原粮利用率。

三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推进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倡导主食适度加工,倡树健康消费观念,

鼓励发展全谷物食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好粮食综合利用工作。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粮食综合利用率,

大力推广玉米酒精糟等生产优质饲料蛋白、玉米加工、畜禽加工等行业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

(四)加强运输环节节约工作。一要加快推进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按照《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加快对新建、改建及维修改造的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步伐,

提升储存和出入库功能,减少粮食在储存和出入库环节损失浪费。二要提高粮食流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广粮食“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技术,提高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简化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节约流通成本。三要规范运输操作,

避免事故发生。严格执行粮食运输法规,

减少水分高、杂质多、虫害粮的运输,

避免粮食因散失、虫蚀、水湿、霉变而减量。注意高温雨季的粮食运输安全,防止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消费环节节约工作。一是行政机关要带头节粮。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

要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二是大力推进餐饮业节约。按照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原则,

制定完善餐饮服务标准和文明用餐规范,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消费。加大对“早餐示范工程”、“居民厨房工程”、“放心粮油工程”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和连锁经营,

加强放心粮油服务及快餐连锁网点的科学管理,积极推进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加强养殖业节约,引导养殖业科学喂养,减少粮食浪费。

以转变和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

实施科学化、精细化饲养,

提高粮食利用率。

三、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关键词粮食;仓储管理;

效益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青海高原粮食企业进行仓储规范化管理,

全力打造“节约型粮仓”,建立仓储效益体系。

通过储粮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实施获得粮食储存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粮食仓储存企业的重要工作目标[]。

实现粮食储存效益的增长,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仓储管理,

节约储粮费用

仓储管理工作是粮食仓储企业的主要工作。仓管管理工作的优劣,不仅要看储粮是否安全、管理是否规范和精细,

还要看是否用最少的保管费用完成了最高的保管目标。因此,要本着规范管理、节约费用、增加效益的理念,

科学制定粮食出入库、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各项仓储业务流程的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运作成本[]。开展单仓费用核算、包仓管理责任制等管理形式,使保管员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储粮技术和保管措施的实施,大力节约储粮费用。并根据不同品种的储粮周期内费用开支进行奖惩,也是加强仓储管理、节约保管费用的较佳途径。

开展科技储粮,

减少保管损耗

通过各项储粮新技术的实施,减少或避免储粮损耗,是科技储粮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粮食储存效益增长的有效方式。在粮食保管期间,

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降温通风时,

通过选择仓外温湿度条件、选用小功率轴流风机等措施实现降温不失水,

从而减少水分损失。二是降水通风时,

根据不同粮食的安全储藏水分值和实际情况而定。对于降水通风不可避免的水分损失和粮食水分在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

可采取在轮换出库时进行调质通风的方法来补偿,并根据出库时间决定通风和根据储量水分进行有效控制[]。

探索绿色储粮,实现效益增长

结合高原气候高寒干旱、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的特点,

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化目标,积极探索和开展绿色储粮,既可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延长粮食储存年限,

通过减少粮食轮换次数来降低粮食轮换费用,又可保持粮食较好的卫生指标和质量指标,

提高粮食品质,从而创造更高的市场经济价值。推动低温储粮技术,

以科学储藏降低物质能源消耗,

抑制粮堆内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物质损耗,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

是目前最安全、可靠、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对储粮和环境的污染,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是新时期绿色储粮的发展方向。

实施设施更新,提高信息水平

为了使储备粮油管理达到一流水平,

要结合实际,

根据“争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的工作目标,

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以适应粮食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形成调控有力、设施齐全、仓容充足、吞吐灵活、安全储存、渠道畅通的粮食仓储和流通新格局,既保证储粮安全,又确保粮食流通[]。一是新建高大房式仓,

增加仓容,改善条件,

购置配备信息系统(包括电子硬件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软件系统、户外彩色显示屏、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和触摸屏计算机、电子衡等)和检验检测系统(家的味道作文600字包括纯水系统、紫外线可见光光度计、检化验仪器等)及所需粮仓机械,仓库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装备优良,

技术先进。二是加强仓房改造,提高仓房储粮性能。

要针对部分仓房条件差、设施陈旧的实际情况,加大仓房维修改造力度,提高仓房储粮性能,

改造仓房屋面隔热防水保温、外墙粉刷和仓房门窗、电线路及库区排水等设施,提高仓房隔热保温和密闭性能。通过维修改造,

有效改善仓房储粮条件,提升仓储功能,确保储粮安全和仓储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贾履让,张立中。中国流通产业及其运行[]。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蒋乃华。价格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

[]邓大才。国家粮食专项储备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中国粮食经济,():。

[]杜彦坤。国家储备粮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与政策选择[]。调研世界,():-。

作者简介葛永德(-),男,

青海互助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粮油储藏工作。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关键词:储备粮财务预算管理应用

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是通过预测和决策,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

对预算期内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一、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和实施

(一)预算管理模式。为了确保省级储备粮的规模、质量和安全,

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监督,促进省储备粮公司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充分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在确保省储备粮公司原有模式下的既得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制定《省级储备粮财政补贴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预算管理办法从各项财政我爱读书作文补贴的标准和使用范围,补贴资金的申报、拨付和管理,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及预算执行考核等方面,对省储备粮公司财政补贴资金和费用支出试行财务预算管理。

(二)预算编制与审批。

年初由省储备粮公司根据《省级储备粮财政补贴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核定的各项财政补贴标准,

并根据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省农发行联合下达的年度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结合省储备粮公司年度工作要点,编制年度储备粮补贴预算,报省粮食局审核、经省财政厅审定后下达当年储备粮补贴收支预算。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

省财政厅、省粮食局根据年度储备粮补贴预算按季拨补基本补贴,省储备粮公司则根据年度储备粮补贴预算,通过合理安排储备粮轮换出库时机和加强费用管理等手段控制节约预算支出,并结合年度储备粮轮换计划,做好与各储备库点的补贴结算和清算,

同时做好储备粮轮换资金的结算,并按规定上缴轮换顺差或逆差拨补申请。

(四)预算审计与考核。年终,由省财政厅委托中介机构对省储备粮公司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组织审计,

并根据当年储备粮轮换出入库数量的实际,作预算指标差异调整。省粮食局、省财政厅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结合省储备粮公司年度工作的实际,出具省级储备粮补贴及轮换销售差价的清算报告,

清算核定年度财政补贴收支及省储备粮公司费用支出结余情况,并按“核定标准、超支不补、节约奖励”的原则,

对补贴资金使用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财务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储备粮管理具有鲜明的计划性,

两者的有机结合,能较好地反映储备粮管理政策性业务的总体要求,促进和完善粮食储备业务管理,确保粮食安全。

从省储备粮公司几年来的预算执行情况看,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作用体现在四方面:

(一)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确保储备粮安全。粮食储备实行财务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预算管理,既有利于确保储备粮利息费用等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到位,

反映政策性业务的要求,也有利于实现专款专用,体现预算管理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

质量完好,实现储备粮安全管理;

同时,

实行预算管理后,省储备粮公司本级日常管理费,

由通过轮换差价包干等方式自行解决转化为从储备粮利费中分离出来,实行单独补贴,有利于推动和加强业务管理,确保粮食安全,

对更好地“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有着积极意义。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有利于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预算管理办法在确保储备粮利息费用补贴等基本费用的基础上,由省储备粮公司结合年度工作提出专项费用申请,

报省粮食局、省财政厅根据具体情况核定。

-年度,

共申请绿色储粮试验项目、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等专项资金累计达多万元,着力支持和推进我省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省储备粮公司五个所属储备库均被评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推动我省储粮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企业文化和员工培训专项的落实,大大提升了省储备粮公司的软实力。同时,对新建储备库基建项目资金由省财政统筹拨补,

近年来已完成财政预算投资.亿元新建两个储备库,推动省级储备粮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省储备粮公司综合实力,推进省储备粮公司“管理上新水平,发展上新台阶”。

(三)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有利于组织储备粮轮换。结合我省粮食市场的现状、粮食储备及粮食风险基金规模等实际,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储备粮轮换出库差价由省财政统包。

年开始省级储备粮轮换出库全部委托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轮换顺差上缴储备粮轮换专户,逆差由财政按实弥补。

轮换差价财政统包,不仅使储备粮轮换出库操作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而且确保不挂新账。

(四)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

“考核与奖惩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生命线”。

预算管理办法对财政补贴资金的考核,

采取“核定标准、超支不补,节约奖励”的原则,对决算后节约资金按比例分成,一部分缴存专户,用于仓库的建设、维修、购置设备等专项支出,

一部分留存企业,用于对企业经营班子及职工进行奖励。由省财政委托中介机构组织清算审计,在有效监督的同时,

有利于促进省储备粮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省储备粮公司以试行预算管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并通过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及加强费用控制,

节约费用支出。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适时完善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要克服只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的现象。要适时完善预算管理办法,

特别是要及时调整储备粮利息费用补贴标准,核定的补贴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尤为重要,

从政策上支持并确保粮食安全。

(二)合理设定组织架构。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各过程要克服财务部门唱“独角戏”,着力融合各相关部门“大合唱”。只有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一致,

才能克服预算编制的局限性,有利于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落实预算管理要求。

(三)规范加强制度管理。

储备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省储备粮公司作为预算执行主体,要根据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适时完善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之与预算管理要求相适应,

促进储备粮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四)强化落实绩效考核。没有考核,财务预算管理就会失去意义。

省储备粮公司要通过进一步规范内部奖惩考核机制,加强内部绩效考核强化落实,明确责任,

奖惩分明,

充分调动所属储备库和员工的积极性,

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韦德洪,邹武平等。财务预算理论与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杨晔。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经济视角(上),

,()。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一、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一)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特点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着重强调生产上合理布局;二是在合理布局基础上要求科学地规划地制定粮食流向;三是粮食物流的运作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四是加工增值是粮食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具有专业性较强的从业人员。

(二)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优势。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物流工作的发展,在组织粮食物流上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开放的粮食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粮食物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控因素变得更加复杂,

科学组织粮食物流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粮食物流管理的困难越来越大,

但政府部门和粮食企业对其的重视并未改变,仍进一步探索在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如何推进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

主要表现在:国家大力扶植的粮食品种,

有专门的保护价收费;

加快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保证优质粮食的生产;加大新建粮仓投资力度并配备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在改造粮仓的同时,更好的粮食物流信息的一体化,提高了物流效率;重组粮食资源结构,

为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率而摒弃落后的生产力;在粮食深加工得以推广的基础上,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在增值粮食加工上也合理利用的资源。

。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劣势。

我国在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粮食物流已经成为了一个垄断的局面,这个局面的弊端在之前比较注重粮食供应和存储安全的短缺经济时期体现得并不明显。但随着粮食经营不断的放开,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经营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竞争的加剧,这个垄断的粮食物流格局所产生的弊端暴露无遗,这严重制约了现代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和发展。表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制约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思想因素;技术得不到突破;

粮食物流硬件设施的落后;关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明显;

最重要一点是人才的匮乏。

二、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体制上的问题

。无明确的发展规划。

国家和各级粮食部门应着力制定出一套适用于短期和长期的粮食物流规划。

。相关扶植政策较少。政府各级部门需调节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废除不利于未来粮食物流发展的各项规定,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出台相关物流建设的优惠政策并及时有效地制定管理办法,循规发展。

。投资建设金不足。

可施行“投资出自哪里、受益归于哪里”的原则,这样可以多项吸引投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的投资,只要建立健全好风险利益相互挂钩的全方位融资机制,就不怕没有资金来源。

。物流体制有待建设。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推广施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

通过众筹、集资等方式满足不同层面的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增值等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要求,引进现代物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功能整合,

学习、推广运用现代营销策略,实现系统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物流队伍不够专业化。

应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培养新型物流专业性人才,引进高级专家,

采取“老带新”原则,保证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人才供应。

。市场监管不严。完善的粮食物流市场指导与监督,更能促进粮食物流的有效流通,

为其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运输上的问题

。散装汽车的运输效率因分散的粮食现货贸易而降低。我国虽然是粮食贸易大国,

但交易的粮食现货贸易却很少,而占主导地位的分散贸易大多“各自为政”,

各单位缺乏系统化的组织,在调度方面很难协调,因此很多散装汽车出现空返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车辆利用效率,

而且增大了粮食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微薄的行业利润缺少优惠政策的扶持。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运行的高成本,

限制散装汽车发展;另一方面粮食行业的收入微薄,

很难吸引外界投资建设。

。不够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较早的传统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粮食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

其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极大降低了散装汽车的运输效率,因此完善我国粮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混乱的运输市场影响散装汽车的发展。

虽然现在的散装汽车相对比较规范、专业,但是在实际的粮食运输中,私家改装车等一些“非主流”的运输工具扔充斥着粮食物流的市场,

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解决,那么粮食的散运亦得不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散装运输车辆和运输市场的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

三、促进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及自身经济运行结构的调整,我们要积极解决当前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发展,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粮食物流体系。而促进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需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超前的经营理念。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流通的实际情况,实现粮食物流稳定现代化发展必须做到改造与创新并存。

(一)重新认识粮食物流及其重要性

粮食物流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车链条”。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从节省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到加工增值和信息应用全部是一个整体。而让这一链条科学地运转对促进粮食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把粮食物流看作是一种自然资源,

经过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科学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就会最大幅度的提高其效率。在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粮食物流资源方面,对于实体企业而言省时、省力,减少粮食不必要的物流装配,

或者通过加工环节使其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贡献出效益。

(二)提高我国粮食物流的技术、管理水平

在明确粮食物流研究的重要性后,我们要寻找发展粮食物流的合理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国外对粮食物流的研究也是愈加高度重视,无论是在粮食储存、运输,还是加工增值方面,

有许多有价值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应用。

我们应结合国情并借鉴国外粮食物流经验,专设一些专家学者在粮食特设机构、各地高校进行研究,

着重对粮食物流技术、物流体系、物流管理进行研究,

找出适合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学习、吸收,转化自己的东西。

(三)加大粮食物流硬件设施建设,

着力提高粮食物流效率

物流硬件设施是粮食储存和运输的基础,也是粮食物流效率的关键。在粮食的装运方面应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

适当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调整粮食加工环节的整体布局,

淘汰落后、高耗能设施,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施,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对于粮食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进行整合再分析,保证各环节相契合,

从而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确保粮食物流链条保持最佳状态,

保证粮食物流高效快捷的运行。

(四)调整粮食物流结构

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物流结构,粮食物流结构面临着巨大挑战,

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所以,保持一定程度上国内范围的粮食物流体系显得更为重要。面临挑战,我国应搞好粮食物流内部结构的调整,

构建世界-中国两种结构模式,

一是对外,一是对内。在保证两者互不冲突的前提下,加快粮食物流产业的良性运转。

(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政府适当的宏观调控可以保证粮食物流正常、科学的运转。所谓的调控是在我国粮食物流运转中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手段、行政措施、法律法规来约束粮食物流市场,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必要举措。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专设粮食物流调控机构,更加专业化的协调政策与盈利两方向粮食物流的组织和运行;二是从根本上为粮食物流的科学合理运行创造条件,

即规范多品种粮食流向,包括粮食仓、厂、站、点的布局,并参与筹措建设,

确保实现粮食物流的系统化、网络化、散装化和信息化这一粮食物流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三是通过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法规来约束粮食物流内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粮食物流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因粮食物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四是为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和政策指导,引导粮食物流合理流动,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确保粮食物流走在安全合理的道路上;

五是明确粮食物流职能,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粮食物流,为其量身定制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将建立健全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物流的范畴。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一、入库把好质量关

粮食质量工作是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粮食的收购、储存、轮换等环节,关系到国家、企业、农民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安全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工作难度大了,任务重了,要求高了。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粮食部门在检验技术、设备上的优势,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对入库粮食严格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鉴定,车车抽样检查,

袋袋抽样检查,按照市场规律,优质优价,

不讲人情,确保质量良好,杜绝不符合储备粮标准要求的粮食进入仓库,这是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也是确保储粮安全的基础,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储藏把好科技储粮关

科学储粮,既是储备粮管理工作的目的,也是储备粮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储备粮在国家急需时“调得动,

用得上”,这就要求我们粮食战线上的同志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

大家知道,由于粮食本身是具有生产活动的有机体,粮食内部不断进行着有正常的、复杂的生理变化。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

粮食虽然没有发生发热霉变现象,

但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物理化学性状态相应地改变,

导致粮食陈化而造成利用品质的食用品质变劣。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坚持利用一切现代科学储粮手段,

改善粮食储存环节,制约库存粮食的变劣因素。

尤其要抓住低温保管这个环节,抓住影响粮食陈化的主要因素,如粮食本身的品质,粮食水份的高低,

储存环境的温湿度,特别是粮食的储藏温度,利用粮食的各种生理情况,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降湿和适时地密闭隔温等防护措施抑制粮食品质变劣,实践证明以上手段可以做到延缓粮食陈化,

确保储粮品质安全。

其次要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储粮先进技术,这是确保储备粮后期安全储存的关键。其三要做好库存储备粮储前、储中、储后的检验测定工作,随时掌握储存粮食品质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适时地决策推陈储新的轮换周期,

努力使储备粮轮换期限界定在“宜存”和“不宜存”之间,使出库销售的粮食依然可以食用,

并且绝对保证不出现陈化粮。

同时,

还要努力使“宜存”的粮食尽量继续储存,不能以储存年限为依据,应以储存品质控制指标为依据,决策轮换周期,

减少或延缓粮食轮换时间,以节约轮换费用。其四要定期施药、除虫,

要建立“三牌三簿”制度,

要确定专人、专仓管理,把储粮安全意识落实到行动上。

三、轮换把好市场关

储备粮轮换是确保储备粮品质良好,始终处于宜存状态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

粮食要推陈储新,就应考虑新陈粮食之间的差价,

出入库的开支等因素。大家知道,储备粮轮换业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

有时甚至是剧烈的振动,因此,储备企业的风险是大的,如操作不慎,将发生巨额亏损,

轮换时,企业只能负盈,

不能负亏。所以,在轮换过程中,

应按照“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整体合力,突出风险控制,

提高轮换效益”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事制宜,宜统则统,

宜分则分的原则,

要坚持面向市场,构建购销网络体系,

推进围绕粮食订单农业、产业化结构,

小粮仓建设,建立以农村经纪人为主体的收购网络,

通过建立批发市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进行竞争交易,按单交易和网上协商交易,规范交易行为。

要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掌握粮源,规避风险,

从而化解轮换风险,

提高储备粮轮换效率和效益。“粮食定,

天下定,

粮食稳,人心稳”,只要我们粮食工作者肩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

努力工作,

就一定能确保粮食安全。

四、做好储前储后的消毒杀菌关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国家《安全生产法》和《食品卫生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作为贯穿粮油仓储“一符四无”以及仓储设施安全工作的主线,在全县改制企业中广泛宣传、深入贯彻。一是把储粮安全工作纳入各粮食企业《年度企业经营管理责任目标》和《年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实行“双责制”管理考核。

同时层层细化、分解到每个领导及员工个人进行责任签约和风险抵押,

突出了目标,强化了责任,

明确了职责;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粮油仓储一符四无责任制度》、《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排危责任追究制度》、《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粮油质量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粮食轮换和不宜储粮食销售处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仓储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了仓储及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县局利用“科技活动周”和每年月日“消防宣传日”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印发《节约粮食》、《农村科学储粮》和《农村小粮仓建设》等相关资料余份,张贴标语多幅。

极大地提高和增强了我县粮食行业广大员工以及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储粮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发展农储、夯实基础。

一是积极面向农村大力推广应用小粮仓,

年内广大共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个,

共惠及个乡镇村个社。县局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建设规划、组织动员、具体实施建设,

广大农户普遍认为:推广应用小粮仓可减少了粮食的鼠耗,能防火、防潮,杜绝了粮食的霉烂,便于保管和捕杀储粮害虫,降低了虫蚀粒的含量,

提高了粮食的品质。二是全面排查清理全县仓储设施病危情况并及时上报,争取到位省、县级“危仓老库”专项维修补助资金多万元,

完成仓储设施专项维修对象企业个,即:新政粮站、永乐粮站、观紫粮站和日兴粮站,

维修仓房间,维修仓容量吨,新增输送机台,新增粮食清理设备台,新增通风等其他设施设备套,

大大改善了我县粮油仓储安全条件,也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关键词:粮食安全;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粮食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它在国家战略安全中与国家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一样处于重要地位。中国粮食安全目前也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中国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分析

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诸多环节构成,安全与否取决于各环节的安全状况,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也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表现在:

。资源短缺制约。

农业发展受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制约严重,而耕地又是最基本的制约因素,

目前中国拥有可耕地面积年仅为万公顷,只占世界总耕地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高产耕地则更为稀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

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同时中国又是全球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美国的/,且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淡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风调雨顺,收成好,

灾害严重则收成差,甚至颗粒无收,所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防治灾害,

减灾抗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率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

基本上还在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农村经济的最大障碍,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是世纪年代修建的,

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急需除险加固。

。农业技术应用和发展滞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农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应用与推广上发展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作用,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放在基因工程研究,

对日常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性技术关注少,如:高产技术、农业灌溉技术、节水技术、化肥施用技术、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等,

目前,自杂交水稻问世后再无大的技术突破。

随着耕地减少趋势,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需求问题只能依靠科技突破。

。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受耕地、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

目前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致使土壤养分下降,退化严重,

污染严重,重金属超标,

另外,滥用农药、化肥施用不当也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加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受制于结构调整的矛盾,

质量矛盾十分突出。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导致消费方式转变对粮食提出更高要求。

居民对粮食的消费也从满足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并向健康、营养、卫生、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也将从目前的亿还要持续增加,

到年估计达亿,这就为中国粮食产业带来巨大压力,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但现阶段中国粮食品质、品种结构与消费需求矛盾尖锐,

大量优质、专用粮食品种少,而普遍、劣质品种却大量滞销。

。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制约着粮食产业的发展。

在经历了粮食的统购统销到取消对粮食的管制,中国正在朝粮食市场化方向的改革,但预期目标与现实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粮食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各个层次的批发市场建设滞后,期货市场发育不完善只处于起步阶段,交易量小,大多数农民没有进入交易市场,经营也不规范等等,

还需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

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耕地面积扩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粮食种植需要土地支持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粮食生产。

前几年过度垦荒毁林,围湖、围海造田,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已造成大面积森林毁坏,水土流失严重,

在西部一些地区,

农业生态环境现如今已经是十分脆弱。

这一状况严重加剧和恶化了粮食生产的生态系统和粮食生产的条件,影响粮食种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国家在西部和生态脆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护脆弱的粮食生态环境,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当然导致耕地面积下降的原因还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进而影响到粮食总产量。

二者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经济社会如何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平衡发展的问题。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保护耕地、稳定种粮面积之间争夺土地资源的问题。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有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目前,中国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城市占地用地不可避免,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保证种粮面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农业是农民的主业,粮食是农业的主体,在农民的生产经营中%来自粮食,

但粮食种植一直增产不增收现实使农民抛荒土地弃耕撂耕现象难以杜绝。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收益偏低的现状也使许多暂时无法转移到其他行业的种粮农户纷纷转向经济作物的种植,

加之国家提倡要进行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而一些地方政府却片面理解为农业结构调整即是发展经济作物放弃收益不高的粮食产业,这使得粮食生产受到威胁,

同时从农民自身角度来讲,即使地方政府不号召经济作物的发展和种植,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他们也要改种利润高的经济作物。如何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粮食企业的去留问题。

国有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剂品种余缺,平抑市场物价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为了与国际贸易市场的接轨,中国正积极实施和探索粮食市场化改革道路,国有粮食企业的去留问题也就摆上了议事日程,有人主张自行消亡,

顺应市场化改革取向,但在迈向完全市场化的过渡时期里也有人主张应发挥粮食企业在流通环节中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应深化粮食企业改革,

改变国有粮食企业既承担着政策性经营又承担着商品性经营的双重角色问题,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老粮”、“老账”、“老人”问题,让粮企减员增效“轻装上阵”,

实现从“计划主渠道”到“市场主渠道”转变,转换经营机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进行粮食生产区域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

()根据中、东、西部特点对粮食生产进行区域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中部为基础,大力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中部地区是中国粮食有精耕细作传统生产的地区,

光、热、水等自然条件好,集中建设商品粮基地,巩固粮食生产。

东部地区面临开放的前沿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可适当放弃一些比较优势差的种植品种,发展创汇农业、出口外向型农业,腾出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

西部地区则根据资源条件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如特色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等,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体。()依法实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机制,

“谁占有,谁补偿”、“占一补一”,

严格控制基本农田转为非农用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投入制度,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通过土地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加强粮食生产基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体系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减轻农业损失,同时把农户与全国市场相连,

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增强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加大粮食科研攻关,技术运用与推广及创新体系的建设,作好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粮田生态环境改善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作,

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建立财政支农体系,从价值形态上对粮食生产进行支持。()切实有效地增加国家财政的农业投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手段,确保国家新增财力、国债资金向农业倾斜,

尽快制定和出台农业投资法。()明确农业财政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包括水利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国土整治、小城镇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加大对“种子工程”、畜牧良种、优质饲料、区域化优质农产品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退耕还林、还草等的支持;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投入,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发挥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导向功能,吸引社会的农业投资,

逐步形成政府、社区,

个人等多方投资体系。()健全农业财政投入的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对抑制粮食价格波动,

促进粮食市场稳定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宜尽快建立:()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从实物形态上确保粮食安全。建立粮食储备中央一级垂直管理体系,

合理确定战略储备规模,分阶段逐步统一专项储备,逐步减少地方粮食储备,降低储备成本。

通过粮食储备运行,调剂供需,供大于求时,

吞进粮食,供不应求时抛出粮食,平抑物价,

进行市场调控;

建立契约关系的中央和地方委托—关系,

减轻财政储粮压力,

对委托储存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要研究、确定安全预警线、预警区域,制定预案。要研究建立全国性的集粮食生产、粮食需求、粮食进出口贸易、粮食库存及储备和粮食市场价格等相统一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要有专门机构负责,

进行经常性的研究和分析预测;编制信息传输、处理与分析软件,

实现软件网络化,搞好人员培训,提高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质量。通过粮食预警机制,及时反映粮食供求变化的警情,

为粮食安全提供及时预报和防治。

参考文献: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粮食安全问题[]。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程烨,

李飞。中国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中国地产市场,,

()。

[]沈金生。对现行粮食保护政策的思考[]。湖北财税:理论版,,()。

节约粮食管理制度篇

精神和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结合国有粮食企业实际,

认真总结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思路措施,

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惩防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国有粮食企业内部制衡

实现权力的科学配置,

形成内在的相互制衡,是防止权力失控的根本途径。

、加快股份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股份制改革,

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必由之路。

、完善企业内部制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和职责,

在公司内部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围绕国有粮食企业的用人权、财权、物权和事权,从操作层面上实行适度集权、合理授权和分级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制衡体系,防止权力滥用。

、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企业内部推行竞争上岗,

能者上,不能者下,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不断强化教育,筑牢国有粮食企业道德防线

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是抵御和防止腐败的坚实基础。

、突出教育对象。坚持以企业领导人员和有业务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利用廉政党课、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电化教育等方式,

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改进教育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

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及时鲜活、具体实在、长效管用。

、努力规范职业道德。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

建立健全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岗位要求、易记能做、便于考核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逐步深化职业道德意识,促进职业道德养成。

、积极倡导廉洁文化。

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廉洁从业,

诚信守法,行为规范,

道德高尚”为核心的企业廉洁文化理念,把企业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融入企业管理,在思想上筑牢堤防、在行动上廉洁自律,形成良好廉洁氛围。

三、实行人本化管理,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激励机制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员管理办法,提高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本化管理水平,

是抑制腐败诱因的重要条件。注重把对人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决定因素,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上为预防腐败提供保障。

、从精神方面为预防腐败提供激励保障。既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内在因素,运用企业的发展和成就激励员工,还要将实现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起来。

、从物质方面为预防腐败提供物质保障。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

理顺分配关系,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与职工工资水平的比例。

、同步并举实行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预防腐败保障作用,在强化监督约束权力运行,规范员工从业行为的同时,实行激励与约束同步并举的“双轮驱动”。

四、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国有粮食企业运行机制

用完善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用严格的程序规范从业行为,是减少腐败几率的保证条件。

要通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体系,

发挥制度防腐的作用。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要系统、切实可行、有效管用,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强化系统制约。

要建立健全决策制度,

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化厂务公开;

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大宗粮食的收购和轮换必须挂牌招标和拍卖,资产租赁操作必须公开招租和公开竞价,

严禁个人说了算,严防暗箱操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控制经营风险;要完善财务内控机制,严格执行《会计法》,杜绝做假账,完善企业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动态监测、国有产权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要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完善收入分配、薪酬管理等制度,探索科学合理的股权、期权激励办法,促进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完善权力运行程序。

推进权力运行程序的制度化,

增强制度的程序性,强化

规范制约。对于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产权交易、资本运营、投资决策、营销采购、财务资金、选人用人等重要事项的权力运作,要力求规程具体、程序严谨、罚则分明,在制度设计上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或自由裁量宽泛的弊端,不给腐败现象滋生留下空间。用责任落实制度,

增强制度执行的公开与透明度,加强检查和惩处违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强化刚性制约。

、加强领导人员廉洁自律。

对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特别是执行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遵守“七个不准”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检查,把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纳入企业党风建设目标考核,

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考察、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的重

要依据。

五、通过有效监督,

遏制国有粮食企业腐败可能

切实加强监督,是减少腐败机会、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国有粮食企业要注重把监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

针对权力运作的关键部位,

重点对制度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发挥监督的控制与纠错功能,减少腐败的机会。通过对用权行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推动决策和执行环节的权力规范运作,

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束权的工作机制。建立报告制度,

加强国有粮食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状况的监督,使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状况。建立通报制度,及时纠正不合规问题,修订完善制度规定,

维护规章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发挥监督的约束和防范功能,对腐败形成遏制。要坚持把监督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各个阶段和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与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

依靠有序管理和有效监督,有效约束违规违纪现象。

在当前,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严格执行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产权不向企业管理层转让的规定,

规范中小型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层收购行为;二是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执行粮食购销政策和最低价格收购政策,

防止在种粮补贴中弄虚作假,

损害农民利益;三是防止擅自动用各级储备粮,

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各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或在粮食统计工作中虚报库存,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四是在国有粮食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

防止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

挪用、侵占分流职工生活费、安置费,损害职工合法权益,

中饱私囊侵吞国家或企业资产;五是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获取非法利益,或为配偶、子女、亲属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发挥监督的惩戒和警示功能,对腐败形成威慑。

严肃查处国有粮食企业违纪违法案件,

重点查办在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隐匿、私分、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规交易、、非法获利等侵害国家、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案件,切实做到违者必究,对腐败形成威慑力。

六、加强风险预测,

提高国有粮食企业风险防范

提高风险预测水平,是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的重要标志。国有粮食企业要注重把防范腐败风险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之中,建立预警防范机制,

增强有效预防腐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降低反腐败成本。

、加强组织领导。企业领导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树立“制度为上”的意识,

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制度办事,

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建立廉洁约谈制度,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扯袖子、早打招呼,使反腐倡廉工作逐步从亡羊补牢转向未雨绸缪,

实现对腐败问题的超前防范,消除和减少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和不利影响,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效能监察。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

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围绕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营销采购、安全生产等开展效能监察,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全面融合。

相关文章